16年8月11日晚21,32分
不同的人对于朋友或许有不同的界定,酒肉之交或许谓之朋友,志趣相投者或称之为朋友,衡量是否为朋友的标杆各异,各有各的不同。
我从12岁的时候,开始真正的对“朋友”这两个词有了深刻的理解,那个时候我是读小学六年级,我的邻居当时是很优秀的一名学生,家长常常拿她给我们做标杆,老师也很偏爱她,我也是很崇拜她,总是聪明又淡定的样子,我绞尽脑汁想出来的解题方法她总是几分钟就搞定。所以一直想和她呆在一个班上课,但几乎整个小学分班,每次的分班像着了魔一样,老是和她擦肩而过,我在一班她在二班,要不就是我在二班她在一班,终于在六年级的时候,奇迹的分到了一个班。我们几乎每天是一起上学放学,在我心中,她就属于我最好的朋友。在不知哪个周末的日子,她来我家,依稀记得我们当时站在门口聊天,不知怎么,聊到了她对我的感觉,她说,你给我的感觉就和我们班的某某某给我的感觉一样,你是我的邻居不属于朋友。她接着告诉我她在班上的朋友。和我很认真的讲了朋友和邻居,同学的不同。她讲的那个朋友也是以成绩优异,属于特别受家长老师欢迎的一类学生。而她口中的某某某是她几乎没有交流过的同学。我清晰的记得听完她的话,心中溢满了失望,原来我心目中的好朋友,在她的心中,我只是属于邻居和同学。
从那次以后,再也不会轻易的称别人为朋友。对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心中莫名的有一种抗拒感,认为无法和他们成为朋友。和对朋友这个词很敏感。有时候那个人明明不是我的同学,我在向其他人介绍时,实在不知道以什么身份介绍,我都会说,这是我的同学。朋友这两个词很难讲出口,受邻居的影响,我心中当时对朋友定义就是,除亲人以外,自己很亲近的人。大概也是如此吧。
这个事情一直到大一寒假的时候才有了改变,大一寒假的时候,打寒假工认识了几个学长,其中一个学长特别活跃,我和他讲话也没有几次,屈指可数的样子,一次在洗手间外面,一边洗手,一边和我讲话,恰好又碰见他的同班同学,他的同学问他我是谁,那个学长当时笑着介绍说,这是我的朋友。我清楚的记得当时恍惚了一下,然后莫名觉得心里很暖,突然觉得即使见了两三面,在别人心中也可以成为朋友。自己竟对朋友这个词固执了那么多年,从那次以后,对朋友这个词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不会再对所谓朋友划得那么清楚。
今天陪一个高中的一个朋友去医院,在她检查的空隙,她拿出手机给我看她和一个她朋友的聊天信息,里面她向那个朋友介绍我是高中的一个同学。看到这个信息的时候,心里也有小小的失落,因为在我心中,她已经算得上我的好朋友了,无话不谈的那种。想想也释怀了,干嘛要在乎这些称谓,每个人对朋友这两个词有不同的理解,没必要相互比较,看来唯有丝毫不动摇的称谓只有自己的血肉亲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