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我喜爱的台湾女作家,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并以当地生活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
贾九峰,专栏作家,在几十家报刊发表情感小说一百多万字,被读者誉为中国最会讲故事的痴情大叔。
最近看了大叔的《你若懂我,该有多好》,看此书的冲动缘于那段煽情的文字:20篇唯美、凄美的爱情故事,滚烫的相思之苦、相恋之情,说不完、道不尽的至情至爱,令人伤感,更令人感叹,世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错过了,相思了,痛苦了,就别再错过啦。于是满是期待那些让人心痛又感动的故事。读过之后,却有一种被玩弄的感觉。尤其是那篇《爱上一个人,就有一朵花儿开放》,且不说它与爱情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就情节而言,简直与三毛的《巨人》如出一辙。
《巨人》中的达尼埃,一个长了一头野火似的红发的瑞士小男孩,以及他苦难的一家——双腿残废的父亲,身患肝癌、生命已濒临尽头的母亲鲁丝,他们成为了三毛爱的施予者。
当好心的三毛帮他暂时照顾病重的父母,叫荷西带他去镇上看电影,然而“他这个小孩,人在外面,心在家里,一分一秒都记挂着他的父亲和母亲,叫他出去玩,等于是叫他去受罪,不如留着他守着大人吧!”
当鲁丝在半夜死去,这个红发男孩一个人守了母亲一夜。三毛心如刀绞,想到的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的悲痛,想到的只是打电话给领事馆。然而达尼埃却说:“先去给我爸爸买药,叫医生,他心脏不好,叫了医生来,再摇醒他。”达尼埃镇静得可怕,他什么都想到了,比我们成年人还要懂得处理事情。
在达尼埃的身上,我看到的是一个男孩逐渐蜕变成一个男子汉的成熟、懂事的达尼埃。然而,达尼埃在鲁丝死后所说的话:“他们不是我的亲生父母,我是领养来的”时,我被震惊了,是的,三毛也震惊了。
当得知达尼埃是从孤儿院领养的时候,达尼埃那句:“是不是自己的父母,不都是一样?”令三毛看到了“一个红头发的巨人”,令三毛“觉得自己渺小得好似一粒芥草。”三毛如此,更何况于我呢?
很幸运的是,达尼埃一家被三毛施予了爱;谁能说:“摒弃尘世的三毛,不是为爱而生的呢?”《巨人》,我被它的爱感动了!
再看《爱上一个人,就有一朵花儿开放》一家,男孩丢儿,患心脏病的父亲,肝癌晚期的母亲,和达尼埃家同样支离破碎的生活。
三毛和达尼埃的初遇是达尼埃的狗惊到了三毛,贾叔和丢儿的初遇是丢儿的牛惊到了它,是不是很可笑。而且后面还有系列惊人的一致:达尼埃和丢儿都用相同的下午茶招待了他们,还有男孩亲手烤制的蛋糕;同样的一天,两个男孩都是提着沉重的食物搭乘他们的车子回到了家,他们还都带男孩去影院看了场电影;两位母亲同是去医院抽腹水,最终都没能挽留住生命;母亲去世后两个男孩都有安慰父亲,最后讲出自己并非亲生。
《巨人》曾把我感动地一塌糊涂,我不知道《爱上一个人,就有一朵花儿开放》是否感动了作者自己,如果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如何去打动别人?叔本华说:“只有自己的根本思想才会有真理和生命力,因为只有自己的思想才是我们真正完全了解的。我们所读过的别人的思想只是别人留下的残羹冷饭,是陌生人穿用过的衣服。通过阅读获得的、属于别人的思想,与自身生发的思想相比,就像史前时代植物化石痕迹与在春天怒放的植物相比较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