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夜晚疲倦的灯光,看着镜中的自己。我愣愣地出神,不禁感叹时间飞逝如白驹过隙,转眼间生命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现在我变成我想成为的样子的吗?
小时候,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小学四五年级后又想成为一个船长,可以乘着自己的船去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再后来,又想成为一个作家或者一个企业家。
我没有成为科学家,也不是一个企业家,我只是一个前途未卜的研究生。我没有成为作家,只是偶尔发表一些浮夸的散文,准备着一些无趣的论文。我没有成为船长,我只是去过几次海边,在那里看着夕阳落下,思考着另一个平行宇宙的我是不是在那里乘着属于我的船帆,浪迹天涯。
我回望逆流成河的过去,它一片虚无,过去曾经的梦想在岁月中不断变化和修正,我展望迷雾中的未来, 我期望那里有我希望成为的样子。
现在的生活应该是两年前我期望的样子吧。我记得两年前的夜晚,我来到那个陌生的城市,穿上一身黑色的警服,那件并没有给我带我荣誉感,相反只有无尽压抑的制服。我知道我有过很多梦想,但从来没有想成为一位警察,那不是我想成为的样子。我想改变当时的生活,去一个985的大学攻读研究生,重新回到校园的生活,弥补大学四年荒废的遗憾。
我想起了著名的期望定律,又或者称为皮革马利翁效应,一个人的期望足够强烈的时候,那么你的期望就会变成现实。
那位叫罗森塔尔的心理学家在1966年设计了一些实验,试图证明实验者的偏见会影响研究结果。在其中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中,罗森塔尔及其同事要求老师们对他们所教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
他们告诉老师们说,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罗森塔尔认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望得到改善。事实上所有大器晚成者的名单,是从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著不同。
可是当学期之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显著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呢?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大器晚成的学生开始崭露头角,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这就是“期望定律”。
期望定律又称为皮革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不喜欢塞浦路斯的凡间女子,决定永不结婚。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为她起名加拉泰亚,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无论是皮革马利翁的雕像还是罗森塔尔的“优秀生暗示”。这些都是一种强烈的期望,这些强烈的期望能转换为无穷无尽的行动力。
我一直不是一个很努力的人,也不是一个很坚持的人。但我期望改变自己原本定格在小民警的人生轨迹,我一边上班一边看考研书,基层警察的工作远比想想中的辛苦,最忙的时候又连续三个晚上加班到凌晨五点,第二天又继续正常上班。每次值班时没有人报警的时候,我就拿起手机默默地背单词。或许是因为期望足够强烈,我幸运地通过了研究生考试。
我不知道命运是否真的存在,但我想即使存在,那我也希望自己的命运是自己期望的那样。
我曾经想每天坚持跑步,曾经想学3d建模,曾经想一周看很多本的书。。。。。。
但我发现这些想法却并没有变成现实。因为,从内心深处我并没有那么渴望,我的期望并不强烈,我不想要一个健美的体形,也不是很想做动漫,也不觉得读书的数量多就有用,于是我没有坚持的动力。
而那些没有刻意去坚持的事情,却意外的坚持下来。就像偶尔的写作,吹笛子等兴趣,这些爱好不仅本身能带来愉悦,而且符合我潜意识的某种期望,正如小时候作家的愿望,又或是独立高楼,一曲笛声看落花的期许。
梦想看起来遥不可及,有人说,朝着太阳奔跑,即使到不了太阳也会掉到月亮上,而且谁规定到了月亮就不能继续朝着太阳奔跑。
时间会把一切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当然也会把原本可能的事情变得再也不可能。
马云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而梦想又是由一个个小的期望组成,这些期望只要足够强烈,足够持久,那么梦想不再是万一实现,而是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