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参加同学聚会,几乎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一种共识了吧。的确,我也越来越不喜欢同学聚会。
失散了二十年的同学一点点的找回来,为此有人还专门成立了同学群,找回的人总共有二十一人,另外的二十人也许永远都找不回来了。
聚到群里,有的人很是兴奋。毕竟同学一场,二十年不相见的同学还会觉得很亲。大家从小就在一起,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人有这个缘分呢?
刚开始时,大家倍感珍惜,在群里你一嘴我一嘴的聊着,或是逗逗贫嘴,或是说起一些小时候的糗事。哎,那个谁谁谁,你小时候不是叫小四眼儿吗?那个谁谁谁,你小时候不是蹲班生,你比我们多上了一年呢。
群里聊着不尽兴,大家就相约着要见面聊。有好事的同学就开始组织同学聚会,一般同学聚会都会选在某个节日,比如春节期间,或是某个远嫁国外的同学回国,也是一个聚会的契机。
大家一见面,还是觉得有些陌生,毕竟二十年不见,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了一些变化,越活越老是肯定的。每个人都从对方身上想尽力找出一些当年少年的模样,“哎呀,在街上见着你,我肯定不敢认了。”“你以前长得挺高的,现在怎么这么矮?”“你现在怎么变得这么胖,小时候你瘦得跟猴似得。”
起初,大家聊得更多的是小时候的一些事情,一些关于少年的青涩回忆。聚过几次之后,大家开始彼此试探着聊起每个人的现在,混的好的人已是身家上千万的富豪,混的不好的还在为停在路边的车要多交几块钱的停车费而计较着。
聚会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从最初的十几人变成最后的三四个人。聚会的时间也从每年两聚变成每年一聚,最后变成两、三年一聚。聚会的人总是固定的那么几个,不来的就永远的也不再来了。
同学群里也渐渐地变成了一片死寂。性格外向的同学刚开始时还时不时地在群里喊一嗓子,说个笑话儿,发个鸡汤文,有回应的同学就跟着起哄也喊一嗓子。遇上逢年过节,发个红包,下个红包雨。可是慢慢地,爱说话的同学发现,回应他的人越来越少,他自己有时觉得自己像个傻子一样在群里自说自话,有的同学甚至进群之后一句话也没说过。一天,他很生气地退了群,因为她发现,同学再也不是过去的同学,尽管还是那帮人,但是已经物是人非。
我一直待在群里,说话也不多,不是不想说,是觉得不知道说什么?面对着一些熟悉的陌生人,我又能说什么呢?二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我们早已不是当年的我们。后来,我也退了群,因为觉得待在这样的群里,实在无趣。我不喜欢跟没有任何精神交流的人在一起,尽管曾经是同学,那又怎样?
同学聚会,也似乎变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渐露峥嵘。你干嘛呢现在?你没干嘛呢现在?一个出租车司机与一个拥有多家公司的老板坐在一起,除了尴尬还是尴尬。餐桌上,没有过多内心的交流,谈着谈着总会扯到孩子、房子,还有票子上。过得好的把孩子送去国外读书,过得不好的每天清晨六点起来出去拉活儿。但是话多的总是过得好的那一个,喜欢组织聚会的也是所谓混的好的那一个,“这次到我的庄园来聚吧,我让厨师做点东西给大家吃。”也许土豪什么都没想,他也是真心想让大家开心,可他不想,其他人不见得不想。去了的人在他面前,总显得有些低三下气。
同学聚会之后,我就有些郁闷了。他们在饭桌上又谈起了房子。“我七百多万买的房子,去年最高点一千四百万给卖了。半年多我就赚了七百万。”我想起了自己的房子,怎么就没有这脑子,在最高点时给卖出去,如今房子好像砸手里了,再也无人问津。
同学聚会就是如此,有时会搅得你心慌。他们问我,你现在干什么呢?我说,我什么也没干,就是每天在家写写字,看看书。看的出来,他们嘴上不说,但是我能觉出他们内心的一种惊诧。我也不想解释自己为什么想选择这样的生活。
其实同学与同学之间,早已不是你认为的原来的那个他。不管曾经是多么要好的两个人,再相见时已经变得陌生。人走茶凉,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与他们见面,我显得有些局促,他们说的我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当然我感兴趣的他们也不愿意听。我只能面带微笑,喝着茶,有一搭无一搭地回应着。
回来的路上,我开着车,王同学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王同学已经从当年风华正茂的一个小伙子变成了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大叔。路上,我俩没怎么说话。突然,他的微信发来了一条信息,语音里传出来一个女子的声音:“你在哪儿呢?喝酒了别忘了找个代驾。”
我问他:“这是你老婆吧!”
他说:“不是,是一个网友。”
“不会吧,你不会在搞婚外情吧。”
“没有,是一个都是北京人组成的大群。刚才说话的那个女的是群主,明天晚上我们聚会。”
“还有这样的群,这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你跟他们认识吗?”
“不认识,但因为都是北京人,有人把我拉进去了,我就参加了。”
“不认识有什么可聊的?你跟他们知根知底吗?”
“哎,就是纯聊天儿,大家在一起解解闷儿。刚开始不太知根知底,但是时间长了慢慢地也了解了。跟他们一起聚会不累,不谈家庭、不谈工作,没有什么利益关系,大家聚在一起就是吃吃饭,喝喝酒,扯扯闲篇儿。有时他们还会组织着出去玩儿。”
我想这应该就是聚会的一个本真状态吧,不累、轻松、没有攀比,只是为了聊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