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知道要写这本书书评的时候,我是拒绝的。
因为,我从小就怕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
小时候不听话,总是喜欢调皮,时不时惹点外班男同学,调戏本班女同学,隔三差五总得惹点祸。
班主任每次都会及时地把我提拎出来,我没办法,只好老老实实认错写检讨,一直挨骂,经常罚站,偶尔叫家长。小学时候的班主任,永远都是语文老师兼着,常言道“爱屋及乌”,怕屋也及乌。导致我对语文老师,甚至语文课,有了种天然的恐惧。
因此,有着浓厚的语文课本范文味道的这本书,我一开始自然是抗拒的。
这并不是说这本书的内容刻板,相反,这本书里的题材范围很广,作者分三块,以中国人物、外国人物以及个人感悟,把自己所读、所想、所悟,咀嚼、消化之后,以一种清新的风貌,回馈给了读者。像一头兢兢业业的奶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高蛋白、高营养,纯天然无污染,不含三聚氰胺。
但它真的太规矩了,一板一眼、一字一句,都那么“正”。观点正、叙述正、能量正。这与我之前的阅读体验有大不同,拿我最喜欢的三个散文作者举例,冯唐是一股子骚味,满篇雄性激素;王路的文字像粽子,一团团,外面是荷叶的清香,里面有米有肉,每次的内容不多,但是管饱;北溟鱼呢,像是个诗人,每篇散文都像诗,有节奏、有画面,娓娓道来,荡气回肠。
这篇不同,跟上述三个作者的文风完全不同。它就像老师带着学生去周游,用老师的眼光,环顾着、考量着,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孔子杏坛授课、李清照与爱人天人永隔,达芬奇笔下神秘女郎的微笑、梵高的热烈奔放、巴赫的动人乐章。
一点点掰下来,告诉你。
我想我很愿意成为张老师的学生,跟着她周游列国、领略四季、体会风情。
没有特点,某种意义上,也能称其为特点。不温不火、不蔓不枝、安安静静,我甚至能想象作者是个怎样温柔、怎样平静的女性,怎样在这功利、浮躁的社会,给自己的心灵留一方清泉,留一些空间。
文章内容,其实并不深,也并不能说挖得很透。因为这本书涵盖的内容太广,太杂,相信作者也不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还因为篇幅的原因,也不可能把书中所有的人,都事无巨细的拎一遍。
总而言之,它是一本很适合非专业人士读的散文集,因为它好读,因为它语言精炼、公正、遣词规整。它适合学生读,适合经历过很多沧桑,又需要给内心留一泓清泉的中年人读,也适合养花草弄性,怡乐自得的老年人读。
它适合那些需要灵魂健康、需要心灵慰藉的人读。
对那些渴的人,一杯水,纯净的不含污质的水,就足够了。
我们又怎能强求更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