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Emily DONG 图 | 源自网络
全文约 1800 字 建议阅读时间 3 分钟
01、
“心流”是什么?
一天的时间,集中精力阅读完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这本书,同时完成了近3000余字的阅读笔记。“心流”这个开创性的概念,正是作者基于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提出的。
在书中,作者系统地阐述了心流理论和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并且结合实际,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教会我们如何进入心流状态。这本书的确是一本可以提高我们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
在书中作者给“心流”下了如下的定义。所谓心流,就是许多人形容自己表现最杰出时那份水到渠成、不费吹灰之力的感觉。也就是运动家所谓的“处于巅峰”、艺术家及音乐家所说的“灵思泉涌”。
其实,从对“心流”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其中一个明显条件是做事的目标和自己的能力要匹配,也就是说目标和挑战的难度在自己能力之上一点点,不能超出太多。如果能力和挑战难度不匹配,则会出现其他几种不同的情绪。
比如,当自己能力低而挑战难度很高时,人就会有担心或者焦虑的感觉;而如果挑战容易,自己能力绰绰有余时,人就会感到轻松继而变成无趣;再者如果挑战难度低、个人能力也不足时,人就会对事情无动于衷,趋于淡漠。因此,只有当挑战适中、能力也适中时,我们投入心力、获得反馈、达成目标的过程才会获得心流。
02、
心流什么时候容易出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时,就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时。
作者指出通过控制意识,可以改善我们体验的品质。一个人可以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事,只靠改变意识的内涵,使自己快乐或悲伤;意识的力量也可以把无助的境况,转变为反败为胜的挑战。
亚里士多德之后的许多思想家都说过,人类的所作所为,最终都是为了追求快乐。追求快乐也不是因为它可以带给我们其他好处,因为快乐本身就是目的。而心流,正是快乐的源泉。我们对自己的观感、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归根结底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与阐释日常体验。快乐与否,端视内心是否和谐,实则与我们控制宇宙的能力毫无关系。
米哈里在书中还给读者们提出了5个获得心流的步骤。
第一,确立总目标,并尽可能包含多个实际可行的子目标;
第二,找出可以评估目标进度的方法;
第三,把注意力集中在做的事情上;
第四,随机应变学习过程中所需的技巧;
第五,在活动变得让人厌倦的时候,随时提高挑战的难度。
03、
作为积极心理学之父,米哈里除了研究心流之外,他还关注一个人们比较关心的课题——人什么时候最幸福?所以,在书中我们看到在谈及心流的定义、心流活动、构成因素、获取步骤之外,米哈里用四章的内容为读者讲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幸福感。
米哈里的观点,改变生活品质的第一步是,注意每天所做之事,并体验在不同活动、场合 、时段之时的感受。日常生活品质的优劣,并不取决于我们所做之事,而是取决于做事的方法。工作是否有助于个人生活的提升,并非取决于外在条件,而是在于我们的工作态度,以及面对挑战时,我们能汲取何种体验与感受。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压力,米哈里就如何才能防止压力的产生给出如下建议。
首先,将脑中各种待办事情依序排列。背负越多责任的人,越应该理清哪些事关重大、哪些事无关紧要。重点是发展出一套个人策略,取得某种形式的秩序。一旦设定好先后顺序,就会先把简易的项目处理,然后将棘手的事留待最后才解决。唯有学会掌握自我,才能杜绝外在压力。人人都具备顺应外来压力所需的精神力量,缺很少有人知道该如何运用这种力量。
在书中结尾的章节,作者建议我们要爱自己的命运。对每个人而言,美好生活的最大障碍就是自己,若学会与自己共存,拒绝需求的诱惑,自我便会变成朋友,帮手及建立充实人生的基石。
一个人,往往最大的阻碍就是自己。自3000多年前在特尔斐神谕出现“了解自己”的忠言起,想过这类问题的人都一致认为,人必须先了解自己,进而掌控自我,方能拥有美好的人生。
多数人都只在不如意时才会反省自己,由此进入恶性循环,在眼前的焦虑与痛苦回忆的交互影响下,便会越发自觉悲惨。冲出这种循环的方法是养成在斗志昂扬、对生活尚感满意时才反省人生的习惯。但更好的办法是将精力投注在与自我间接相关的目标或人际关系上。一旦体验到复杂互动中的心流,体验到具体且客观的回馈,我们便可轻而易举地对自己产生正面的看法。
结束语:
每个人来人间走一遭,在这不长不短的时间长河中,我们经常会问自己如何追寻生命的意义,而我认为追寻生命意义的唯一途径就是以现有的能力,慢慢理清历史真相及未来的可能性。
我们会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最终还是受我们追求的目标所左右。这让我想到奥登 ( W.H.Auden)所言道:“若真想活着,最好立刻着手尝试;如果不想,也不打紧,但你的开始准备死亡。”
愿你爱你所爱,想你所想,行你所行,一路向前。
-END-
关于作者:盖洛普全球认证优势教练,生涯规划师&讲师,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指导师(在读),法国里尔商学院MBA,外企HR,国内多家职业发展平台签约导师和顾问,简书、知乎、豆瓣、壹心理平台优质创作者,助力个体及组织生涯规划与心智成长。
公众号ID:生涯规划与心智成长(EmilyDONG_2016)
知乎、简书、豆瓣、壹心理ID:Emily 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