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
经常,即使我认为已经了解了什么,明白了什么,但只要与它面对面,就会马上意识到,之前其实可以算是对它一无所知...
这不是一篇评论,更不是游记,而是我坐在梵高博物馆的书店里发呆时所想。
正文
相对于大多数画家,梵高很晚才成为一名画家。而且他没有所谓真正的老师。博物馆的0层有一片空间专门展示他的自画像。艺术史学家曾饶有兴趣地研究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自拍"。如今唯一达成一致的解释是: 他太穷了,雇不起模特...
他最开始偏爱画农民。他们的面容和他们的生活。也许是因为他早期最爱的画家是Millet和Breton吧。在他眼中,一个年轻农家女孩比一个贵妇更美。Bon和beau是古典绘画的宗旨。而梵高首先在题材上就违反了这些上流社会的审美宗旨。此外,虽然他的精神世界是宗教性的,但并未形成宗教信仰。他以自己的方式来寻找基督教的深意,就像他总说他"用纯粹自己的方式来看待世界"来作画一样。从他的那些农民的肖像画和田园风景画中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在色彩方面,他采用的都像是被泥土涂抹过似的。褐色,咖啡色,赭石色,深橘色,土黄色,墨绿色...都是泥土的颜色,都是在贫穷和悲凉笼罩下的乡下色彩。
在事业毫无起色的情况下,他被迫与家人团聚,在Nuenen定居下来。他的父亲在那里做新教牧师。那是一个极其贫困的地区。但梵高在那里找到了他最初的灵感,绘出他画布上的第一片天地。
«The Potato eaters» (图1) 是他这一时期的登峰造极之作。我们观看此画的第一感受也许和当时主流业内人士评论的相似: 这不能被称为一幅"得体"的画。至少,我们看到的是贫穷,压抑和悲惨。然而,梵高的解释却恰恰相反。他看到了另一番景象。他在其中感受到的是温润,他在这破烂的桌子上,昏暗的油灯下,发现了美。就像他曾说过的: 如果想要画这些乡下人,就要像他们一样思考和感觉。梵高花了大量时间来准备这幅画。不只是做了一系列素描,还画了几幅类似的油画做草稿和练习。
所以,这又是一个很好地解释什么是现实主义在绘画历史上最原始定义的例子: 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要先拍照片一样与现实完全达到表面的物质的复制,而是从真实生活中取材,经过精神上的总结,然后在脑子中现象或再造一个适宜的场景,以"再现"这个真实的世界。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现实主义式的真实"的世界,相较之前多为史诗,寓言和圣经故事的题材,其实是更多地来自于对当下世界的情感体验。
就在同一层,旁边的一乳白色的墙上 (图2),有一排重要的作品。它们与早期的梵高由一个小厅隔开,却仍然显得突兀。在那里,他的画亮了起来。反复一夜间泥土会发光,万物泛出圣灵显现时才有的金色的光芒。不论是蓝色,绿色,黄色,橘色,所有颜色,其内部都像是有一层金箔含苞欲放。
这一系列画作由«Amandier en fleurs» (图3) 开启。这时的梵高已经搬到Saint-Rémy了,并且获得一个好消息: 他哥哥的妻子生下一个孩子,取了和他一样的名字,Vincent。这幅画是他给他们装饰卧室的礼物。
在它旁边,是天空变成了青柠汁般清透的«Champ de blé au faucheur» (图4)。实心的太阳就好像是一片黄柠檬。是的,就是曾出现在著名的«Le Semeur au coucheur» (图5) 中的那颗太阳。这角天空中蕴含着梵高的秘密,驾驭色彩的秘诀。如今我们已经熟识那些明色系列。在梵高的时代,比如绿色是属于冷色系,然而他却有能力使它带有暖意,发亮。
所以,在他的画笔下,一切都在发光,一切都像是有了生命。他一次次地在画布上证明,世间万物,哪怕最简单最平常的东西都蕴藏着很强的力量。那是到处飘荡和相互传递的生命力。
这就是为什么他的静物花和风景树具有非凡的吸引力。在他的画面上没有了明暗对比。浓厚的颜料将生命本身的能量释放于画面上。那不是360度无死角的光源,而是渗透于万物之内的只可直觉冥冥之中的力量。
在他看来任何物体的色彩都不是单一的,都不是它表面上我们看到的那样。比如他在«Sainte-Marie-de-la-Mer» (图6) 上画的海。他自述眼中的海水不是单纯的蓝色,而是有无数种色彩在其中跳跃闪烁。
从凝重低调的泥土,到明亮奔放的花树,这奇迹般的重生得益于他离开荷兰后的旅行。在安德卫普短暂停留后,他来到了巴黎。在那里他逐渐发起了在荷兰自学的所有东西和已经养成得风格,转而学习各种新鲜前卫的作画方法。他开始疯狂画画,各种尝试,寻找自己的道路。也正是来到巴黎的第二年,梵高与高更结识,两个狂人结下友谊,展开一段离奇的故事。这里肯定不讨论这个。只表态一句: 那些怀疑梵高和高更是同性恋的人,我鄙视你们...
博物馆最顶层有一个房间展示着两幅梵高生前最后的作品。一幅是我最爱,没有之一的«Champ de blé avec corbeaux» (图7)。爱上它时还并不知道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艺术史学家们认为是梵高最后一幅画,直到最终认定«Racines et troncs d'arbres» (图8) 才是他最后的遗作。我们无法想象假如梵高对自己手下留情,还能为我们留下多少奇异的作品。就像我们无法假设他多活几年就能享受到自己的画在市场上带回的收益了。而事实更可能是,如果他不死,画也依旧卖不出去。
最后,我有跑下0层摸了一下«Vase avec quinze tournesols»的"模型" (图9)。向梵高献上一次跨越时空的告别。这是名为向日葵的一系列画作中的一幅,也是最有名的一幅。画于1989年1月。那时的梵高刚刚切下了自己的耳朵。如今这幅画保存在梵高无比热爱的日本。所以,在这幅画前道别有许多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