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了大鹏马拉松,净成绩4:00:50,没有进四稍显遗憾,对自己在这场比赛中的表现却非常满意,因为它让我对“坚持”有了新的看法。
前30公里,用时2小时45分钟,如果按照节奏跑完剩下的12公里,有可能创造新的纪录(我的PB351),但是在马拉松的赛场上,30公里就像一道坎,诸多英雄在此折戟。所以有人说,真正的马拉松,是从30公里开始的。
30公里处在一个尴尬的中间位置,它超出半程马拉松将近10公里,距离全程马拉松还有12公里,这时候,剩下的10公里不再是晨起锻炼时的那般怡然自得,更像是一个架向天空的云梯,遥远的看不到尽头。再加上前30公里已经耗尽了体力的养料,跑到这里的大多数人,脑海中多半都在胡思乱想:我要不要坚持,我要不要放弃,我TM为什么来遭这份罪啊……
我当时想的是,要不保持在6分钟配速吧,能跑进4小时之内就可以了。
马拉松式的溃败,就是从降低要求开始的,我这样想的时候,配速已变成了6:15,索性又想,不跑进4小时也行,4小时15也说得过去。如果没有在32公里处遇到400兔子(配速员:4小时完成马拉松),我相信最后完赛的时间可能会更差。
也许是兔子后面跟随的众多跑者激发了我的斗志,我决定跟一跟试试,把心率表调到只显示心率的那一档,心里想,如果数字超过170,就放弃。
此后的10公里,是最痛苦的10公里,前五公里我紧紧咬住却渐感力不从心,后五公里,最后一点坚定的信念终于被一个又一个的上坡彻底击碎,我眼睁睁看着跳动的气球越来越远,像是一台燃油耗尽的机器发出无声的嘶鸣。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虽然跑了那么多的马拉松,但大多数的坚持,不过是自我陶醉。
我有着良好的跑步习惯,我一场接一场的去跑马拉松,我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赛道体验不同的跑步文化,这一切,难道只是为了凑一个跑马的数字,发一条沾沾自喜的朋友圈?以我目前的能力,在关门时间内完赛已经没有难度,当然可以说,我坚持跑了四五个小时,我坚持跑完了马拉松,但如果每一场马拉松都不是全力以赴,那所谓的坚持,又有多大的价值?
这不由得让我反思,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多少事一直是假装努力,自我陶醉?
那些看似我们正在参与的事,也许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是不是只是维持而没有精进,甚至是每况愈下?那些我们参与的各种学习班,是不是只是给了自己优于别人的感觉,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那些我们坚持了很久很久的事,是不是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虚幻,而并非伟大的梦想?
坚持本身并无歧义,但不疼不痒、麻醉式的坚持是对这两字严重的亵渎。
应该如何改善这种局面?
不贪图安逸:安逸本身就是一种不作为的坚持,因一点小满足而常乐的姿态不可取,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稳定安逸,就算有,那也是不思进取的另一个名字,最终的结果只是颓势爆发。保持敏锐,在静谧处看风起云涌,没有轻松的马拉松,没有轻松的人生。
不守成:成绩只是攀岩壁上的一颗岩钉,它的作用是引领到更高的位置,只挂在一个钉子上,上不去,下不来,渐渐就被风蚀遗忘。从慢跑健身到完赛马拉松,从精英跑者再到波士顿BQ(根据全马成绩设定的波士顿马拉松参赛门槛),每一个更高阶层必然有着其它阶层无法理解的感受和享有的荣耀。
忌不变:求变全身都是痛,痛其体魄的事又有极少人愿意去做,就像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1%的人掌控着世界大多数的财富。除非甘于落入平庸,否则就要时时事事求变,变化使人警觉,变化本身就是在发现动态的美好。
保持日日精进:马拉松真正的乐趣不在于完成就是好的,它在于不断创造新的PB,不要再相信“重在参与”的鬼话,无欲无求只留给麻木的人吧,差之毫厘的一日,就是失之千里的将来。普通人制定每一年的计划,聪明人应该日日都有所精进。
言必行,行必果:
有了想法付诸行动的人已经是佼佼者,有了行动并产生成果的更屈指可数,忽略了“有效坚持”,走再远的路都是徒劳。42公里的马拉松,有的人跑出了伤痛,有的人跑出了PB,更多的人,永远都不会站在这条赛道。言、行、果,缺一不可。
我庆幸自己在新年的第一天,遇到了这样一场马拉松,让我看到了以往的症结以及未来的方向,我庆幸开启了自己的连续写作100天计划,保持变化、保持敏锐、保持精进。我同样也该庆幸,有许多的人正和我一起,彼此许下坚实的约定,在各自的心里构筑起强有力的希望。
大鹏马拉松,我终究没有跑进四小时,心中却满是英气,在这条42195的赛道上,我拼尽了全力,对我而言,这是一场值得回味和骄傲的比赛。
原万科副总裁,现在的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已经跑完了七十场马拉松,前些天,他带着两名年轻的创业者跑完了全马,他觉得跑步和创业以及生活中诸多坚守的信念一样,“一旦出发,必须到达”,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于许许多多有着坚定意志的人,我认为,到达不再是最终的目标,我们应该做的是:“一旦出发,必须更好的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