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笔记,大家都会觉得再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真的理解什么才是笔记吗?很多人可能会说,学生时代记的不就是笔记?那只是学习的课堂笔记,算不上真正的笔记。能让人获得无上智慧和力量,提升认知水平的笔记,才叫真正的笔记。
很多牛人都有记笔记的习惯,达•芬奇的笔记乍看杂乱无章,上面全是各种心得、想法和设计;钱钟书的外文和中文笔记共有300多册;费米在临终前,都仍然试图整理自己的笔记。我们又不是牛人,有记笔记的必要吗?
维基百科、谷歌、百度等人工智能几乎可以提供所有问题的答案,还要我们记笔记做什么呢?不是浪费时间,多此一举吗?网上搜索一下就得了。是的,网上几乎可以找到任何想要的答案。就算如此,它仍然没法取代人脑中的知识。真正的知识是分层的,有结构的,基础的一层理解了,才谈得上看懂或理解上面的一层。要是你没学过函数,即使把全部的函数知识摆在面前也没用。知识不能机械的存在于人脑中,而必须以一种个性化的结构“长”在脑袋里。
如果我们要建立高级的知识体系,那么我们需要不断地摸索总结,甚至为其内容做出努力和贡献。通过个人笔记,不断总结学过的知识,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
真正的好笔记是主动的,它不仅仅是我们对书中知识的记录,更是对自己思想心得的记录。它的作用显而易见。
1、大脑的延伸,帮助我们存储知识。
笔记本相当于一部硬盘,一台服务器,无论我们有多少新的知识,都可以放到里面,不用担心会丢失。我们可以把自己一时不懂的,记不住的知识记在笔记里,等到有空时再拿出来温习、理解。一些好的故事、材料放进笔记以供后期使用,减少了大脑的记忆负担。
2、帮助我们形成知识体系,提升认知水平。
在笔记中,我们可以按照原有的逻辑结构或是自己的思维习惯来整理归纳某一领域内的知识,提炼重点,把书读薄。每个论点模块再加入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使知识丰盈起来,再把书读厚。在一薄一厚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不断总结中思考,提升看待事物的眼光,自然而然认知也水涨船高。
3、联接新旧知识,刺激创造性思维。
一般人善于发现事物的不同点,而真正厉害的人更善于发现共同点,一旦把新旧知识的共同点联系起来了,这个知识就内化成自己的了。这样的联想、类比,是培育创造性思维的沃土。
如今我们记笔记不用再拿着一本实实在在的笔记本了。好多优秀的笔记软件就帮了我们的大忙。我们买书藏书,但不等于真正拥有这本书。把好文章放入收藏夹,不等于拥有这篇文章。只有把它们拆开、打散,再重新组成自己的东西,才真正属于我们。吃进很多信息,生产笔记,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本文的观点来自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一书,如有兴趣,可详细阅读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