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史139
今日启发:
Elton:
第八章 中世文化的初兴
第五节 战记物语的兴起
《平家物语》
于武士新兴的镰仓时代诞生的《平家物语》(约1223-1242),可说唱,也可阅读,很快就流行起来,将战记文学推向了高峰。现存的这部战记物语,全12卷,并附1卷。故事从天承二年(1132)平忠盛升殿荣任公卿拉开序幕,至建久九年(1198)其嫡系六代玄孙被处极刑,结束了平家氏族盛衰的60余年历史。作者对于忠盛的荣升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保元之役、平治之役这段历史故事,用简笔带过,将笔墨集中用于描述:忠盛之子平清盛经过数次的大战役,击败敌手源氏家族;其妻妹也受鸟羽天皇之宠,生下了皇子;其女德子纳入中宫,尊号建礼门院,生下了安德皇子;平家获鸟羽院的信任,青云直上,官至太政大臣(出家后称“入道相国”),握了中央的政治实权,压倒旧贵族的势力,并立3岁的安德为幼帝,达到了鼎盛。但是,平清盛执政后,推行极权政策,专擅政事,破坏佛法,凌夷朝威,遭到白河法皇等皇室和旧贵族的反抗。对于反抗者,他采取果敢的措施,加强镇压,包括软禁法皇,流放和杀戮所有政敌,焚烧反抗僧兵的寺院。这预示了平家在鼎盛中潜伏着危机。于是,怀才不遇的皇子以仁王与源赖政共谋推翻平氏,但起事败露而告失败。平家的六代子子孙孙尽享荣华,过着旧贵族式的奢华生活,最终走向了贵族化,政治腐败无能,已丧失新兴武士阶级所代表的先进力量。而一直保持新兴武士阶级本色的源氏势力,积蓄多年的力量,试图东山再起。以源赖朝为首的义仲、义经等源氏势力,趁平家与皇室之间因权力之争而产生矛盾之机,全国举兵讨伐平氏。源氏征战多年,于坛浦展开最后决战而获全胜,平氏六代或战死或被抄斩,安德天皇则在其祖母老尼的怀抱下,与三件神器一起投入海中。其母建礼门院德子也企图投海自尽未遂,被源氏救起,送至大原寂光院度过孤寂的余生。从此平家的子孙彻底绝灭。作者以贵族阶级的衰亡和武士阶级的兴起这一重大历史转折为背景,以两大武士集团平氏与源氏之战作为经线,以当时诸势力(包括朝廷内部、朝廷与武士集团、武士集团与僧寺集团、僧寺集团内部)的政治角逐和悲恋故事作为纬线,展开了平氏一家盛极而衰的悲剧命运,以及武士生活的种种世相。这是源于历史的真实,它不是虚构的世界而是真实的世界,又在事实真实的基础上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层挖掘,赋予人物典型化的性格,使真实与虚构相结合,达到了艺术上的完美统一,提高了作为战记物语的文学水平。
图片
盛者必衰——骄奢者如一场春梦,不会长久。刚暴者如一阵风沙,过眼烟云。
《平家物语》贯穿的主题思想,就是“诸行无常”“盛者必衰”之理。作者开章明义地吟道:“祇园精舍钟声,警醒诸行无常之道。两株沙罗花色,显示盛者必衰之理,骄奢者如一场春梦,不会长久。刚暴者如一阵风沙,过眼烟云。”在这里,作者以古印度名刹祇园的响钟,象征寺僧在颂《涅槃经》的“诸行无常”;以传说中的释
迦涅槃时周边的两株沙罗树盛开的花变了色,说明“盛者必衰”的道理,以此提示故事的主旨,同时揭示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平家诸公胜后的骄傲、奢华、暴烈,最终如春梦,如风沙,过眼烟云,不会长久。这段开场白,高度地浓缩了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和必然的结局,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也艺术性地展现其中。从而,开卷就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
正是基于此,作者在铺展这一历史转折时期新旧势力的对立和兴衰的交替时,并没有预设特定的立场,无论在铺陈故事,还是塑造人物,自始至终都是用心力去体现上述的题旨。这样才能完整地再现时代与历史的真实。故事以平家灭亡、源氏胜利而结束,预示了历史的进程和变革的必然性。
在描写平家的兴盛方面用墨不多,却以浓重的笔墨聚焦在平家的没落与消亡的紧张过程上,即使描写这一过程,比起写武士的武艺来,更多的是展现武士的精神世界。在这里就交织着作者的爱与恨、喜与悲、解放的昂奋与内省的孤寂,使文学的感动得到最大限度的升华。特别是作者用大量赞美的言辞,描写了源氏在征战中的骁勇行为和忠贞的精神风貌,成功地树立了平清盛这个代表人物的典型形象。平清盛是平家的代表人物,也是《平家物语》的第一主人公。在作者笔下,他具有新与旧、进步与反动的双重性格,一方面代表着新兴的势力,在推动历史的变革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变革胜利后,清盛没有继续前进,重蹈旧势力的老路,表现出奢华、专制与暴烈,逆时代的潮流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