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
-
为什么从情绪说起?
情绪是底层的操作系统,后天学习的知识技能,都是安装在底层操作系统上的App后天学习的东西,都是理性,理性是把人往回拉的力量
但驱动一个人的,是他的内在感受,他的情绪,他的底层操作系统
为什么作为一个产品人,要重视情绪?
因为用户无法像专业的产品经理那样,分层次说出他的体验,他能展现的就是用户情绪
一、愉悦和不爽
1.1 生物性情绪
四种基础的生物性情绪:
愉悦、不爽、愤怒、恐惧-
愉悦和不爽这两个情绪都和一个词相关:满足
- 满足是很重要的词,也是可以用来衡量很多东西的刻度:
一个产品好不好
你和一个人的关系好不好
你对自己的认识
- 满足是很重要的词,也是可以用来衡量很多东西的刻度:
1.2 满足和愉悦的关系
-
愉悦就是被满足
生存条件被满足,社会关系中被满足- 度假,住得舒适、吃好吃的,会愉悦
- 读喜欢的书,精神上被满足,会愉悦
- 感受到别人的善意,被理解、被接纳、被尊重、被重视,这些存在感被满足,会愉悦
-
绷久了的需求,突然被满足,叫“爽”
- 俄罗斯方块,来了一个需要的形状,消掉一两行,伴随着消除的音乐,这种感觉叫愉悦
摞了很高一列,越等越危急,来了一个长条,突然消掉四行,这种感觉叫爽
- 俄罗斯方块,来了一个需要的形状,消掉一两行,伴随着消除的音乐,这种感觉叫愉悦
微小的愉悦感,和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满足的爽感,加在一起,这种确定性的感觉就会成瘾
1.3 不爽与不满足
满足就愉悦,不满足就不爽
没有满足预期,或本来在一个满足状态,突然被剥夺了,这就是不爽
人类用一堆词来形容不爽的感觉:
生气、烦躁、痛苦、厌倦、悲伤、烦恼、茫然
本质上都是某个点没有被满足-
做产品,是通过产品建立与人的关系,通过产品来服务人,本质是用户是否通过你的服务得到了满足
- 湖畔大学的工作人员希望湖畔是一个人EMBA类学习的最后一站,上完湖畔,就不去别的商学院学习了
这取决于对方内心是不是满足。对于他是否被满足,你其实是没有办法的
- 湖畔大学的工作人员希望湖畔是一个人EMBA类学习的最后一站,上完湖畔,就不去别的商学院学习了
1.4 满足是度量产品、人与人关系的刻度
- 满足、愉悦、不爽,这三个词可以度量一个产品到位不到位
- 做一个产品,或者用一个产品,有没有被满足的感觉?基本可以凭此判断,这是非常好的产品,还是一个勉强的产品
- 你也可以度量,你和一个人的关系
- 双方是否懂得彼此的满足与不爽,是否可以给予对方满足?如果不懂,又无法给予,基本可以判断这是一段勉强的关系
- 你也可以用这三个词来深入探索和认识你自己
- 同一个点上,有人痛苦,有人愉悦。你不厌其烦的地方,就是你的天分所在。这就是上帝给你初始化的操作系统的密码。
1.5 发现你天分的密码
显性天分:长得漂亮、身体协调、唱歌好听、智商高
隐性天分:对某些东西感到愉悦,持续给你满足感,可以一直花时间在这里,不厌其烦,时间久了,你会与众不同
一万小时理论:多半人,是在深入体验中,找到了满足,找到了愉悦感;持续的满足和愉悦,才能支撑一个人持续投入一万小时
-
优秀的人才会有几个特性:敏感、不能忍、有动手优化的能力
- 驱动一个家庭主妇收拾屋子,和乔布斯把图标改100遍的驱动力,没什么不同
你吸收谁的营养,你就变成谁
你靠什么满足你,你就会成为它的样子
什么东西持续满足你,什么东西永远让你不爽,这就是你的命运
二、 愤怒和恐惧
- 愤怒和恐惧也是同生的一对感觉,都是来自于被侵犯
- 个体不同,对侵略者的体量判断不同,所以有时是愤怒,有时是恐惧
2.1 什么是愤怒
- 愤怒,就是感觉到自己的边界被侵犯
- 动物都有自己的边界,例如猫用尿液划定边界
- 人的边界,就是自己存在感的边界
- 例如职场上,一个人去抢另外一个人的工作,就是侵犯边界
比如,两个女的,开车刮蹭,不一定愤怒。但是如果对方坐她老公大腿上,这个女的肯定就愤怒了,因为边界被侵犯。
2.2 什么是恐惧
-
本质上,愤怒其实是一种恐惧
- 猫的领域被另外一只猫侵犯,这只猫会愤怒;如果来的是一只老虎,猫就不愤怒了,会恐惧
- 几个人来拆你家房子,会愤怒;龙卷风来了,不愤怒,就恐惧了
-
不同的人,愤怒和恐惧的点也不一样
- 英雄人物,在常人恐惧的点,他体现为愤怒
- 有人侵犯你,被偷、被抢、被打,有人呈现愤怒,有人呈现恐惧
焦虑,也是恐惧,它来自对恐惧的想象
想象无从逃避,持续的恐惧,内化为焦虑羞耻感,也是一种恐惧,来自对社会评论的恐惧
嫉妒是一种被压制的愤怒,来自于边界被侵犯,但又不能立刻发怒
恐惧是观察人和做产品非常重要的点
2.3 恐惧是边界
恐惧会困住一个人的手脚
劝人5分钟,5分钟没说动的事,就不再劝了。想想是什么把他压在那里,让他没办法往前走
知道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后天所有的知识技能道理逻辑,都是App,你内在的愉悦、恐惧才是操作系统
有时候不是缺少App,而是你的操作系统,只能支撑你到这里了
2.4 恐惧是动力
恐惧是另外一种动力,比愉悦的动力更为强大和强劲
一个人兢兢业业,忽略身体感受和家庭体验,以这件事为核心。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愉悦,是因为恐惧
在工作中,一个人既没有愉悦,也没有恐惧,基本可以判断,在这件事上他不会有成就
2.5 恐惧是痛点
“难受”和“不爽”不是痛点
-
做产品,要么做一个让人愉悦到暴爽的产品,要么做一个可以帮人抵御恐惧的产品
- 在某种程度上让人不再难受,但是在爽和恐惧上无所作为的产品,就是不痛不痒的产品,不会大火
- 中国的医疗和教育,是最大的市场,因为对生存的恐惧
- 医美产品比普通化妆品贵那么多,因为对青春流逝的恐惧
- 用罗辑思维得到,认知焦虑,还是因为恐惧
2.6 小结
- 如何找产品的接入点或改变自己的人生:直面恐惧
三、 产品要顺应用户潜意识
- 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社交网络产品经理,扎克伯格、马化腾、张小龙,有一个共同点:性格内向、不爱社交
- 大量沟通能力强、长袖善舞的人,比如优秀的销售人员、BD人员,很难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比如马云校长
3.1 一次失败的用户调研
- 请销售女孩去做产品经理,在用户沟通现场,施展销售的说服功夫,把所有人都说服了,沟通会友好地结束
这是一次失败的用户调研
3.2 为什么用户会口是心非
Sony准备推出boomboxes音箱,潜在消费者成立的焦点小组认为消费者更倾向于黄色,但每个人最后拿走的都是黑色音箱
-
人会基于自身所处的角色、场景和个人认知判断,选择性地说一些他觉得正确的话
但是正确的话,并不代表这个用户的真实选择
不要被言行迷惑,要想办法看到用户的真实选择
3.3 好销售和好产品经理的区别是什么
-
好的产品经理的开端,不让用户启动防御
- 体会各种人的情绪和潜意识
- 不被一个人基于角色化交流而说出的言辞所迷惑
- 看到人基于潜意识流露的真实选择
-
好销售擅长的是打破防御
- 充分调度自己可以呈现的所有资源:外貌、仪表、产品包装、价格折扣
- 从用户意识层面,让用户认为自己获得了专业服务,而且赚了便宜
- 从用户潜意识层面,抓住用户心理上小小的满足或不安,打破用户防御,说服用户,促成用户的选择
-
意识即防御
- 一个产品如果引发用户启动意识,让用户思考,某种意义上,就是在推开用户
- 马化腾推崇的一本书Don't make me think
3.4 产品是被动的艺术
所有让用户思考、琢磨一下的产品,都是在给自己抬高门槛、降低转化率
优秀的产品经理,看到用户在独处时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潜意识流露做出的自然选择。对用户的行为不批判、不教育,最多就是柔性地引导,多半时候只是默默响应和持续地服务
-
一个产品要做的就是迎合用户潜意识下的选择
- 研究新品的包装一定要让用户觉得很熟悉
熟悉的感觉就是潜意识里觉得安全的感觉,这样就不会触发防御
- 研究新品的包装一定要让用户觉得很熟悉
3.5 潜意识是怎么形成的
一种是童年的时候
童年时还没有建立意识和防御去辨别。这时的观念会直接进入潜意识,成为内在感知、本能情绪的一部分-
另外一种情况——催眠(绕过防御)
- 微笑是一种催眠,因为它会让你放下防御
- 重复,是非常重要的催眠,这是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最重要的方法
- 李开复说,重要的话要讲30遍
- 雷军劝人一劝8小时、10小时,也是心理学上的催眠策略,通过疲劳战术在对方意识松懈的时候,重复的想法瞬间就被植入到他的潜意识中
- “送礼要送脑白金”,持续重复的广告也是催眠
- 一些社会观念无孔不入的传播也是催眠
-
共同催眠,形成集体人格
- 例如有共同童年,同一个单位,同一个文化场景,被反复灌输一些观念
- 集体人格,有相似的观念,被类似的观念束缚,有共同的样子
- 湖北人有湖北人的样子,东北人有东北人的特点
- 联想人有联想人的样子,腾讯人有腾讯人的特征,阿里人又不一样
- 为一个集团做产品,需要研究集体人格
3.6 小结
-
人做一个动作,也许是意识判断,但70%是潜意识的选择
- 基于意识与人交流,是高防御模式,唯一达成交易的方式,就是让对方清晰地感觉到一点——“我占了便宜”
- 小米手机重复性价比的宣传口径,就是一个基于意识判断的沟通策略
- 更多时候,人已经基于潜意识建立了判断,并做出了行动准备
- 基于意识与人交流,是高防御模式,唯一达成交易的方式,就是让对方清晰地感觉到一点——“我占了便宜”
产品经理要做的事,就是不让用户启动防御。
如果不能用持续高压灌输、高频重复的方法改变对方的潜意识,就要放下主管愿望和判断,放下显示自己高明、教育用户、说服用户的念头人欲即天理。要尊重人欲。
四、认清人的本性,理解角色化生存
- 初步去接触一个人或一群人时,你一开始看到的只是他(们)的角色
4.1 集体就是一堆角色
集体就是一堆角色
-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角色化教育,目的是训练你成为我需要的那个角色
- 孔子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人,因为他给我们整个民族都写了角色说明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妇
- 中国人和外国人在很多地方的心理预期是不一样的,因为角色说明书不一样
-
当我们都被角色训练好,收敛自我,钻进一个同质化的壳里,我们就成为了一个集体
这群钻进了同质化壳里的人,就会呈现出来一种集体人格
4.2 集体人格是怎么形成的
- 类比训练一只狗狗学会到垫子上尿尿的过程
- 确定目标
知道培训或训练的目标是什么,要树立什么观念
- 确定目标
- 建立恐惧的边界
知道没有做被希望的事情就会被呵斥或惩罚
- 建立恐惧的边界
- 放入清晰的标的
告诉正确的动作是什么
- 放入清晰的标的
- 给予红利,然后让它产生路径依赖
做对事情就会有奖励
- 给予红利,然后让它产生路径依赖
- 不断重复
重复是动作的关键,重复还可以树立榜样
- 不断重复
- 教育和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被管理
4.3 教育是反人性的
-
教育是按照人类对社会的美好期望来教育你,所有的教育都是理想化的
如果人本身就是那样的,就没必要教育了
-
真实的人世间,梁祝那样至死不渝的爱情,桃园结义同生共死的友谊,都是少之又少的小概率事件,所有才会成为传奇被传颂
书读得多的人容易理想化,不接地气
4.4 产品经理如何看待角色
初级产品经理喜欢用的一个词“应该”,他们认为用户应该这么做,这是对用户有刻板的角色化预期
-
自然和角色化是相反的两个词
微信之父张小龙认为:“好的用户体验,目标就是做到自然。”
- 例如3岁小孩会用iPhone的开锁,用手一撑图片就放大了,因为触摸和滑动是人的天性
- 例如一个优秀的职场女性谈恋爱总有问题,因为工作中是角色的对接,而她在生活中,对男友或者丈夫有过于刻板的角色化预期
-
人只有在很大的压力下,才会按照角色行事,例如母亲只是一个角色
除非给的压力非常到位,否则就不要对他做角色化预期
基于角色化预期很难和人互动,无论是生活中真实地与人互动,还是通过一个产品和人互动
4.5 集体人格
如果给“个体”做产品,需要抛开对个体角色化的刻板印象,把对方当成完整的、鲜活的人,去做用户研究
-
如果给一个特定的集体做产品,需要充分研究这个集体的集体人格、共同记忆和核心观念
- 小米广告片《100个梦想赞助人》,合伙人看的热泪盈眶,但没有经历的人无感
4.6 小结
人因为训练和压力成为角色,集体是角色的聚集
好的产品经理,需要先学习“去角色化”来研究真实的用户,而不是用“应该”来臆测用户的行为
角色化生存是我们的真实处境,但只有去角色化地认识、沟通、交互,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感情
五、 自我与自律,哪一种更贴近产品精神
-
具有什么天赋的人,最适合做产品经理?
做产品经理的人善于感知,在已有的结论上建立新观点;
而做其他管理的人更善于逻辑推理和总结归纳
5.1 自我的人更适合做产品
-
创造力是自我的延伸,控制力是自律的延伸
创造力要求对自我有极深的体察和释放,但控制力是自律的体现,是社会化的产物,是对别人的体谅与迁就
-
人长期关注什么,就会认为什么东西更重要
一种人更关注我喜欢什么,另一种人更关注什么是对的
- 联想培养的人是自律的人,腾讯更能够容纳自我的人
- 为什么优秀的女性产品经理很少?女性也是一种集体人格,社会观念潜移默化的要求女性应该是隐忍的、体谅的、照顾他人感受的
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有可能是一个在工作集体中或者生活中让你觉得非常讨厌的人
5.2 找到自己,接纳他人
在自律的集体主义氛围中长大,即使再自我的人,可能都得有一部分学会自律
-
找到你自己的愉悦或者恐惧
- 靠愉悦驱动的人,往往自我
- 靠恐惧驱动的人,往往自律
每个希望成大事的人,都需要想办法接纳与自己完全相反的那个人,让他成为你亲密的合作伙伴
《同理心》小结
内在的愉悦、恐惧、潜意识与集体人格,共同形成了我们自己
-
认识自己或者做一个产品时,要思考自己到底要在哪个层面下功夫?
回到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的愉悦与恐惧,看到自己的天分,看到用户的愉悦与恐惧,了解他们的潜意识和集体人格,不触发她们的防御。
这就是你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