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入职被问
大学毕业时,老师问:“你想干什么、你能干什么、你干了什么”?我深深的记住了老师的“拷问”、老师对自我发展规划的激发、更是老师对学习生涯结束前的殷切期望——做一个不彷徨、不虚度、不困惑的人生。将近20年过去,我在不断的回答和思考,答案还在持续的变化,也意味着我还在持续的成长过程中。工作后,面对每一届学生的第一节课,我依然问我的学生“你想干什么、你能干什么、你干了什么”?不知道他们的回答,我相信人性想通,他们会后感触,很多年后记不住老师,但可以记着老师在高中的“拷问”。
埋头与抬头
有话说“学会埋头拉车,更要学会抬头看路”。埋头,是为了不断的努力前行;抬头,是为了瞄准方向;努力是根本保障,抬头是必然要求。有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秉承“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想干什么:是对自己内心的联结,尝试去明确自己的内心需求,为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具象化。能干什么:是对内分析自己的价值追求、能力、兴趣等基础,对外评估自己所处社会资源和平台环境。干了什么:是行动,是触感、是行知,坐着想都是问题、做着看都是办法、回头看都是经历、过程行都是成果。工作前1年,接待来访者近100人,并坚持撰写详细的过程记录与反思,积累足够的个案、对各方面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积淀;工作前5年,发表公开10余篇论文,主研县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3项,获县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重庆市一等、二等、三等各1次。
有为与有位
有为,平静与进取的心态,不断的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有行动、有作为,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没有经历就没有感受、没有厚积就没有薄发。通过坚实的行动,做出实在、实际的作为,感动自己、感动他人、感动单位、感动社会,水到而渠成。为是前提,位是肯定。有位,是一种相对的认知视角,没有绝对的标准。内心充盈、积极乐观,用平常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经历和成长。在纷繁与焦躁的“场域”中,保持一份淡然,有欲而有余,维持内在的成长定力,然成长看得见和被看见。
成长,是永恒的行动;成长,是永恒的过程;成长,是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