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选自公众号:每周读一本好书
世人都知道《红楼梦》是经典,也大概都囫囵吞枣地读过,即便没读过,也对其人物情节并不陌生。
我也是,中学的时候在老师的推荐下买了一本来读,前几页倒是逐字逐句地看了,但也是看得糊里糊涂,云里雾里。后面也就挑着看了看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以及宝玉宝钗大婚,黛玉香消玉殒……
反正只管悲叹人物命运,对其它毫无所知所感。
直到最近看到了蒋勋解读红楼梦,才发现红楼梦之经典所在。
蒋勋解读说《红楼梦》里的人物其实就是一群处于青春期的十几岁小孩而已。若是站在这个角度,我们其实就不难理解,黛玉的敏感,宝玉不愿读书的叛逆。
蒋勋认为:红楼梦是一本,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感受的书。不同年龄的人读,收获更是不同。
最近看到很有趣的一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写的是宝钗病了,宝玉溜过去看她。可巧的是,黛玉也来去看她。黛玉到梨香院,一瞧宝玉也在,说:“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
黛玉这明明是在吃醋,但宝钗笑道:“这是怎么说?”
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宝钗故意装糊涂说:“这是什么意思?”
黛玉见宝钗故作不知,就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姐姐有什么不解的呢!”
这话说得漂亮,既然你假装不知,明知故问,那我就给你一个圆满的答案。
这类似于聪明的孩子斗嘴,表面上谁也不输,心里都明镜一样。
宝玉见黛玉外面照着下雪时才穿的大红羽缎对襟褂子,便问:“下雪了么?”地下老婆们说:“下了这半日。”
宝玉就说:“取了我的斗篷来。”其实他的意思是,拿来备着,等走的时候用。
黛玉听了说:“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走了!”有点揶揄的意思,也有点恨和怨在里面,醋味明显更浓了。
这真的特别像我们中学的时候,看到心仪的男孩女孩,说的那些口是心非的话。那点小心思,在心里千转百回,想要表示自己见了对方是多么欢欣雀跃,但说出来却成了冷冷的“你真讨厌。”
曹雪芹对青春期孩子内心的把握真的是惟妙惟肖,百读不厌。
后面又写,吃过饭,黛玉要回了,就问宝玉:“你走不走?”
宝玉因为喝了酒,就乜斜倦眼道:“你要走,我和你一同走。”
黛玉听说,遂起身道:“咱们来了这一日,也该回去了.还不知那边怎么找咱们呢。”说着,二人便告辞。
不要小看这不起眼的对话,其实写出了黛玉和宝玉的情。有点类似于小情侣在聚会上拌嘴了,但临走的时候,还是要一起回家,刚才的那些怨和气都自动消失了。
这时候还有一点黛玉对宝玉的深情,当丫头给宝玉戴斗篷,宝玉十分不满,骂对方不会戴。
黛玉站在炕沿上道:“罗唆什么,过来,我瞧瞧罢。”
她的语气是有命令,就像我们对爱的人,嗔怪:“你过来,让我看看!”
说的人带着满满的爱和深情,听的人心里感觉到的也都是没有距离感的暖。
因为太亲近,才用这种口气说话呢。
在黛玉的貌似斥责下,宝玉很听话地就近前来。我们且看黛玉的动作,虽然黛玉的嘴巴出了门的尖酸,但她的动作却出卖了她的心,她的动作泄露了她的一腔柔情。
只见“黛玉用手整理,轻轻笼住束发冠,将笠沿掖在抹额之上,将那一颗核桃大的绛绒簪缨扶起,颤巍巍露于笠外。”
好一个“颤巍巍露于笠外”,我们大概很难想象,黛玉的小手怎么摆弄才让那一颗核桃大的绛绒簪缨出现这么个效果。
整理已毕,黛玉也并没有直接说“好了”,而是兀自端相了端相,才说:“好了,披上斗篷罢。”
这个端相,就像我们端相自己满意的作品,那里是满足,是宠溺,是骄傲,是自豪。
只有青春里,才有这样的为赋新词的闲情,才有这种若即若离的暧昧!
如果现代成年人小说,大概会写这个女孩想要羞涩地往眼前的男孩脸上印上一吻吧。但青春期的孩子不会,她们的所有爱慕都是藏着的,她们说的话都是在制造距离,只有偶尔的小动作,小眼神会泄露内心的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看了蒋勋解读的红楼梦,才发现曹雪芹对人物刻画的鬼斧神工,也才知道,他对每个人命运的悲悯。
很多人喜欢宝钗的,讨厌黛玉,或者喜欢黛玉,讨厌宝钗,再或者喜欢或者讨厌王熙凤。其实,作者对她们并没有分别心,他写她们的命运,多半是悲惨的命运,但并没有指责或者批判,反而是带着同情心去写的。
比如,我们都知道王熙凤的结局真的很惨,但当初刘姥姥来大观园,王熙凤给了她20个银元,救助了她。后来,王熙凤的女儿巧姐被卖到妓院,刘姥姥当初带着去大观园的外孙板儿帮她赎了身,和她结为夫妻,这算是不错的结局了。
也就是说,虽然很多人不喜欢的泼辣、算计,为她的小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而喊活该,但王熙凤也是积了德的。她可怜刘姥姥,当时看似不经意的一点善,使得福报落了在自己女儿身上。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聆听到的十二支曲最后一首《收尾·飞鸟各投林》写的那样: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
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蒋勋说,曹雪芹让我们知道,永远不要去看不起处于任何境遇的人。今天的荣华,也许明天就成了陷阱。当我们刚刚还在嘲笑那个失意的人,等一下,我们就遇到了更为悲惨的事。
用一颗悲悯心去善待每个人,因为没有谁知道,谁的命运会往哪里拐弯,所以永远不要得意忘形,也不要为暂时的不如意而丧失活下去的勇气。
曹雪芹写一个辉煌家族的衰落,大概也是让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吧。
或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就是这样将懵懵懂懂的青春埋葬在了浩瀚无边的心底!从此堕入成人的空门,彻底用成熟收服了那些小敏感,小脆弱!因为现实残酷,我们逼不得已成为女汉子,去对抗生活中的各种不堪和压力。而生活的粗粝也早已磨掉了生活中男人身上的宝玉情怀。
对此,我们有什么可说的呢?曹雪芹不也是14岁遭遇家道败落,一下子从被惯坏的青春小男生秒变为一个呕心沥血为生活的大人吗?
我们永远无法重走青春,但我们曾经稚嫩的肩膀如今已经挑起重担,这也是生命的必然吧。
值得一读再读,永远不厌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