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纠结今天是学习还打游戏时候,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今天打游戏,明天再开始学习。当胖妹子面临今天运动还是休息的时候,大多数会选择今天休息,明天再开始运动减肥的旅程。
耶鲁大学的研究员曾经做一个实验,给同学们两种选择:脱脂酸奶和曲奇饼。当同学们知道,下周还可以再做同样的选择的时候,83%的同学选择了曲奇饼。而那些以为只有一次选择机会的学生,58%的人选择了曲奇饼。
生活学习工作之中,我们想到未来的选择的时候,常常容易犯下大错。我们总是期待明天会和今天作出不一样的选择,但这种期待常常会落空。
这样的乐观主义精神,会让我们在今天放纵自己--尤其是当你相信自己下次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的时候。实际上,当研究人员给他们第二次选择的机会的时候,他们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减肥的时候,我们相信自己以后坚持锻炼,肯定能拥有漂亮的身材,所以今天先不锻炼了,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我们抱着这样的心态,吃多了不运动会变胖这样的压力就会骤然减少。于是我们更加敞开了肚皮地吃香喝辣的。最终结果只能是,我们吃饱了,依然没有力气减肥,也变得更加肥胖了。
我们总是憧憬未来,却没能勇敢地应对今天,挑战自己。我们总是确信自己未来会成为更好的自己,未来有足够的能力去弥补今天的放纵。
《自控力》这本书里提出“向明天赊账”的概念,我觉得非常有趣。其实这就是一种不断向明天赊账的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因为,我们认为明天会有时间做。
心理学家已经证明,我们错误的认为自己明天的空闲时间会比今天多。这其实是我们大脑自欺欺人的手段。
消费者总是在运动器材的使用率上高估自己。实际上,大部分的运动器材都是被闲置在那里,直到布满灰尘也不曾动过一下。
消费者在买运动器材的时候,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两位教授很好奇,他们让很多人做了预估,他们问被测试一组时候说,“你们觉得自己下个月每周会锻炼多少次呢?”再问“在理想状态下,你们觉得自己下个月每周会锻炼多少次呢?”最后问“请考虑下你们的实际情况,结合你们的情况后,你们觉得自己下个月每周会锻炼多少次呢?”结果答案基本上相差无几。
“在理想状态下”的回答,属于大脑默认的答案。这样的心理倾向很难动摇。我们相信未来不仅能完成今天的事情,还能做得更多更好。不断地向未来赊账,当第二次,第三次选择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我们竟然会觉得不是自己的错,是因为有特殊情况。其实明天和今天毫无区别。
那么这样的问题,我们如何解决呢?
行为经济学家霍华德.拉克林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技巧。当你想改变某些行为的时候,试着减少行为的变化,而不是减少那种行为。
他已经证明了,如果让烟民每天都抽一样多数量的烟,不用减少吸烟量,他们总体的吸烟量就会呈下降趋势。拉克林认为这个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这打破了吸烟者常常有“明天会有所改变”的心态。这意味着不仅今天会抽烟,明天会,后天也会。这就给每根烟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也让人更难否认多吸一根烟的危害。
以前,暑假放假的时候,我总是觉得,暑假时间那么长,也没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有很多空闲的时间。我应该能看很多书,能做很多作业。这是我理想状态的设想。很多次失败的经历,可是我还是忍不住不找很多借口,为之前的失败找到“合理”的理由。于是又乐此不疲地这样相信自己。
那么结果也是毫无改变,我的作业总是一拖再拖,最后开学了作业一点也没有写。回到学校后,匆忙地赶作业,抄作业。从图书馆借了20多本书带回家,开学以后,原封不动地又还回去了。
我的作业之所以一直没能做,我觉得是因为,我每次在纠结今天要不要写作业的时候,就会想,明天再做也没关系,今天就愉快地玩耍吧。反正还有很多个明天呢。就算明天没做,那还有明天的明天呢。就这样明日复明日,于是开学了一点作业也没有做。
我应该试着逐渐减少行为的变化性,把今天做的每个决定都看成对今后每天的承诺。不要问自己”我是今天做作业呢?还愉快地玩耍呢?“而是要问自己“我想不想每天都能毫无压力地玩耍呢?——每天做1个小时作业,就可以了呢。”
你是不是在戒烟呢?你是不是在减肥呢?你是不是觉得学习痛苦呢?你是不是今天打了一天游戏在悔恨呢?试试减少行为的变化,而不是减少行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