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孩子有点特殊,不知什么时候,这些孩子便有了一个诗意化的名字――来自星星的孩子,而另一种称呼叫“孤独症”孩子。
我之前只是在影视剧里,看到过这类孩子。直到我来到目前的学校教书,才近距离的接触了这些孩子。
我在刚成为这个班班主任时,前任班主任对我说:“我们班有个自闭症学生……”。我留意这名学生一段时间后,感觉这孩子特殊的地方在于他几乎不加入同学之间的玩乐与活动,大多时候一个人安静;很少与别的同学交流,在同我说话时,只是简单地说现象,几乎不作深入交流,能正常上课,能完成作业。
他有一个陪读,后来我叫她大姐。大姐与我们班的学生很熟,她会向我介绍班上学生的情况,这对我来说有着莫大的帮助。
因为大姐在陪读,因此她在校的时间与学生在校的时间是同步的。我每天在带早自习的时候,都会看到大姐,她一进我们班先是友善地同我示意,接着便帮我们班搞卫生,大多时候连同办公室的卫生一起搞了,在校期间每天如此。我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因为这不应该由她做。我有时对她说:“您休息吧”。她却对我说:“闲着也是闲着”。
时间久了,我们便熟络起来。于是偶尔也在一起聊天。大姐自己的孩子也是孤独症,与我们班的这个孩子是同一年级。后来我才知道我们学校有好些个“来自星星的孩子”,就读于不同年纪的不同班集,这些孩子有的是妈妈跟着陪读的。
大姐孩子就读的那个班集,恰好有我带的课。我有时也观察她的孩子,他总是笑眯眯的,安静地听课。看起来与别的孩子没什么不同。
我们便聊起了这些孩子。大姐告诉我她的孩子在3岁左右时便被定为孤独症,她当时听到这个几近崩溃,后来她便辞了在铁路部门的工作,成了专职妈妈。她的孩子将近10岁左右,也就意味着她陪了孩子十年左右。这十年她是怎么过来的,又是怎样的滋味,我不知道。
我知道的是,她的孩子IQ:118,EQ不太好,平时语文考试会有90多分,能写好作文,能较好地阅读,擅长画画,画的虾子栩栩如生,看起来与别的学生似乎没有区别,还特喜欢笑。但是她告诉我,还是有区别的,他会纠结,有时很难走出。
她说有“孤独症”的孩子,这会伴随孩子一生,他们的未来堪忧。可我看到这些孩子,却心生一些乐观。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独特与独到。
我们班的那个孩子,读英语特别流利,标准。我们班的英语早自习几乎都是由他带读。前不久我们学校举办了校园好声音赛,他通过复赛,最终进入决赛。当时我不在现场,但听过他唱歌的我们办公室的老师,却在模仿他唱歌,听说他在唱歌的时候,台下的学生,包括高年级的学生都在给他打拍子,全场乐翻了。那时老师与同学们对他的喜爱,是泄露在外的。
除了他们自身的特性,孩子身后的母亲,是一本耐读的书。我们班的那个学生的妈妈,在开学初便同我几次电话交流长聊,跟我说道孩子的情况,她觉得孩子会麻烦老师,对老师心存感激,对学校与社会心存感恩。在我们学校陪读的那些妈妈,一起做点心给我们老师吃,来表达对我们的感谢。这只是她们爱孩子的一些缩影;我有她们的微信,她们晒出的微信大多是同孩子参加各种活动的场景:爬山、烧烤、郊游、去图书馆、参加团体活动……她们在尽一切可能让孩子更好地参与生活。
就在前不久,我带着孩子一起参加了孤独症孩子的公益活动,由我所在区的相关部门举办,所在市“孤独症协会”的大力支持,还有志愿者的无私奉献,让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们,愉悦地玩乐,悄无声息的成长。
我们应该对未来怀有梦想,“来自星星的孩子”,这些孩子与我们一样,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他们与我们一样怀抱美好,畅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