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在电商企业里面,是流量变现的载体。
关于商品的理解,几年前记得环球易购的徐老板说过一句很简单的话,
要么你有别人没有的东西,
要么你有的东西比别人多;
说到底了,
还是你有别人没有的东西。
在当年那个粗放发展的时代,流量成本相对低廉,
这个说法完全没有错误;
尽管现在获取流量的成本上升了,
哪怕放到今天其实依然也没有错误。
当年,为了实现“有的产品比别人多”,兰亭也不遗余力地开展CT询货运动。
CT者,Catch Top也,说白了就是一种变相的跟卖行为。
逻辑上,别人平台最好卖的产品,在我这里理论上也是最好卖的。
这个逻辑没有错,因为热卖品在本质上的确会有共通的属性,
但是听说效果甚微,除去流量获取的来源,销售国家的差异,
理由也许就是,
第一,它是一项”运动“,
第二,它变成KPI,
第三,执行的是职业经理人。
最终的结果,如果没有记错,
兰亭放宽了对平台图片的要求,整体产品展示淘宝化低端化,
推论是SKU数量膨胀,逾期缺货率上升,罚款力度提升,产品采购价格进一步上涨。
如果没记错,兰亭和供应商尖锐对立,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的,此后越演越烈。
这里面涉及,金字塔式结构管理的天然弊端,后面会详细述说。
时间发展到现在,流量成本增加,可能更加实际的目标是
”你有别人没有的东西“。
别人没有的东西,难道就一定是凭空出来全新的东西?
其实也未必,
雷诺阿画过《蛙塘》,莫奈也画过《蛙塘》,但是这是两幅不同的画。
无论你是做品牌,还是做设计,
我们又何尝不是追求那一点点的与众不同?
卡拉瓦乔的红布,维米尔的地砖,雷诺阿的奶子,达利的软硬翻转,还有梵高那种颜料不要钱似的扭曲,诸如此类。
不过,买不买账,消费者说了算。
举两个例子,
1)
苹果充电线,1米长度,塑胶头,
AmazonBasics 亚马逊,5.99美刀包邮,同类销量第一;
Aliexpress 速卖通,0.6美刀包邮,单品同类销量第一。
不论质量的不同,
毫无疑问即使是亚马逊支付专利费之后的毛利率依然是相当大的,
这不是新品,但是消费者买账啊,企业赚钱目标也达到了。
2)
这样一个产品,
你可以叫他,
间谍手表 Spy Watch Video Camera
也可以叫他
运动摄影手表 Sports Watch Video Camera
在现实中,这是同一款产品,
在互联网,因为名字不同,他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产品。
于是,你甚至可以对一款产品,叫不同的名字,卖不同的价格,面对不一样的客户群体,赚不一样的钱。
还是那句话,
互联网时代,
你来创造不同,
但是,
消费者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