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久的思绪比较杂乱,没有定性,对新鲜的事物也失去些许热情,比如写作,听别人讲历史。
不知道是疲倦了,还是因为人性所为,持续做一件事许久,当松下来就会懈怠。或许也是因为自律不够。
前学期两个学校上课,每天都要在路上奔波一个小时,然而我却异常享受这样的自由时光。
每天出发前第一件事就是把意公子的视频调出来,按照顺序听着走,感兴趣或听不懂的会重复两三遍,直到听进去并且消化掉。
一个小时的时间平均每天听四到六个,一个星期就能听近三十个,一个月一百个左右,两个半月的时间听了两百多个,算下来也是一笔大财富,感受到了“日积月累”的重要性。
有人说坚持能淘汰掉百分之九十的人,的确是有理论依据的。我们很多人一开始做事情时都是饱含热情的,但到后面就慢慢丧失了毅力,于是功亏一篑,只有坚持到底的人才是赢家。
我的生命里也是凡凡复复在做一件事,当懈怠了又不断给自己打气,持续下去。
正式写作已经有三年了陆续在简书写了150篇,公众号发表近六十篇,正式的期刊杂志不足十篇,还是低产的。
有些时候觉得自己特别有劲,也有一些才情,但更多时候总觉得江郎才尽,不知道要写什么。负面的不想写,觉得写不好的不想发,浅薄的也是否定掉,扔进垃圾桶,也越大能够感受到其实写作就是一个苦刑僧,断了就会没有灵感,没有才情,没有方向。你得不断的阅读,抄写,感悟,还要不停去体验,历练,方有更好的感悟。
然而于精神世界来说,写作会向一个方向塔一样引领着我前进,让我不敢懈怠太多,在短暂的迷失后我又会重新整理自己出发,我害怕肚里没有货,最后变成一个空有皮囊的人。
也反省了自己没有题材的原因,过于追求圆满,深度,很少却随意的抒发一些观点、看法,于是似乎越来越没有写的内容。
这很像朋友之间的关系,如果你只想交流有深度的东西,不懈生活琐碎的分享,到最后可能无话可说。朋友也是这样,要适时的分享自己的杂事,愉快的、痛苦的、感性的、理性的,常常的分享就会获得信任,慢慢才关于走进有深度的、触摸灵魂的话题。
所以写作一事我得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一、随性而发,不拘泥于形式和内容,二、不要在意完美,输出就是很好的方式。
我愿自己的性格知道不要固执和呆板,索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