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馔,古代素菜的一个部分。既利用四时花卉做成菜肴或点心。是我国劳动人民、医学家与烹饪师的一大创造。
起初,以花卉入馔、多出于保健去去病、益寿延年的目的,源于抚秦。由于对花卉性状和食用、医用价值的不断认识,因而花馔得以兴盛与发展。
以花作为食材历史很久远,最早的记录当属屈夫子在《离骚》里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一句,借物言志的文字里,也可以想见当时是有食用花朵的习俗。
仔细想想食用花朵常作为餐桌的副食,一是花材有季节性,二来不易保存,再者相比较其他瓜果或者米面一类主食,花材相较能够果腹的效果更逊。
花朵的绚烂之美,让人在以花入馔的美食中更多强调精神愉悦和别样出尘的感受。
《隋唐佳话录》里说,有一年花朝节到来之日,武则天命宫女游园赏花,看着百花齐放,便突发奇想,命宫女采下大量各种花朵,回宫按照她设计的方法,和米捣碎,蒸制成糕,即名“百花糕”。
从此以后,每逢花朝之日,她都用这种香糯可口的点心,作为礼品赏赐群臣。武则天后,鲜花入馔之风日盛,并相继出现《山家清供》、《养余月全》等记述烹调鲜花的“花馔谱”。
南宋时晋江人林洪,算是当时一等一的“吃货”,他不但善诗文书画,对园林、饮食也颇有研究。他所著《山家清供》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食谱”。
林洪的《山家清供》里面,在书中他记述了非常多的花馔及做法。有以花做饼的,有以花做粥的,有以花做面的,品类齐全。
宋人对梅花的情有独钟,《山家清供》罗列了各式与梅花有关的食谱,有梅粥、汤绽梅、蜜渍梅花、不寒齑、素醒酒冰等,不仅花样多也饶富情趣。
以花入馔经历了几千年,待到明清,已然精致。到了清代,在《花卉入肴菜谱》里列有:兰花火锅、梅花玻璃鱿鱼羹、杏花烩三鲜、玉兰花扒鱼肚、桃花鱼片蛋羹、牡丹花爆鸡条等等。
写《闲情偶记》的李渔,也曾用花,让米饭有些奇异的香气。比如他让夫人在做饭时预备花露一盏,在米饭刚熟的时候洒上去,稍稍焖上一会,搅匀了盛给客人。
花的气味若有似无,最能勾起人食欲。但凡食者“体泰神怡”。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花露者,蔷薇最上,群花次之。
《御香缥缈录》,是德龄郡主用英文所作,就在这本书中,记载了晚清那位权柄在握的慈禧,常叫御膳房里采上许多新鲜的荷花,摘下最完整的瓣来,浸在鸡汁调和的面粉里。分为甜咸两种,加些鸡汤或精糖一片片地放在油锅里炸透,做成一种极适口的小食。
发展到今日,食花已经上升到现代营养学的层面上,以现代的观念来看,花蕊部分的植物激素有调节内分泌和延缓衰老的功效,后世食用花材,也更多取其养生的功效,中医一向认为花卉具有解表清热、理血补益的作用。
关于制作花馔,绝对是极其考验厨师心智的事情,因为以花入馔是一件很香艳的事情,花朵必须要映衬出菜肴的艳丽之美,还要给味觉以惊喜,吃花的人吃的不仅是香气,更是要透着一番悠然自得、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