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跑步听的书是Aziz Ansari的书Modern Romance。作者是喜剧演员Aziz Ansari和一个数据科学家合写的。Aziz Ansari和他的好朋友Alan Yang是Netflix的“Master of None”的编剧。当时因为看了几集剧集,对他印象很深。他在里面演了一个典型的douchebag,不想settledown,花丛中过的典型纽约男,面临许多奇奇怪怪的dating问题,每一集都集中在一个关键点。他的喜剧也是从美国的dating culture里面挖掘出许多细节来作为材料。
美国“臭名昭著”的dating culture,就是从hook up到relationship再到marriage的未知期。这本不到300页的小书,因为是和数据科学家写的,里面有很多有趣的采访事例和数据。比如父母辈很多认识的方式都是因为朋友介绍,教堂、学校等方式,通过数据比例分析,可以清晰看到新的trend,年轻人更多依赖online dating,dating app来认识人生伴侣。原本很多人并不愿意承认是online dating认识的,原因是这种方式还是有点stigma,担心会被视为是因为其他方式时,自己不够popular/attractive等,或者是too desperate。但对于年轻人来说,这种情绪已经大幅减少。其中不少故事也在讨论通过短信、网络留言等方式恋爱需要规避的一些做法,还有专门一章探讨sexting。Aziz认为Online dating最重要的是利用科技手法,为人和人建立联系。如果过于注重online的部分,老在网络上瞎撩,不见真人,真正面对面交流交往,那是本末倒置。
国家、文化和date
书里还有讨论不同国别、文化背景带来的差异。他们组织了网络论坛,各种讨论小组,比如日本人的dating冷感,御宅族增多,还有很多奇葩的情感替代产业,政府要鼓励年轻一代谈恋爱生子,还给funding为那些举行联谊相亲类活动的组织,而日本的女性觉醒也在改变国内的dating culture和婚姻文化。法国人对于open relationship的宽容,很多人对cheating或者同时date很多人不一样。阿根廷是非常sexual,开放的地方,听书里的描述简直觉得街上到处飘着荷尔蒙。而这个国家跟美国的”no就是no“是相反的,如果你说no,很多人的理解是在play hard to get,正确的做法就是完全不理睬,千万别开口。对于阿根廷的女人,永远不缺人追。里面还提到了focus grouop某个阿根廷参与者的烤肉理论:追女人像烤肉,有的是牛排熟的慢,有的是香肠熟的快,但一定要都架上去烤才有的吃。在全球化的时代,人与人的相遇,跨文化恋爱婚姻如此普遍,在听完这些奇奇怪怪的采访之后,真心觉得有点overwhelming。
Aziz也分享了自己的历程,到某个年纪之后,就碰上了周围朋友都进入家庭生活,单身聚会参与者越来越少,他也慢慢意识到好姑娘不可能在凌晨4点出现在酒吧等他把。自己也开始改变了自己对感情的期待,找到了能够跟他分享笑话,享受生活的稳定女朋友,but好像还是远距离,因为他总是两岸飞。他还提到他爹妈是包办婚姻(印度的arrange marriage),这种情况他们更多是不断增加commitment,而不是不断投资时间找“soul mate”,相信有someone better for me的心理。感觉现代人类的情感还是因为不满足导致的自寻烦恼。。。。
PS: 因为看了这本书觉得很好奇,所以下载了Okcupid和Tinder,在两个平台用了两张看不清脸的profile,注册完Okcupid之后做了一个好多问题的survey供系统匹配,但母鸡点解出来的都好多奇怪的人,还有许多“Hi”“How are you”的毫无营养的搭讪。so今天删掉了Okcupid。用Tinder结果老忘记操作,搞错superlike和like。碰到一个superlike了我,聊天还不错的小哥,给我解释了下Tinder的工作原理,因为跟FB连接,所以不会在tinder上刷到自己的朋友。最后聊天问答是“要不要来我家玩任天堂游戏”,当我说自己不擅长玩游戏,回答是:来了不一定要玩游戏。啧啧啧,真.撩妹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