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四十三 欢乐可以有过度而是恶;反之,就欢乐或快乐是恶而言,则忧愁可以是善。
古话说“乐极生悲”,传统文化的解释大多会涉及阴阳两极,斯宾诺莎的哲学解释是:当欢乐的情感的力量大到超过身体的活动,坚固地纠缠着身体时就会阻碍身体的能力,使其不能适应多方面的影响。所以欢乐可以是恶。
爱情是为一个外在原因的观念所伴随着的快乐。陷于热恋的人,白天夜晚,只知梦想爱人或情侣,因完全沉浸于一种欢乐中,而忽视一切其他理性。甚至有时为爱做出许多近乎疯狂的举动。人们常说“恋爱中的人智商为零”,许多热恋过后的男女也承认当时自己的决定都不是十分理智的。
此外,又说“否极泰来”。但日常生活中却并不全是坏事之后就有好运,坏事有时一件接一件,困难和麻烦从没有消失。归根到底何时泰来,取决人们在逆境中产生的不同情绪。
恨永远不会带来善。嫉妒、嘲笑、轻蔑、忿怒、报仇,以及其他与恨有关或为恨引起的情绪,都是恶。它们会阻碍身体适应的能力,所以此类情绪并不一定能等到“否极泰来”。反之,一个努力用爱去制服恨的人是很愉快的,爱可以增进身体的适应能力,这种爱和理解可以化解一切反对力量,从而最终得到比较圆满的结果。
同时,斯宾诺莎认为:多数的情绪都有过度,而且牢固地束缚着心灵,使单独观察一物,而不能思想他物。
比如避免过度应无所期待。因为希望伴随着恐惧,而恐惧伴随着痛苦,痛苦就会使人有所限制。希望与恐惧的情绪表示知识的缺乏,和心灵的软弱无力。同理,没有希望也不会产生失望、欣慰、信心和悔恨。
而过度赞扬使人产生荣誉,荣誉伴随快乐,过度的这种快乐使人自视过高,从而产生骄傲,骄傲就伴随着对他人的轻视或者嫉妒。
结论:
1. 一个起于理性的欲望,决不会过度。
婚姻生活中老一辈讲究“细水长流”,虽没有感情的大起大落,却守住了一方安稳。我们的古代智慧可谓把斯宾诺莎的“勿过度”诠释得淋漓尽致。说成长要“厚积薄发”,说饮食要七分饱,说欲望要“适可而止”。
人的身体是许多不同性质的部份组成的,所谓“尽其性”,我们需要新鲜多样的滋养增进全部体力,尽其性能,适应一切。心灵因身体而更多理解适应不同的事物。如若过度必造成某一方面的缺失。
能以物为己用,且能尽量善自欣赏(只要勿因过度而感厌倦,因享受一物而至厌倦,即不能谓为欣赏),实哲人分内之事。
2. 在我们为被动的情感所决定而产生的一切行为,也可以不为情感所决定,而为理性所决定。
遵循理性的行为不是别的,即是基于我们性质本身之必然性而出的行为。
如果人能遵循理性的指导,则每一个起于被动的情感的欲望,将不复起什么作用。
感性的人只受情感或意见支配,他们的行为是盲目的,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行为将把自己引向何方;理性指导的人不受他人的支配,清楚自己的意志,而且所有的行为都是他为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目标就是他的愿望,明白无误。斯宾诺莎称前者为奴隶,称后者为自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