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家卫的电影《蓝莓之夜》里,因为爱人的离开而酗酒成瘾的阿尼,会在戒酒互助会领取一枚白色筹码,以示自己戒酒的决心。
而失恋的伊丽莎白,选择把蓝莓派当作筹码,欲摆脱自己对旧情不忘的上瘾和执迷。
吃喝、上网、社交或者恋爱,这些都可以让我们成瘾。
下班到家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视,只是为了听响。
困到不行也不想入睡,而是选择再看一集连续剧。
眼皮打架的困意,也填不满心中的空荡荡。
为了早睡,下载了各种相关 app 来提醒自己按时上床。
结果躺下拿着手机,不知疲倦地刷微博刷到后半夜。
像我会对熬夜上瘾,完全不在意天天挂着的黑眼圈。
通宵看书、看电影、打游戏,不过是不想独自躺在黑暗里,看着天花板靠数绵羊入眠。(这就是为了不熬夜,所以选择通宵么...)
对买买买也上瘾,尽管买回的东西其实可有可无。
还有囤积癖。家里成箱的纸巾、洗手液、洁厕剂一年都用不完,但看着它们堆那里,就是一种心安。
为什么我们为了戒掉各种无法自控的行为不遗余力,却始终无法摆脱?
当你细细打量它,琢磨它时,会发现这欲罢不能的痴迷是一种瘾。
而成瘾的背后却是孤独。
美国记者 Johann Hari 有类似的看法。
他研究过成瘾背后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成瘾是戒不掉的,它是一种失联的补偿行为,需要生活中无条件的爱与支持来化解。
是这样的。爱和支持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诉求,如何能戒掉。
而当这种情感出现缺失时,我们或许会因为别无选择而选择了那些让我们上瘾的事物。
Johann Hari 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早期有人将小白鼠关起来做过实验。
提供给它们两种水:纯水、添加少量海洛因的水。
发现小白鼠多次选择含有海洛因的水,然后死去。
正因如此,人们以为那就是唯一的真相。
而他们忽略了小白鼠被关在笼子里,选择极其单一。
除了吸毒和喝水之外,还有其他选择吗?
然后在七十年代,有研究者重新做了实验,这次他给小白鼠建了一个乐园。
有游乐场,食物,玩具球,有无数小隧道。
更重要的是,还有朋友和可以交配的异性小白鼠。
然后,和之前一样,也提供纯水和含有毒品的水。
但这次在小白鼠乐园中,他们并不喜欢有毒品的水,没有一只出现过量饮用的情况。
差异非常明显:无所事事的小白鼠 100% 用毒,而在快乐的小白鼠乐园中却没有一只过量饮用有毒品的水。
可见,即使是一只小白鼠,也会有着和人类一样渴望情感和联结的趋同性。
我们也无需再拿自控力来诟病。不是你控制不住自己,很多时候因为情感联结的缺失,带来的孤独、焦虑和痛苦,让人只能选择耽溺于身边能够抓到的任何事物。
一杯威士忌的辛辣,能把人呛到流泪。
可为何还有那么多人选择天天喝到烂醉?
当人沉浸在悲伤孤独的情绪中时,可能只想遗忘,没人会在意酒是什么味道。
总有人在食不知味时依然选择暴饮暴食。
满桌的美味珍馐只能满足胃口,却无法填满心的洞穴。
谁能说这是对贪吃上瘾呢?
如果备受孤立的环境让人们无法与周围的人产生联结,那么他们就可能与事物产生联结来舒缓压力。
这可能是赌博,可能是骄奢淫逸。也可能是毒品,可能是烟,可能是酒。
这倾倒众生的上瘾处境,说到底无非就是因为孤独啊。
而孤独是什么呢?
孤独可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黯然神伤,可以是期盼了好久的《你的名字》终于上映,直到下线也找不到一起去看的人。
或是发现了一个很好的小馆,却只能独自享受这美食。
它也像怀揣了一个急于想要分享的秘密或惊喜,走过人群,周围却都是形色匆忙的陌生人。
还可能是,对着世界呼喊良久,发现无人和自己同处一个振动频率,那种声嘶力竭后,对方却置若罔闻的无奈和沮丧也是一种孤独。
孤独让我们感觉自己和周围的世界逐渐失联。
正是这种像发情的猫一样,在极其安静的时刻厉声尖叫的孤独,让我们变成了曾经的 XX 控,XX 癌,XX 癖,让我们对各种事物上了瘾。
让我们热衷每次都会在初次碰面的聚会上,加一堆陌生的微信。
在朋友圈没有出现小红点时,依然无意识地去点开它。
孤独旷日持久,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上天不会优待任何人。
“成瘾的反面不是戒除,而是联结”。不论是自己或他人,对待成瘾,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永远比一味的苛责和回避更有效。
生活的主动权始终在你手里,我们都太需要揪着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出来。
看书充电,伺弄盆景,或者养只宠物,学会如何去爱,以及彼此陪伴。
出去走走,参加拓展,你会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而周六日,也足够你计划一次短途旅行。然后,再一不小心谈个恋爱,是吧~
你迈进的每一步路,看过的每一本书,都是有用的。即便什么都没做,但如果你一直在思考,洞悉世事也是一种收获。而这些,都会增加你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力,情感联结无处不在。
成瘾就像我们心里一个渴望爱的小孩,试着抱一抱自己,也抱一抱自己在乎的人。
“你一点都不孤独,因为我们都爱你。”
“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不想让你孤单一个人。”
这倾倒众生的上瘾处境,无非就是因为孤独啊。
本文为张小岛的正经原创
喜欢请关注我的V信账号:张小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