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六年十月三十日,上午八时四十五分,按照惯例我在楼下等到这个时刻,准点提前十五分钟到达课室。九个月没有回来过,感觉天气非常熟悉,教室也还是老样子,见到同期的几位同学早已换好服装,或在做准备动作,或在兴奋的聊天,一下子放佛回到了去年上课的那些日子,真想走进去大声说“我们今天学什么动作啊,你们上周回去有练习吗”。然而话到嘴边,就变成了“你还好吗,还有坚持锻炼吗,身体看上去不错哦”,还有那句藏在舌头下面的“我挺想你们”。在同学们诧异的眼神中,我背着书包又走出课室,边走边说“我去换衣服”。直到我走进洗手间更换衣服的时候,才想起课室里面也有专门换衣服的隔间,才记起貌似我上一次在洗手间换衣服还是去年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当时是不知道隔间的存在,而今我却是忘记隔间这回事了。心里不由得感叹,九个月了啊,屈指算算都会数疼手指,原来毕业已经这么久了。
这次返校的同学师兄特别多,毕竟杨老师的号召力摆在那里。早在上课之前几天,亲切的班主任热心的给大家准备了在线提问的渠道,让大家将自己在太极拳学习和练习过程中的思考和问题向杨老师提出。从去年十月二十四日第一天开始跟随杨硕诚杨老师学习武当派太极拳,已经有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期间我对太极拳及其基本功的练习没有很好的做到长期坚持,现在算来除去真正在学习的三个月时间,自己的独自练习大概有三个认真刻苦的月份,两个找不到状态的月份和五个几近停摆的月份,实在是惭愧不已。中间因为强行纠正自己时间管理不当的原因也是几进几出太极的微信群,常常感觉脱离了队伍,但是又担心自己回到微信这个时间黑洞,犹犹豫豫反反复复,个中感受也大致和我练习太极拳的曲线旗鼓相当吧。今年国庆参与了一把由打拳超有范的琴公子师兄发起的集体练习,深切体会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由此暗下决心重新出发。在过去一年断断续续练习的基础上也增加了一些个人的想法和发现。于是在网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个问题,同时带着几个问号来参加此次返校。
习惯了先是由妘溪老师和助教师兄带大家伙练一把,基本功加上五遍的二十八式拳架,完成之后已经两个小时过去了。回到课室,大家安静的坐下来打坐少许,杨老师已经正襟危坐如同之前上课时一般准备给我们开示讲学了。我这里鼓起勇气尝试回顾一下杨老师针对同学师兄们的问题最有感受的几个观点,特别是关于太极拳学习练习的方法和理论,再结合一下自己的个人感受和发现。希望写出来,自己能常常看看,在练习中时刻提醒自己。杨老师的观点在我的理解而言,总结来说就是一句话:太极是一个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和成就自我的方法。运用在回答同学师兄们(当然也包括了我自己)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就是说在练习太极的过程中,需要慢慢做到自我感知、自我认知、自我评估和自我调整。具体我印象深刻的几个问题如下,提前高能预警,以下内容都是根据我的认知水平来理解,与杨老师的原话原意有非常大的区别,望谨慎:
太极练习的时间安排
同学师兄的原问题大概是,现在已经是深秋时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是属于“收藏”的阶段,应该如何安排在秋冬季节的练习计划。杨老师带着我们从为什么要注意四时,讲到我们现在对四时认知的矫枉过正,再讲到每个人因为各种禀赋的不同而对四时的反应不同,进而提出四时的顺逆不应有标准答案,而是应该根据每个人其人其时其力的不同做出不同的选择。接下来讲到一年有四时,一日有四时,一时辰有四时,而人的一生也有四时,四时可以顺应,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更为主动的顺逆。这里不做过多的知识点补充,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四时对应春夏秋冬生长收藏。更加详细的解释,推荐听听梁冬徐文兵老师讲的国学堂黄帝内经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我的理解是,既然我认定了太极于我的身体是一件非常正面的运动也好修行也罢,我就简单粗暴的在可以自然早起的日子努力的练习,在自然晚起的日子就认真的休息(可能采用静坐和站桩的方法提升一点休息的质量)。按照身体(往高深了说是自己的心神)的需求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是不是感觉杨老师白说了半天,我就如此粗暴的总结啦呢?
太极拳练习中的呼吸调整
同学师兄的原题大概是太极拳拳架中的呼吸如何调整。我理解的杨老师的回答如下:首先,呼吸在道家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西医的角度来看是因为高质量的呼吸为身体提升血液中的含氧量供给全身,道家来说内丹以呼吸为法门,中医之说呼吸更是人的宗气的主要来源。这里提示一下几个需要参考的知识点,包括宗气、谷气、营气、卫气、原气。呼吸的平稳和绵长,意味着更高的血液含氧量,更有效的宗气供应。但是呢,在太极拳的拳架中,呼吸则只应在不多的几个动作幅度较大的招式中可以适当的调整合拍,平均而言呼吸不应影响、控制太极拳架的节奏。否则非常容易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身体反应,轻度的容易导致便秘,重度的可能会发生吐血等因身体气血混乱产生的危险。基本的观点是,能配合呼吸的时候才配合呼吸,是否能配合还是自己察觉自己的呼吸和招式的契合度,不勉强不努力。
这一段内容对我的刺激非常的大,我在基本上熟悉了太极拳拳架的细节之后,曾经有尝试将呼吸融入到拳架中,天真的以为这样能提升练习的效果。尝试了多次之后无果,实在是因为招式与招式间的长短不一,而且一个招式的收和发长短也不一致,导致练习中我的呼吸时长时短,时而呼长吸短,时而吸长呼短,一遍打下来感觉身体很不舒服。这个也是其中一个让我在今年五六月短暂停止太极练习的非常重要的原因。我当时以为自己的心不定,身体对太极有了抵触的情绪。现在才知道,原来就是我强行将呼吸引入到每一个招式中之后,导致的气血混乱。非常幸运的是,当时我果断的暂停了太极的练习,没有让这个错误的方法影响加深。不过,这个影响到今天还是有的,就是我坚持了二十年的每天早上起来上洗手间排毒的习惯,从那个时候开始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我曾经以为是自己的饮食习惯变化导致的,谁知道就是太极练习的错误方法呢。还好自己福气不错,对自己的身体感悟不错。话说回来,我觉得啊这个事情一般就是如我这般心思细密瞎想事情的人会碰到吧,也算是性格不好的一个体现。班主任问过我,太极对我的性格有没有感觉到影响呢。我好想说,懒汉如我这般的练习程度和勤奋水平,说这个实在是有些早了点,大概再有十年能不能有点感受也未必。到时候真有了,我再如此这般粗暴总结一番啊。
太极拳学习的几个阶段
杨老师在回答我的下面一个问题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了他的体验。杨老师提出,太极拳学习的初期阶段,一般的体会在觉知自己身体的僵硬和不受控制。刚开始学习基本功和拳架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手和脚常常无法做出自己想要的动作,或者常常不在自己想象中的位置,这就是第一阶段最大的感受。第二个阶段,就是感受到身体慢慢的灵活,但是阻滞感时不时出现。这个阶段最大的感受就是突然发现身体开始敏感起来,怕风怕冷,周围的人都感受不到的风常常让自己心惊胆战,走到哪里都想拿被子把自己包起来。这个阶段会经历非常长的时间,但是在这个阶段里,虽然更加容易感受到风感受到寒,却也不必随时随地将自己包裹起来,而是在完全知晓那些必须保护自己的情况之外,适当的让自己的身体承受这些风和寒,因为它们并不是比以前更加多出来的风和寒,仅仅是身体的敏感度提高了而感受加深的结果。而且必须让身体自己常常抵抗这些风和寒,才能保持卫气的可持续可为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第三阶段杨老师没有说,我们也没有问,估计大家伙都在这个第二阶段纠结了很久,今天听到这个说法突然内心戏份大增,一下子都忘乎所以了。
这又是非常深有体会的内容。我从今年九月开始发现我的座位好像突然变成了一个聚风口,几股气流疯狂的吹击我的头顶,上班的时候我必须戴着帽子才敢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貌似公司的中央空调真的没有动过手脚啊。而且在深圳炎热的金秋,我必须穿着三件衣服才敢出门,只有直接在太阳的照射下才感觉到一些温暖,偶尔在正午太阳下睡个半小时也不会热得完全受不了。在家里,我和家人开启了一个新奇刺激的小游戏:开关门窗。不用问你肯定猜到是谁负责关门窗,谁负责开。只有站桩、静坐或者打拳架的时候,我才会感觉到后背微微的发热,那种冬日暖阳的幸福感。大家觉得我身体怎么突然这么虚,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疑惑,但是看看我自己身体的皮肤的变化,脚底板厚茧的脱落,都在清楚的告诉自己我的身体血气正在明显的充盈中,所以我的身体在走上坡路也是对的,我的身体现在突然怕冷也是对的。今天听了杨老师的一席话,我更加坚信这个信念,不是臣妾做不到,是臣妾要变身主角出演十万个冷笑话。好吧,这个冷笑话太冷,你假装笑一下吧,谢谢。
太极拳拳架练习的几个层次(这个是我的问题)
杨老师非常仔细的回答了我这个问题,然后被我简单粗暴的总结如下:太极拳是一个跟身体沟通的媒介,太极拳拳架的练习过程是一个从只知道每个招式的起始和结尾的点,到逐渐发现各个招式之间过程的细节,然后可以慢慢体会这些细节过程中气和势的变化的过程。打拳中的体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陆地上打拳,第二阶段是在水底打拳,第三阶段是在水中打拳。
嗯,我记得的就差不多这么多了。这个无感,应该我还是处在陆地打拳这个阶段吧。还刚刚可以开始忘记拳架,不需要在招式之间思考下一个动作。也就仅此而已了,所以完全没有感想,只有憧憬和期待。
最后杨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呼吸练习法,特别强调了返校回炉的重要性。不用说,听过今天的分享,我是完全理解杨老师所说的:一个人单独练习,九成九会走偏。学习太极拳之路的坑,跳了也就跳了,但是能够经常和老师、师兄在一起互相切磋,能躲一个坑算一个啊。你说是吗?那些没有参加返校的同学师兄们,你们是不是看到这里很后悔今天没有参加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