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第1--4次读书会收获
蓝桥春雪 20/04/06
《非暴力沟通》第1次读书会收获2020.1.31
今天参加宝艳老师组织《非暴力沟通》第1次读书会,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认识到暴力不光是身体方面的暴力,还有精神方面的暴力,比如:冷淡、批评、指责、控制、溺爱、负向安抚、漠视、忽视、拖延等等都属于隐蔽的暴力。
“让梦想中的世界通过我们的转变得以实现。”我相信除非从我做起,我们的梦想就不可能实现,不幸的是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先开始改变。提示我们来学习、或者在生活中也好,永远不要希望改变别人,我们的定位就是要改变自己,从自己做起。
实操内容一:练习在生活中觉察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哪些属于行为暴力,哪些属于心灵暴力并画在暴力树上。到这本书读完或累积一段时间后,回头看自己的暴力言行。
实操内容二:在生活中觉察自己跟孩子或别人交往的时候,是不是心中有恐惧。练习放下心中的恐惧,然后用心的去看对方的行为。体会对方的感受。
实操内容三:不断地在生活中练习:不使用条件反射时的反应去交流。练习觉察,自己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的使用语言。在说话前先数123,然后问自己说这句话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还是为了满足对方的需要?这句话给予对方的是什么?通过不断的练习给予孩子刺激,而帮助孩子找到成长自我的方法。
实操内容四:练习觉察我们在生活中给予别人帮助的时候,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觉察我们给孩子的物质或其他付出时是否是出于内疚补偿或者是羞愧。
实操内容五: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是:观察、表达感受、说出需要、提出请求。同时也要注意倾听这四个要素看起来简单,但是需要不断的练习。这里面首要的是倾听、觉察自己,经常问自己此刻的感受是什么?
实操内容六:运用非暴力沟通,在对方有情绪时,学会用语言标注对方的情绪,然后用问句反问,将对方从儿童状态拉回到成人状态。要学会不将对方的话视为攻击。
学会运用非暴力沟通,将使我们心存爱意,让感情流动起来。
《非暴力沟通》第2次读书会收获2020.2.1
今天参加宝艳老师组织《非暴力沟通》第2次读书会,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异化的沟通方式主要有: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使用这种异化的沟通方式,会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2.道德评判:
根据大家的读书感受,总结起来有几点:一是我们从小教育形成的观念,直接评判好或者是坏,这是由我们所接受的传统教育造成的;二是我们用我们所认为的道德标准来要求孩子。三是父母用“应该……”等来要求孩子会带有指责批评的意味,孩子会违逆,如果当孩子认为“我应该……”时,他就会去主动的去做。四是我们对孩子的行为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要觉察到我们的评判是不是带有恐惧和担心的要求。五是在生活中什么是道德标准的底线?我们是不是将价值观与道德评判混为一谈?在这里面要求与不要求怎样要求要把握一个度。对孩子完全不要求,他不能适应以后的社会,那么在要求时不要采用语言攻击的方式进行。六是我们看待事情时要将人与事件分开,我们要看到孩子哪些方面有欠缺,可以在哪方面提高,不要指责孩子。总之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那我们理解为在对与错之外还有一个灰色的地带。
进行比较:
一是比较在与我们相近相近的人当中产生,高了容易产生傲慢,低了容易产生嫉妒。二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的时候容易造成被动比较,比如学生的被动排名。三是比较就是不好的吗?正因为有比较才会有社会的进步,还是要讲究一个比较的度。对于孩子过度比较会造成他的伤害,但是比较也会促进他的成长。四是有的人比较后容易产生在负面的情绪中,可能源于自己没有自信心。这种结果怎样转化与自己的心理定位,家庭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回避责任:这个环节我们着重理解了什么样的行为是回避责任。回避责任也可以是推卸责任的一种。我们做了文章中的举例的练习,就是转换心态,将“不得不”变成“我喜欢”,变被动为主动,从回避责任变为主动承担责任。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会说孩子,我说了他也不听啊,我让他去医院他也不去呀,这都属于推卸责任。
强人所难:对别人的要求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这里含着很强的控制欲。我们也会看到一些企业也会倾向于用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来管理员工。但是这种管理并不是说100%的不好,比如在疫情防控阶段就要做到100%的严格管理。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弹性,个人或企业都是这样的。现实生活的检验过程根据需要来调整,不是一定要、必须或者是应该。这里面需要我们每个人的智慧。
今天的总体收获就是了解了什么蒙蔽了我们的爱。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刻存在着道德评判进行比较,还有回避责任,还有强人所难,所以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练习整改,但这里面有一个度的问题,不是非黑即白,从一端到另一端,完全没有。
《非暴力沟通》第3次读书会收获2020.2.2
今天参加宝艳老师组织《非暴力沟通》第3次读书会,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第三章:区分观察与评论
1.我们观察时带着我们的认知体系和焦虑,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观察到什么,我们在观察时经常带着自己内在的投射。实际上观察是用静态的语言去捕捉动态的世界。
评论是主观的评价,带有自己的主观愿望投射到外部,各种评论都有贴标签的作用,而这妨碍我们全面的了解一个人。
2.怎样练习观察?
要练习观察首先要练习觉察自己,在每说一句话前要先数123,觉察自己,看到自己的情感、焦虑,并在对方给予你刺激得到了反馈时,看到自己的情感。闭上眼睛是清醒的,睁开眼睛是混沌的,要内观自己。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观察是陈述事实,当我们描述事实时,会把对方从父母或儿童状态带到成人状态。
3.区分观察与评论:有6种表达方式。尽量避免使用每次、曾、总是、从不、经常、很少等词语表达,因为这些词语经常表达出评论。
4.怎样与家庭成员或他人交流(沟通)?
第一步骤先学会闭嘴,第二步骤是觉察自己,说的话中所含的动机、目的、期待等等,体会自己的感受,第三步骤是客观的描述观察到的现实并真实的表达自己 ,第四步骤与对方澄清,引导对方体会他的感受,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这个过程中要不带有情绪并接纳对方的情绪。第五步骤是关注对方的请求。第六步骤是问问自己是否满愿意满足对方的请求。
5.实际练习讨论:遇到一件事情,比如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我们怎么回应?
一是可以用肢体语言,比如抱抱孩子。二是尽量不主动去引导、分析、判断。
6.沟通中文字只表达了30%,语境、语气、表情、肢体表达剩余的70%,所以我们平时文字表达是不完整的,同时语言过多会带来暴力。
7.知识拓展:
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有退行,如果你允许他退行,他会退行到0~3岁,我们一方面要接纳他的退行,另一方面要不断的把他往成人方向带。
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担心,如吃饭穿衣交友,孩子就会长不大,只有把这些放开让孩子自己成长。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心理年龄成长?
一是要看看自己的心理年龄,如果家庭环境好,家长自己很快成长,孩子也会随着成长。二是做心理咨询,进行长时间的精雕细琢。
《非暴力沟通》第4次读书会收获2020.2.3
今天参加宝艳老师组织《非暴力沟通》第4次读书会,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今天我们主要练习区分观察和评论,在这部分的练习中还是有一些困难:对于比较常见的,但能够较准确的区分,但是像“开会时,经理没有问我的意见”、和“亨利在公司事务上独自做决定”和“里奇告诉我,我穿黄色衣服不好看”这样的句子中我们的区分就有些困难 ,还是需要不断的练习。
2.今天学习了面具这首小诗:
总是一副面具由纤细白皙的手举着挡在脸前,那轻轻举着面具的手腕十分灵巧:虽然有时有点颤动,指尖抖动,但总是能把面具举好。
年复一年,我不禁好奇,但不敢问,终于无意中看到了面具背后,却什么也没有,她没有脸。
她已成了优雅的举着面具的手。
这首小诗我读了几遍也不明白意思,那么今天老师讲解了,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母亲、妻子、女儿、下属或上司、朋友,在各种角色面具之后,我们是不是没有了真实的自我?
延伸:
(1)我们看到的孩子,如果只看表面的行为,也看不到孩子背后的真实的自我。
(2)为什么孩子对妈妈说,我爱你会回答“切”
因为孩子是读心的,他能读出妈妈隐藏的真实想法:同时妈妈和孩子还没有足够的时间经历。妈妈没有真实的表达自己。
3.练习实例一:孩子说:“如果姐姐考不上理想的大学会崩溃的”。对孩子表达的分析那妈妈怎样回应?
对这个问题我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总体上来说,没有最好的回应,都是从试错开始。但嗯,应用非暴力沟通的理论是:首先妈妈要觉察自己有担心吗?有恐惧吗?推测孩子分析姐姐考不上理想的大学会崩溃,是把她自己的情绪带入到姐姐身上吗?可以问孩子,你怎么会这样想呢?为什么你会认为姐姐会崩溃呢?这个过程中要跟孩子一步一步的澄清她的感受和需要。
4.练习实例二:孩子对妈妈说,表弟总这么全天玩手机会毁了的,对孩子的这句话,我们怎么看待或怎么回应?
在这句问话当中反映出了儿子的一种投射,投射出的是妈妈对待孩子的玩手机游戏的态度。当时妈妈回应的话语里(意识里)可能带有评判,就是儿子好棒啊!这里妈妈也是要觉察自己,然后与儿子澄清:你关心弟弟是好的,那你怎么想的呢?为什么会感觉影响将来呢?(讲到这里的时候,大部分妈妈都认为,那难道全天玩游戏不应该管吗?这么与孩子澄清,孩子会回答说:“你不是说玩游戏不对吗?”少数妈妈会回答说,游戏玩够了他自己就不玩儿了。)
今天这节课上完之后在课后我想了很多,有一些杂乱无章的想法涌上来: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到现在为止,我无疑是失败的。原来固守的观念,孩子只要学习好 其他是可以忽略的。那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能我的语言,行为,思想无数次的给孩子造成了伤害,管教孩子的方式许多也是错误的。
那从孩子休学以后,我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由原来的极度控制到现在的极度放纵。甚至有些惧怕孩子,小心翼翼的,不敢触及她的情绪爆发点。稍有症状就会想到是不是病情有了变化呢,需要服药呢……现在我认识到要不断的学习改变自己,争取改变家庭环境,而且我还想在后半生能有一个自己满意的自我成长起来。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感经常感觉到,遇到具体的事情,或者是孩子的情绪,具体的某句话,不知道怎样回应,我也跟着退行回一个儿童。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还没有找到一个完全适用我自己的方法,或者是说我学习的东西还不会应用没有,在实际生活中在每天每时每刻来练习,我还没有能清晰的看懂我自己。那一个固执的“我”还在,没有真正改变。
这几天连续的读书会又使我有很多的感悟:我明了了一些东西,比如说无论是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度,我要形成一个弹性的人格和自我的心理地位。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