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20分整,跨过校园大门。
恰逢自己教的班值日,门口学生戏称:“老师你迟到了,准备扣工资!”我回以饱含“深意”的眼神,那孩子立马住口了,其他值日的孩子自然不能放过这难能可贵的幸灾乐祸,纷纷挥动食指——“你完蛋了”......回想起来,我的“亲切温柔好老师”形象已经丢失达一年有余,原因至今不明。
走进电梯间,我便开始吐纳运气,只因即将面对早读课,除了熬住空腹的痛苦,还要时常扮演唤醒睡眼惺忪的人形闹钟,苦不堪言。也不知何种原因,从教五年,始终难以找到真心实意的朗朗书声。两年前所带的高三学子,清晨六点半便已捧书朗读,为了对抗睡眠,甚至有人申请到走廊大声诵读,那份学习热情,那股劲儿,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高考结束后,据称早起的生物钟一直难调,但晨读的“坏毛病”倒是一下子就改过来了,如同青春一般滞留在某栋教学楼里。
距离教室有几步路,便可大体判断早读的基本情况:
若遥见课代表眉头紧皱,双目瞪圆,一本语文书化身教鞭,把讲台拍的白烟四起,那么说明,“班中无老师,众生皆大王”。而底下的学生大抵有两种表现:有时如休闲咖啡厅,或是独自看窗,孤思冥想,或是三两小众似久别重逢,嘘寒问暖。这大概是天暖之时,到了天气转冷,咖啡厅就成了难民营,室内的惬意一扫而光,众生皆是面露难色,缩紧脖子,读书仿佛会耗光身上热量,是万万不能开开的,即便开口,也只见其动,未闻其声。
步入教室,便总是被几位“饥寒交迫”得只能紧闭双眼以储蓄能量的“难民”吸引,然而点醒他们却绝非易事,须得循序渐进,先是温馨细语,而后手指轻敲,用爱呼唤,用心体谅。只是人非圣贤,难免有不耐烦之时,于是细语渐成狮子吼,手指化爪化掌化拳,或点或戳,或推或送,或捏或揪,或劈或扣,百般武艺,逐一施展。无怪乎“亲切温柔好老师”形象一去不复返,盖已成“一代宗师”。
学生真的不爱读书?也不尽然。近日,我将早读课分一半出来,供众生看课外名著,众生竟十分欢喜,投入读书,无需过多地提醒,无需过多地施展武艺。或许,晨读应该自在些,朗读法不必贯穿始终,有读有思,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