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雅虎网站开设的《雅虎学堂》集结成书而成。诚如前言所述,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和生动的演绎,也没有什么名家大腕的精彩论述和对历史知识的深度挖掘。是的,它所记载的,都是一些浅显的小道理,浅到封建科举时代用于启蒙的《三字经》就能囊括的;它所表达的,是要唤醒绝大部分的记忆,或是良知,物质的飞速积累和知识的爆炸裂变,被冲淡到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去的。
书中坦言,也许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们起码可以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我想到,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言下之意,文化正在以快餐的形式展示在我们面前,微博、微信、微视频等等铺天盖地而来,以最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再以更快的速度将它遗忘,仿佛得到了最好地辩解。
说实话,曾经我自己,也以为读书费时费力,劳而少功,甚至劳而无功。古人拼命读书,是由于存储不方便,即使过了沁竹难书、汗牛塞屋的竹简书时代,到了洛阳纸贵、活字印刷的纸质书时代,遇有查询之需,不也得一本一本、一页一页检索吗?更是由于信息不发达,我们很容易通过报纸、杂志等得到的最新资讯,古人却只能口口相传,或老老实实记载下来,待有缘人再见吧,至多统治阶级享受到八百里加急的邮政快递吧。而当今一个指甲盖大的sd存储卡,几十个G的容量,存储字符达到十亿量级,十万字的书一万本。何须再费劲读书呢?
当然,近些年来,重读纸书慢慢又成为大家的发自内心的期盼。这里,分享书中几节关于读书的章节。
观点一:我们应该为什么而读书?孔子认为,孝悌、谨信、爱众、亲仁是做学问的基础,所以必须通过读书来启蒙。读书、进学、中举、得士,学而优则仕,功利主义不可避免。当下呢?恐怕更盛!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催生出一批接一批的无德无爱,甚至无能的考试“机器”。现实生活纷繁复杂,久处其中,不免迷了心智、乱了头绪,其实不妨静下心来,读读先贤的至理名言,理理纷繁的思绪心情,抖一抖心灵的蒙尘,轻装再出发。
观点二:让我们的身上多点名士风采。学问高时意气平。越有学问,越不胡乱卖弄,越常待人和气,虚怀若谷,大智若愚。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译理可以养心。相比之下,各种网红靠雷语造作博出位,追求镁光灯下的“眼球效应”,怎么奇特、怪异、荒唐怎么来,注定只能名骚一时、一刻,很快被遗忘。
观点三: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我们的祖先甚至我们的前辈都曾以严肃的态度去阅读那些高贵而伟大的过去,从而得到他们最真实又最珍贵的感悟,一代又一代的继承探索发扬传承下去。相比之下,我们很多人拒绝读书,更不要说读经典。有人说,现在知识爆炸,一个六年级小学生的知识胜过孔孟先贤。我要说,没错!的确如此!但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哪里来?双眸清澈的学童需要经典开启智慧的心灵,意气风发的少年需要经典培养磅礴的志向,艰苦奋斗的青年需要经典磨练非凡的胸怀,重任在肩的中年需要经典涵养沉稳的意境,耄耋之年的老者需要经典抚慰晚照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