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课程的时候,海蓝博士说到一个比喻:人的生命就像是蜡烛,其实每个人的蜡烛都一样长,只是燃烧的速度不一样。
美国的心理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给大白鼠一个杆子,杆子后面链接到的是触发电极的机器,而电极植入到大白鼠脑内触发类似成就感的兴奋的区域。只要大白鼠去踩那个杆子,它就会感觉到"成就感"。一次两次之后,它们发现这个感觉太棒,就不停地去踩触发器,没日没夜地踩,不吃不喝地踩,最后的结果也就只有一个:兴奋死。
商场如战场,企业家在获得一个成绩之后有强烈的成就感,促发他们不停地追求更高的成绩。千万级的瞄着亿级的,亿级的瞄着十亿级的,十亿的瞄着百亿千亿的。海蓝博士在101俱乐部(一群顶级企业家组成的活到101岁俱乐部)讲课的时候,把这种源源不断的追求一个又一个的成就,没日没夜不吃不喝地熬夜拼搏,比喻成"大白鼠踩杆子",不停地踩杆子,可以看到这后面的结局,燃烧的是生命的蜡烛。
确实,蜡烛注定会烧完,蜡烛烧完除了发出光芒以外,还留下一堆蜡油。有的蜡油只是铺在泥土地上,无甚特别;有的蜡形状特别美,被世人赞赏;有的蜡层层层层地叠在重要的位置上,成了人类前进的层层积淀。所以,并不一味地批判疯狂追求成就的行为,只是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也许你想追求的是乔布斯那样短暂却改变世界的生命,或者你更喜欢小有所成、儿孙满堂的安宁长寿。
转回来看眼下,有些不经意的行为,也在疯狂地吹我们的蜡烛。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在用手机刷朋友圈、看新闻、逛淘宝,不停地划屏不停在APP之间切换的时候,你的眼睛不停地在动,脑子不停地在动,进入一种亢奋的状态。本来是抱着休息的想法去的,最后从手机里抬起头的时候却是迷茫疲惫的眼神?
刷手机也是在猛吹蜡烛的行为,它兴奋地填补了我们生活中每一个其实应该放松眼睛、放大脑一马的碎片时间,被兆级的图片、文字信息充斥着。
所以疲惫,所以浮躁。
倒不如,闭目养神。
海蓝博士提到成人的神经细胞不再繁殖,但是近几年的科学研究发现,静观(或内观、冥想)的时候,会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再生和发育。所以古人说"闭目而养神",是有道理的。
对于我来说,最初养成刷手机习惯是一种缓解焦虑的行为,缓解的是出现时间空档却不能用来做有用的事情的"时间不能浪费"的焦虑。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一种影响到日常生活的习惯,休息、吃饭、走路、坐车、睡觉都要刷手机刷到最后一秒才算结束。换来的是更多的时间被吞噬的"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的焦虑,和"不务正业"的焦虑。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焦虑,越来越不知道自己一天都在干嘛怎么总是不在状态。
刷不刷手机,也是一个选择。也许这一刻我需要的是更多的信息,那么集中注意力去搜寻必要的信息,否则,我愿意随时随地闭上眼睛,也许是在车上、等人、排队的某个瞬间,调整自己的呼吸,观察自己的身体,任由思绪飞扬。
DAY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