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吃红油米线还是在我小学的时候,在家附近的市场里一对夫妻开的一家小店,店里三五桌椅,食客络绎不绝。
要问我为什么对一碗米线的记忆如此之深,可能是时代变迁太快,满大街的过桥米线,许多儿时能够吃到的东西就随着时代的潮涌而石沉大海。这家店不止有米线,还有各种粉、面,一样的做法,不一样的味道。我最爱的,还是米线,一碗米线汤红油亮,加上小油菜(一定选用那种细长,根部轻薄的)、海带和绿豆芽的点缀,冒着热气,香味飘散在整间不大的房间里,哪怕是夏天,也座无虚席。我不喜吃醋,而我妈总喜欢往砂锅中倾倒一些,她说醋是个好东西,能杀菌,又能使米线的香味更浓郁,我无力反驳,毕竟每个人都有喜欢和厌恶的权利。
直至去年夏天,我毕业一年了,刚适应职场的生活,也刚刚从一个实习生转正。我和妈妈逛市场,临近中午,我们路过了米线店,便走了进去,我得有好几年没有吃这家的红油米线了,工作后天天在食堂吃饭,很少出去吃东西,难得的是店主阿姨还记得我,笑着对我说:“好久没见小丫头了,大学毕业了?现在都这么大了!”,我笑了笑,看着阿姨好像回到了小学的时候,阿姨真的是一点也没有变呢。坐在店里,我观察着,屋里还是那三五张桌子,不同的是墙上安上了空调,夏天坐在店里吃饭,再也不会大汗淋漓了,价格也从6元涨到了现在的15元了,涨幅还是很大的,不过放到现在这个物价,也算正常的了。
过了不一会儿,米线上桌了,一打眼便是红绿交映。红红的汤水,泛起黄橙橙的油亮,绿油油的青菜漂浮在汤水之中,用筷子轻轻一拨,露出莹白的米线,偷偷的把麻油和辣椒油倒入小碗里(我妈觉得吃辣多了长痘痘,不让我多吃,可我觉得我上辈子一定是一个川渝人),挑起一筷子米线,拨拉两筷子青菜,在浇上两三勺汤,一小碗红油米线就呈现在眼前。这家米线与其他过桥米线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们用了一种独特的底料,这独特的底料里又加入了一种独特的食材:香干。香干是豆腐压成豆腐干后经过熏制得到的,带着一种烟火的气息。
入口便是满嘴香滑,香干的香,米线的滑。然而米线还带着一丝韧劲,但又不是那么硬,油菜已经沁入汤汁的味道了,但还是脆脆生生的,火候掌握的极好。很快,我和妈妈都把面前的米线解决了,我意犹未尽的拍了拍肚皮,付了账,走出不大的小店,太阳在头顶散发着热量,地上的行人、车辆,映入眼帘的嘈杂集市,满耳的叫卖声,以及舌尖弥留的香味。生活,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