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就想看这一本书,看了之后发现我们心理学的一致性沟通应该是出自这里。
首先他告诉我们非暴力沟通的过程,无论是他人的言行是否有益于我们,我们只是去观察要做到清晰表达所观察到的,我们的挑战在于不夹杂任何评判,无论喜欢与否,我们只是说出人们做了什么,第2步表达出我们看到这些行为时的感受,是感到伤心,害怕喜悦有趣还是心烦,第3步表达出我们的感受与什么需要相关联,通过对这三个要素的觉察,我们清晰和诚实的表达出自己的状态,紧接着是第4个要素就是具体的请求。
在使用非暴力沟通时,很重要的一点是牢记,非暴力沟通不是固定公式,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以及不同的个人和文化习惯作出调整。当然非暴力沟通可能不一定借助言语,它主要在于对这4个要素的觉察,而非在交流中具体说了什么。
第2章讲了疏离生命的语言,有道德评判作比较推卸责任……
由衷的给予和接受是人类天性所乐见的,然而我们习得了太多树立生命的语言形式,导致我们的说话和行为方式,给他人和自己带来伤害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纳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区分感受与想法
表达感受的词有热情,激动,大喜,乐观,感动,愉快开心等等
而类似于感受,但是表达的是想法的有受到忽视,被挤压,被看不起,被利用,不被需要不被支持等等……
感受源自我们如何看待他人的言行,以及我们当时的需要和期待
非遗暴力沟通的第3个要素是看见,感受背后的需要他人的言行,也许会刺激我们的感受,但并不是感受的根源。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4种选择来接受1指责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与需要体会,4他人在消极的话语下隐藏着什么感受与需要。
在工通的过程中,有时候对方并不一定能听到我们在说什么,所以为了避免误会,我们可以让他重复我们的话,避免误解
在非暴力沟通第4个要素提出请求时,以便我们的生命更加丰盈在提出请求,我们要尽力避免模糊抽象或模棱两可的语言,说明我们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
非暴力沟通的意图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满足自己,而是帮助双方建立坦诚和有同理心的关系,最终每个人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
不去做什么,只是在那里同理意味着以尊重的态度来了解他人的体验,中国先哲庄子称,真正的同理,需要全身心的倾听只用耳朵来听是一回事用理解去听是另一回事而听其神则并不受限于我们的任何。器官不受限于耳朵或者头脑,因而这样的厅需要我们全然的放空感官当感官空灵,你的生命就作为整体的存在开始倾听,如此,便能直接感知在你面前的人事物,这是永远无法用耳朵听见或用头脑理解的
要同理他人必须完全卸下对他人先入为主的成见和评判,这就是与他人同在的状态。
当我们专注于话语背后的感受和需要时,就再也听不到任何的批评攻击人辱骂和评价了,我们越是这样做,就越能够领悟到一个简单的真谛,我们以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人们之所以会说那样的话,其实是在诉说,他们有一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希望得到我们的帮助,如果意识到这点,我们就永远不会因他人的话而认为自己受到了屈辱,而我们之所以认为自己尊严受损,没有被当人看,正是因为我们陷入对他人的负面评判
所谓同理,就是带着尊重来理解他人的经历,我们常常有强烈的冲动想给人建议或安慰,或是解释自己的立场和感受,同理则邀请我们清空先入为主的想法,全身心的聆听他人
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都只是聆听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接着我们选择反馈他们的意思,复述我们的理解,此外持续的同理,让他人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当他人感到被充分理解后,我们再来关注解决方案或提出请求,我们自己也需要获得,同理才能更好的同理他人,但意识到自己处于辩解防卫的状态或痛苦的无法同理他人时,我们可以选择一停顿深呼吸同理自己,二非暴力呐喊三离开现场中,或沉浸在认为自己犯了错而自责的想法中
我要寻求这个世界上的改变,就让自己成为改变——甘地
我们看到的非暴力沟通是如何改善与朋友,亲人同事乃至政治对手之间的关系,然而他最关键的应用或许在于改变我们自己的对待自己的方式,我们若用暴力的方式对待自己,就很难,真正做到善待他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看不见自身的美好,我们就和生命的源头,那神圣的能量失去了联结。人们被教导的方式充满着好坏对错,也因此用这样的方式来指责自己,可悲的是这样的方式,只会让我们陷入自我憎恨,而无法从事物中学习而失误,恰恰能让我们看见局限并引导成长
在我们的语言当中,有一个词拥有强大的威力,激发人们的羞愧感和罪恶感,并经常用来评价自己,这个词就是应该例如,我应该早知道我不应该那样做,通常对自己说这个词时我们会心生抗拒,因为应该暗示,别无选择。人天生就不想成为奴隶,不愿意服从于应该和不得不的支配,不论来自外部世界,还是我们自身,即使对要求屈服或让步,但我们的行动却无法为生命带来喜悦
非暴力沟通认为,每当我们认为他人是错的或者不好的,我们真正的心声是他人的行为与我们的需要有冲突,如果我们指责的人恰好是自己,我们真正的心声是我的所作所为没有满足我的需要,因而我坚信如果我们也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来评价自己,就更有可能从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获益,因此当我们意识到正在做的事情无法滋养生命时,我们的挑战是在这个当下要如何来评价自己,是否对自己怀有尊重与慈悲,而不是心怀怨恨或愧疚
我们要出于对生命纯粹的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义务或者职责来作出选择,是我们爱自己的重要体现,所以我们可以来做一个练习,把不得不转化为我选择
打个比方,我是一名医生,需要写临床报告,那么写临床报告不是我选择要做的事情,而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情换成我是一名临床心理医生,当然必须要写这些报告。
金钱是社会上的一种外在奖励形式,只是为了获得金钱奖励而做的选择,代价高昂,我们会因而失去生活的乐趣,而当我们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时,喜悦就会伴随着我们。金钱并不是非暴力沟通所指的需要,而是可以用来满足某个需要的武术策略之一
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也是一种外在的奖励形式和金钱一样,当我们认识到靠自身的力量让生命更加美好,由此而产生的喜悦是他人的,肯定永远无法鄙夷的
为了避免惩罚,为了避免羞愧,为了免于内疚,为了履行职责
在日常生活中,有觉知的根据,需要来和价值观来选择行动,而不是为了履行职责,获得外在的奖励,或是逃避内疚羞愧和惩罚,我们便是在培养对自己的爱当我们重新解释那些无法带着乐趣来做的事情,并将我不得不做的想法化为我选择这么做,我们将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乐趣,并且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
愤怒往往驱使着我们把能量用于惩罚别人,而非满足需要
表达愤怒的4个步骤
1停下来深呼吸
2看看我们有哪些评判性的想法
3与我们的需要连接
4表达我们的感受和未被满足的需要
在第三和第4步之间,我们也许需要先同理对方这样,当我们在第4步表达自己时,对方才能更好的听见我们,我们需要给自己充分的时间来学习和实践,非暴力沟通
我们的建立每一段关系都反映着我们想要创造什么样的世界,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折射着我们追求什么样的关系,简而言之,我们寻求改变的方式反映着我们所认同的价值观,我们了解非暴力沟通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去要求他人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而是学习有意识的克制自己,努力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尊重,使冲突的双方在重视自己需要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和对方的福祉是相互依存的,如果能这样,你将会惊讶地发现,那些原本看似无解的冲突就能轻而易举地被化解
在多管闲事的时候,比如一个妈妈打小孩,我们需要先同理那位母亲不要用语言暗示他,打孩子是不对的。当同理后可以告诉他,我们在意孩子的安全,希望孩子受到保护,然后再请问他是否愿意尝试其他的策略来满足他在管教孩子方面的需要。另外在对方尚未明白,我们理解并在乎他们的需要钱,我们要避免提及我们自己的需要,因为这时的他们并不会在乎我们的需要,也看不到他们和我们的需要是沟通的
我们不去讨论事件本身策略和妥协之道,而是首先集中注意力找到双方的需要,然后再寻求策略,满足那些需要
除了体罚还有心理上的惩罚,那就是通过指责来羞辱人,例如孩子若没有照家长的话去做,就可能被贴上犯错,自私,我不成熟的标签,另外一种惩罚方式是拒绝满足孩子,例如限制零花钱或取消做某些事的权利,诸如开车,父母用这样的方式拿走,对孩子的关爱和尊重可谓是最强有力的威胁,如果纯粹为了免受惩罚而去做事情,我们就会关注不这样做会带来的后果,并为此焦虑担忧,却忽略了事情本身的价值
在有些没有机会沟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采取保护性奖励,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人们受到伤害或不公待遇,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或让他人难受忏悔或改变惩罚,性强之力会让人产生敌意和抵触心理,惩罚还会伤害他人的善意和自尊,也会让我们只注意行为的外在,后果而忽视行为本身的价值,惩罚和指责也无法让他人按照我们所期望的理由来行动
在精神病学的革命一书中,厄内斯特贝克将抑郁症归因为无法认知到自己的选择,当我们评判自己时,便是在远离自己的需要,更无法采取行动来满足那些需要,因此我们感到抑郁,也就是说我们和自己的需要失去了联结
非暴力沟通可以帮助我们将内心的负面信息转化成感受和需要,从而改善和自己的沟通。如果有能力做到同理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可以转化抑郁情绪,非暴力沟通教导我们如何关注,在自己及他人心底,真正的渴望上,摆脱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纠结的习惯,从而创造更加和平的心境,心理辅导与治疗的专业人士,也可以用非暴力沟通,与来访者建立真诚的关系
我们灌肠的赞美方式往往带有评判,哪怕是正向的有时甚至被用来操纵他人的行为,非暴力沟通所鼓励的是向他人表达感谢时,庆祝是我们唯一的意图,我们表达的内容包括第1点对方做了什么对我们的福祉作出了贡献,第2点,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第3点我们因此产生了什么样的愉悦感受
当我们接受这样的赞赏和感谢时,我们也能免于自负或是假谦虚,而是和对方一起庆祝
非暴力沟通让我懂得了怎么关注自己内在的需要,怎样同理他人,了解他人的需要,怎样说出自己的请求,怎样表达对别人的感谢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