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小友抱怨,文学专业的,征文竞赛中没拿到第一,第一名是工科生。虽然第二,这心中郁闷不已呀。还有一朋友,平素要做个好人,却遇人不淑,真诚付出却遭人凉薄如此,也非常沮丧。这都是心存名相,“我是XX,我应该XX”思维下的境遇。
上回讲到,佛陀金刚会下半场开始,破法相,重点是破名相,特别是破“菩萨”这个名相。为什么呢?因为金刚会的对象是准备要做菩萨的阿罗汉们。这些准菩萨们要修行,可能会有以上的那种思维,这就是“我是菩萨,我应该……”,应该如何呢?我是菩萨,我应该“度众生”;我是菩萨,我应该“庄严佛土”。
这个“我是XX,我应该XX”难道不对吗?对是对的,就怕一根筋,太执着,认死理。我是菩萨,我就要度众生,可是保不齐有人不愿意你度,见你躲得远远的,你待怎的?所以佛陀说,所谓XX者,非XX,是名XX。在这认真和游戏之间找个平衡,不要不认真,也不要太认真。不认真,就没有作为。太认真,心就被扰动哦。在这其中,失了本心,岂不是得不偿失?
接下来,佛陀和须菩提的对话很有意思,却也莫名其妙。
佛陀说:须菩提,你怎么看,我有肉眼吗?
须菩提回答:是啊,世尊,你有啊。
佛陀说:须菩提,你怎么看,我有天眼吗?
须菩提回答:是啊,世尊,你有啊。
佛陀说:须菩提,你怎么看,我有慧眼吗?
须菩提回答:是啊,世尊,你有啊。
佛陀说:须菩提,你怎么看,我有法眼吗?
须菩提回答:是啊,世尊,你有啊。
佛陀说:须菩提,你怎么看,我有佛眼吗?
须菩提回答:是啊,世尊,你有啊。
(好啰嗦,佛咋不说:须菩提,你怎么看,我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吗?须菩提只需要回答一次:是啊,世尊,你有啊。佛陀这慢条斯理的讲课节奏,实在无语……)
怎么说着说着就说到眼睛了,这和上一小节破法相不搭啊。某甲今天看到《视觉文化》这本书的腰封上引用马太福音的话: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明亮,全身就光明。
在俗语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佛家来说,眼就是心,这和马太福音有异曲同工之妙。佛家五眼是什么意思?这五眼代表着心的五种境界。肉眼是初除迷心的境界。天眼是知道有佛性的境界。慧眼是愚痴不产生的境界,法眼是二元对立消除的境界,佛眼是在一切事中光明遍照无碍的境界。
这五眼是五个阶梯啊。前面讲破相,讲生心,讲般若波罗蜜,唯恐执着,又讲破除法相和名相,这样练下去会经历哪些阶段直到佛地呢?佛陀说完般若波罗蜜法门后,在门后竖起五个标杆提醒学人,以检验自己到了成佛之路的何种阶段。
但奇怪的是,佛陀本当直接问:须菩提,你怎么看,我有佛眼吗?对不对?佛陀怎么会五眼兼有呢?当然能够兼有啊。这一来佛陀是按照这五个阶梯走过来的,第二呢,为了利益他人的方便,佛陀要显示哪个境界都可以。
好啦,到了佛地,究竟是怎样的境界呢?在场的人中,只有一个佛,因此,佛的境界大家都不知道。佛就举个小例,说明佛眼的智慧。
佛陀对须菩提说:在佛教化的国土中,所有众生(并不限于人类哦),他们的心念,我都能觉察到。这些心念都虚妄不实,念念迁流不息。姑且用“心”这个词来命名。很难用过去、现在、未来的维度来划分它们,它们转瞬即逝,不能获得。
这个貌似也没什么啊?佛不过就是知道其他众生的心念啊。这已经很牛了好吧。而且,这些心念是好多好多啊,佛陀惯用几番累进的手法,来说明数量之多。
第一番:一恒河中沙多吧?第二番:有沙那样多的恒河。第三番:那样多的恒河中所有沙。再加一个类比:和这么多的沙一样多的佛所教化的世界。这么多世界中所有的众生,他们的心念之多。
这么多世界中所有众生的心念,佛都能察觉。这就是佛慧,佛的觉察力。佛为什么能觉察所有众生的心念?其实,佛也是从凡夫过来的,众生想什么,也不外乎于是。更重要的是,佛能够觉察微细念,一般人觉察不到的心念,佛也能觉察到。简单作比的话,九十个刹那为一念,一般人顶多能觉察一念,而佛能觉察一刹那,从能力来说,众生所想,哪有佛不能觉察到的。
“佛”的意思,本来就是觉悟。超强的觉察力(洞察),就是佛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