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
首先说说昨天未说完的,为什么选择这版《捕捉儿童敏感期》(珍藏版)(图3),其实就是封面红色的这版(图2),网上能下载到的应该是第一版(图1),对比了实体书和PDF版,应该能发现如下变化:1.内容有加有减;2.增加了较多的图片;3.新版更具体系,老版本更像是心得合集。因此,还是自掏腰包买了一套3本的珍藏版。
【3岁~4岁敏感期】
执拗——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
垒高——喜欢把物体垒高,然后推倒,再垒高,以此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
色彩——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颜色。
语言——开始对句子表达对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
诅咒——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是诅咒。成人反应越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追求完美——从审美发展到了对事物完美的追求。每一个事情都不能出差错。
剪、贴、涂——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
藏、占有欲——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都快乐。物品的交换从此开始,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逻辑思维——不断追问“为什么”,打破砂锅问到底。
绘画——儿童与生俱来的表达自我语言方式。
延续秩序——从具体的生活秩序延伸到了心理秩序
人际关系——一对一的交换食物和玩具。
大家可以来对照一下哦
1执拗
执拗——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
案例:“最近恒恒到了执拗的敏感期,听不进任何人劝解。觉得不被人理解时,就痛苦地趴在地上喊叫……”描述了一个叫恒恒的小朋友,从学校拿回来最爱的《狮子王》影碟,执意要拿着影碟穿外套,连手的不肯放,虽然有老师的劝解,他却不加理会地喊叫,最后还是一位吕老师机智的破解了这一难题。
孙瑞雪:儿童执拗的敏感期,可能来自秩序感。在建构秩序感这一特殊品质时,儿童过分需求常常被认为是“任性”和“胡闹”,但我们觉得用“执拗”这一概念更加准确一些。
「你的孩子是否也有看电视不能被打断;上楼梯的时候要他先上;必须由他先来开门,如果大人开了,他一定要再开一次,否则,一哭二闹。小T在3岁那会特别明显,必须要依着她来,包括到了现在4岁有的时候也会对某些事情“执拗”。」
孙瑞雪:解决执拗问题,一是理解,二是变通,三是成功。关键是变通要智慧和技巧。
「我觉得理解也是蛮重要的,理解孩子处于这个敏感期,就会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语气,一般来说,父母的权威性存在我们潜意识当中,“不行”、“不可以”,看谁拗的过谁,可能最后事情是被你搞定了,但对于孩子对于你自己真的好吗?看了很多育儿专栏和书籍,最大的感受是越到各种育儿问题,先倒数10秒,先把自己安静下来,再来处理事情」
「就拿开门关门的事来说吧,有一次小T也是这样的。我下班回家,敲门,听到里面喊着小T“来了”,结果奶奶在他之前把门打开了,这下炸锅了,就是不肯让我进来,说要重新开,我都脱了鞋子了,奶奶一下就火了,我知道马上小T也要爆发了,算了,我只能穿好鞋子出去,也不能这么“妥协”了,还得想办法“变通”。
我:小T,爸爸再出去一次,你再开门好吗?
小T:好。
我:这次进来我们玩个游戏好吗?
小T:好(抽泣的说)
我:爸爸敲好门,你先问问“是谁呀”好吗?如果真是爸爸,你再开门好吗?
小T:好的好的(马上破涕为笑了)
我:咚咚咚 小T:是谁呀 我:我是大灰狼 小T:不行,你不是爸爸
……
接下来我就不用赘述了,我想你也猜到了,这不就变通成了一次“安全教育”吗?执拗的问题也同时解决了呢!」
孙瑞雪:儿童的自我意识一当觉醒,就开始用抗拒和拒绝别人的方式有意识地联系练习使用自己的意志,喜欢说“不”,0~6岁的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儿童正常发展,他会在7岁后逐渐感知和发现自我中心以外的疆域,为走出自我做好了准备。
「很多小孩子在3岁甚至更早的时候就进入了执拗这一敏感期,什么事情都要依着她的意思,在早些年,我和小T妈妈很多事情都依着她,似乎就是我们说的宠爱,溺爱,但现在看来,当她度过了这个阶段,也没有养成执拗任性的坏习惯,现在很多事情还是能和她讲得通的,所以说我们家长对孩子足够有耐心,有足够的关注,当然如孙老师所说,还要有一定的安抚、变通的技巧,这也是孩子建立自我意识的一个过程。」(“自我意识”值得深究)
今天笔记摘录和我的感想(加【】的)就到这里,欢迎关注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