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羊:《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读书笔记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本书信息:
作者:史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影响人类思想的新智慧学家,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特别接见,是前总统克林顿倚重的顾问,《经济学人》杂志推举其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
作者史蒂芬.柯维从塑造自我的角度出发,为我们讲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同时还分析了如何通过自我管理以及人际关系管理,达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平衡,从而实现一个人的成功,以及螺旋上升式的成长。
初看读此书,我以为又是一本心灵鸡汤,结果翻看之下给我启发非常多,是我今年阅读的书籍里难得的一本好书。每每结合自己的经历,再比照文中阐述的观点,深感共鸣,并值得不断反思。以下内容是我的读书笔记,对此,我对通过此书中的观点与我个人经历、所思与所想一同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后续还将反复阅读不断完善与补充。
一、道理都懂,为什么还是过不好人生?
这几年,“焦虑”这个词,愈发频繁出现在我们视野里。职场的发展、行业的变化、生活的压力……无意不让人觉得“焦虑”。前段时间在看《知识大迁跃》中,其中有一个词叫做“乌卡时代”VUCA时代,U(不确定)和V(易变)C(复杂地)A(模糊的)。现在这个世界比以往任何同一个时代,都变得纷繁复杂,不可预测,从而让人们愈加倾向一种“0风险的生活,逃避合作,强调独立,缺乏信任”。殊不知,“我们生活在一个互相依赖合的世界,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同时“即刻满足”是也当今人们的心理现状。有多少人习惯了在深夜里,漫无目刷着淘宝和微博,直到深夜凌晨,有多少人一个接一个看着“抖音”推送的短视频无法自拔,还有多少人游戏不理手,只为了一时的“大吉大利?科技的发展为我们创造出“即刻满足”的成就感,一旦“延迟满足”,焦虑与不安、惶恐与恼怒就是内心的写照。作者,柯维指出“我们要平衡现在和将来的两种需要,前者满足今天的需求,后者满足投资并提高竞争力,以取得将来持久成功的需求。”学会平衡才能持久不断提升成功,懂得“延迟满足”才能培养更高的视野,而非局限当前的收获。
在当今,在这个流行文化与网络快餐大行其道的快节奏时代下,作者同样也指出了碌碌而为的普通人生都源于以下几个无法突破的现状:
恐惧感和不安全感。
马上得到
谴责抱怨
绝望无助
缺乏人生平衡
不知自己定位
渴望理解
冲突分歧
个人停止不前
对此,柯维在这本书当中提到:人的一生总要完成最渴望的目标,战胜人生的挑战,你就必须挖掘并应用一些原则或者自然法则,因为任何努力的成功都离不开就某些“原则 ”。这里所说的原则是人类验证过会经久不衰的行为准则,如:公平、正直、诚实、服务、潜能、尊严、耐心、价值、鼓励、产能平衡等,而原则就是一盏灯塔,它永远指向想正确的方向。
而书中的原则,就是基于培养“七个习惯”的基础。要达成高效能的人生,就是要从根源上找到从内到外改变自己的视角,并且基于正确的“原则”,而非任何人为的价值观。只有把握正确的原则,才能培养有效的习惯,不然一切都是徒劳,没有任何捷径。
总结而言之,“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行动,行动决定了习惯,习惯决定了品格,品格决定了人生。”
二、转换视角,打破思维定势由内而外全面造自己
1、本质比言行更有说服力
深读此书,越来越觉得书中所写与我内心产生了许多共鸣,并让我不断地反思与思考。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心中也会焦虑和迷茫,甚至那些外表看上去成功的人,实则内心却痛苦不安。
“我在职场上一路晋升 ,但是牺牲了很多自己的时间,我经常问自己,这值得吗?”
“我的小孩就是学不会,笨死了,真让我操心。”
“我很忙,每天都很忙,也不知道为什么忙,自己人生到底什么意义。”
作者柯维花了很多时间来研究人类的“成功因素”,他的研究指出,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成功的基本观点改变了:“人们开始由重视“品德”转而强调“个人魅力”,认为成功与否取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以及技巧。”通俗地说就是“我们更喜欢研究如何更好地装逼,而不是思考装逼的真正意义。“
诚如作者所言,近现代的这些“态度决定成败”、“微笑比皱眉更能赢得朋友”以及“有志者事竟成”等等“伪鸡汤”、假的“金科玉律”,就如同快效药,可以快速带来一些表面性的效果,但是要知道技巧可以后天伪装,虚张声势,但是品格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培养。归根到底:我们的本质要比言行,更据有说服力。
这让我想起在德尔菲古神庙的大们赫然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箴言,这句话源于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千百年来,探寻自我都是人类最终极的命题,“认识你自己”就是从内看到我们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我的优点是什么?我的确定又是什么?真正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言行一致吗?那些光鲜亮丽的生活背后究竟是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当这些问题浮现我的脑中,我不禁想起曾几何时的我,也曾经向往那些靠着“外表、表现力、演讲“神采飞扬,轻松收获关注度的主播们,但是事实上,靠着浮于表面的成功,是真的成功吗?答案是否定的。我深知优秀的主持人,并不依靠外貌,还需要有着对新闻内容深度的见解,有内容包装与节目策划的硬实力,只有拥有思想的创造里和深度观点,才能支撑“成功”走得更长远。
如今的我,同样羡慕团队中侃侃而谈、人脉广博的销售顾问和滔滔不绝、对答如流的实施顾问,但是我更加清楚,要从起步到稳步,还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成长,只有稳扎稳打,把每一页PPT的逻辑梳理清楚、把每一个产品的价值熟练于心,沉淀更多的客户的实践经验,才能够真正打磨好自己的能力,成就更长远的成功。我始终坚信:“时间能给到我的,那就交给时间,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不急不躁。”
2、思维定式的力量
思维定式如同我们行事的“地图”。柯维把这个“地图”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据世界本来面目绘制的地图,反映真实情况;另一类是依据思维定式所绘制的的地图,反映价值观。我们往往行事依据个人经验,从不怀疑经验是否有误,理所当然认为自己所见所闻就是真实的“地图”。
文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比如你想去芝加哥,但是手里的地图确实去底特律,那么无论你多么努力,都不可能到达目的地。思维方向一旦错了,那么无论如何你也无法解决问题。
经验有时候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对于某些事情让我们感觉心中有数,但是也往往使得我们固步自封,局限视角,从而造成无法就事论事地、全面地、有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当前的问题。
因此,要迈出改变,就要转换思维 ,换个角度去看世界。沉下心去聆听和接纳别人的优秀,虚心去模仿和学习。这些道理看上去都稀松平常,但是真正做起来却不容易。
而这一点我深有共鸣。很多时候我们基于自尊心不愿意承认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回想前两年,我在省团委共青团工作,我们组建了新媒体中心团队,团队核心三人,其中一位团队的主要负责人,是个女生,团队组建的第一天便主动了请所有成员吃饭,席间她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她说,“我们组建了这个团队,大家就是一个战壕的兄弟,未来我们三人共事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是我的问题,尤其领导责备下来,我来担着,但是磨合过程中我只希望大家都能够第一时间提出来。”
事实上,这件事情对我思维影响很大的原因有两点:
其一,我当初对这个女生行事的评价,是基于自己主观判断,认为她第一天组团队就主动请客,心机颇深,并抱有成见,而后续相处过程中,却越发感觉到自己在政府机构复杂的人际环境中,处事却过于缺乏情商,不够成熟。
其二,当我承认了自己的不足后,我对她的看法,包括团队的合作,反而抱有这更加积极的态度,从她的身上我也学着改变,慢慢地学会主动承担责任,灵活应变,甚至在细节上,也能够注重察言观色,圆滑处事。
从那时起,我便明白我们每个人都会被自己的思维所束缚,只要你愿意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或许你会收获不一样的成长。正如熊太行老师在《关系攻略》中所说,“社会上的很多规则是约定俗成的,成年后,并没有人教你这些规则,你必须常常对比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是不是符合这些规范!”每个人的成长不就是,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改变思维,做出行动的过程吗?而这个为人和观念的改变就是柯维所说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让我们的螺旋式向上成长。
三、成熟模式图:如何才能走向真正的成熟?
柯维指出,人的成熟有三个阶段:依赖期、独立期和互赖期。尽管人从幼年到成年,生理上有所成长并不意味着心理上就成熟。
很多人活了一把年纪,内心很有可能还是没有脱离依赖期,这让我想到了一些啃老族、啃小族、妈宝男、伸手党……尤其联想到去年阅读了武志红的《巨婴国》,让我颇感震惊。《巨婴国》中曾提到,中国的国民性心理就是“巨婴”,其典型表现就是:依赖、自私、脾气大。身为成人,却内心“幼态”,包括不讲道理、拒绝承担责任等等。
联想到现如今,从“站不起来,给我找个轮椅”的装逼占座男,到“专业啃老17年”的北大博士生,再到“动车上倚老卖老到处撒瓜子壳的老人”、还有因为买错票拒绝安检,大闹机场的大妈……这一系列传播于社会新闻的奇葩人物,最大的特点就是:一言不合就原地爆炸,一副的“世界唯我独尊、撒泼叫嚣的丑陋嘴脸”都是“巨婴”的表现。
柯维在书中提到,走向真正成熟,就要然心里从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不断进步的过程!并且提出了人类心理的“成熟模式图”,通过成熟模式图,柯维把七个习惯,贯穿始终,以期实现个人领域到公众领域的成功。
第一,从依赖到达独立的“个人成功”阶段
如何实现独立?通过三个习惯:积极主动,就是从“我不得不做”,变成“我想做”;以终为始,就是“先在脑海中构建未来,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未来”;要事第一,就是“多做重要的事情,就会减少紧急的事情”。
第二,从独立到达互赖的“公众成功”阶段。
如何实现互赖?通过三个习惯:双赢思维,就是“要不然你也成功,只有我的成功我不要”;知彼解己,就是“比被别人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别人”,统合综效,就是“你相不相信你可以和竞争对手共赢”。
而那第七个习惯,就是“不断更新”。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更加成熟。
那么什么又是习惯?习惯是知识、技巧、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要养成有效的习惯,三者缺一不可,知识指的是“做什么”和“为什么做?”,技巧是“如何做”,意愿是“想要做”。基于原则,培养习惯就必须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怎么做,并且愿意坚持做”。
四、高效能的七个习惯的所思所想
习惯一:积极主动
所谓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的环境来下决定。
柯维结合当下的社会观点,总结了人性的三个决定论,分别是基因决定论、心理决定论以及环境决定论,这三种决定论都是把责任向外推,这三种人性态度都是在面对外界挫折或者意外的时候所采取的反应。基因决定论人认为:“我天生如此,没有办法”,心里决定论有人觉得“我之前就遭遇过这样的事情,我不敢这样做”,环境决定论觉得“这种条件,根本做不到或者,我在这个地方根本没办法施展出来”……事实上,决定我们看待事物态度的并非是这些“决定因素”,而是我们的自主意识,而这就是柯维所说的人类的“自由”。
柯维提出人在“接受刺激”和“给出反映”之间,有一个“选择的自由”的空间。结合我个人的家庭与成长经历,我对文中“护士的故事”更是感同身受,每读至此,内心总会有深深的共鸣与温暖。
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用独立的意识、正确的价值观积极主动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面对消极环境与负能量,更要从内心去给自己一些能量,坚定自己的品性与价值观,让内心独立出“一片晴空万里”。这让我不进联想到金庸小说中的一句话: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独立选择,就需要我时刻认清自己,坚守原则,有独立的意识,清楚自己的人生追求,诚如《冰与火之歌》中的一段话所说:“我是必死的凡人,我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有很多事我做不到,我不需要去讨好所有的人,我会远离不尊重我的人,我会回击挑衅我的人。我是必死的凡人,活着的每一天,我都在精进在努力,我会守护我的所爱和信任的一切。”
习惯二:以终为始
一个人在生活中没有预先设定的目标的话,那么就没有方向。以终为始,就是凡事做之前就应该想好它最终的样子,而实际去做的时候,就是第二次的创造。柯维认为,每个人在海中都会经过两次的创造,一个是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另一个才是实质的创造。而事实上,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忙忙碌碌不知所谓,没有目标地生活着。
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都均应该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
对此柯维在这里设计了一个场景,设想在你葬礼的现场,你坐在最后一排,所有人都在讲述他们眼中的你,你觉得人们会如何总结你的一生?你会喜欢这些评语吗?如果不是,那你就要“以终为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了。
以终为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如同扎克伯格曾经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说:“找到这个世界赋予你的使命,是真正幸福的关键。”使命宣言主要说明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品德),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贡献和成就)及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
读此,我也曾深思我个人的使命宣言与愿景,并写下,与各位分享共勉:
我将用一生追求“自由与独立”。愿思想自由,不受文化与信仰的约束,不断在人生的历程中获得新知,拥有独立而坚强的灵魂;愿身体自由,不被纷繁的事务所劳役禁锢,财务自由,并拥有坚强的自尊与人格,不寄人篱下,不委屈求全,身体力行,传递正能量与快乐。
对待爱人:忠诚、陪伴、理解、信任;对待朋友:真诚、互助、快乐、共勉;对待事业:责任、合作、全力以赴!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和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和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柯维指出,效率的完成分为三块:
知道什么事情重要,有优先级
知道怎么去分配时间
知道什么事情自己做,什么事情让别人做。
对于高效能人士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从自我管理开始,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人生使命里,坚决杜绝其他无关的事情影响首要任务。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他们不会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而是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因此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
习惯四:双赢思维
柯维博士认为每个人都是大环境的一部分,如何调动整个大环境帮助自己,而不是抵抗自己,是成功的一个关键,多多思考自己在做的事情有没有让所有人都受益的可能。
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资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双赢需要合作,合作的前提就是信任,信任是促使人进步的最大动力,因为信任能够让人们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习惯五: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是进行有效人际沟通的关键,我们必须要先努力了解“别人”,然后才能够尽力让别人了解“自己”。柯维说,真正的知彼解己,就要我们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上,以“理解”的姿态去了解这个人,听这个人到底在说什么、想什么。
正如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尊重和真诚的态度去倾听客户的意见,并且耐心去读懂客户的心理状态,尽量学会站在客户的立场去理解客户为什么会这样的反映?去理解他的困惑?以及他的疑虑。再此之前,面对挑剔的客户,我曾经下意识都会反击,还没等客户说完,我就会忙着反击我们产品的优势,从而忽略了客户之所以提出这些意见的原因。
与人沟通要学会戒掉“自传式回应”的沟通方式,所谓自传式回应,最典型的就是价值判断、就跟就低、好为人师、自以为是。当我们与人沟通过程中不断地去评判对错,这会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压力,其实最应该做的事情,应该是少说多听,不做评头论足。
只有懂得聆听别人,这样才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加彼此的关系。当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顺畅自然。而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习惯六:统和综效
统合综效,就是通过创造性合作,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统和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实现1+1>2的成果。
要做到统和综效,首先,尊重差异,感激多样性;然后,培养自己的合作意愿;最后,找到共享的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合作。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收获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因为不同的意见代表了不同的观点,从更开放的角度,抛弃成见,结果常常会出乎意料。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就是要懂得从“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四个方面,磨练自己,提升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
身体健康是一切基础,要想在工作生活中有所成就,就必须有非常充沛的体力,旺盛的精力。曾听闻万达创始人王健林一天要出现在4个城市,如果没有康健的身体如何指挥庞大的商业帝国?!身体,就好比是你的手机电池,电量始终不足,那么工作就成不了大事的。
精神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欣赏优秀的文学或音乐作品来提升精神的境界,懂得如禅修一般的安详心境,学会遇事冷静,处变不惊,才能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
智力层面的提升,就要怀抱“终生学习”的态度,不断积累知识、磨练心智、开阔视野。林语堂曾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在当今发展迅速的时代,学习的途径和渠道也愈加丰富,想要跟上时代的思潮,就要懂得利用碎片时间快速吸收学习。
最后,还有一项必须不断训练,持续积累的,就是社会关系,情感连接。刘润老师在书评中曾说道:“你给予什么样的价值,就会认识什么样的人。如果不能用价值浇灌人脉,那就只能用人品抵押。所以,持续的给予价值。这是更新、积累人脉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