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漫步的傻瓜》一书是《黑天鹅》作者塔勒布的又一“力作”。至于打了引号的原因后文会慢慢道来。
本书其实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了概率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尤其是黑天鹅事件等极小概率问题。第二部分则介绍了应对随机性概率的一些方法。
对于第一部分的内容,起初读来确实觉得深有同感。
首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存在以下误区:一定要把随机性事件认定是非随机现象,要找出其规律。而一些因为运气好才出现的结果,却被我们认为是当事人能力强/有才华/或是奋斗的结果。
总之,面对好的结果时,人类习惯于内归因,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利性归因偏差。而对不好的结果,按照基本归因偏差,当事人会倾向于外归因,但周围的人却仍然会不依不饶地找出其内因来。在归因方面,客观存在的概率,确实一直被大家所忽略。
其次,书中指出:人类历史是由突发事件推动的,其间的所谓联系,都是当事人或后人主观分析或猜测的。这一观点确实也有其道理,至少很难证伪。因此很多穿越小说会把故事主线描写为回到过去完成一件关键的事情,来改变历史运行的轨迹。期间的逻辑,和本书如出一辙。
按照本书的说法,世界是随机性的,但人类却希望是有因果关系的。例如《三体》第一部中,无数先知、大儒根据历史数据预测三颗太阳的运行规律,可无一例外的失败了。这段描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最后,书中提到,人的意识很难预测,那么由意识驱动的行为就更难预测了。作者设问道:过去1000天发生的事情,能决定第1001天发生的事情吗?并给出了“或许不能”这样的模糊否定的答案。
或许读到这里,这本书不失为一本不错的概率知识普及文章。但是进入第二部分以后,我渐渐觉得滋味有些不对了。
作者强调了黑天鹅这类极小概率事件的特性,一旦发生,影响巨大。而且事前无法预测,只能当事后诸葛亮。
但是作者又说,我们可以事先进行预防。因为根据时间的普历性,时间会消除所有的随机性,这些极小概率事件总有一天会发生。所以事先预防是有必要的。
随后作者介绍了一系列的应对方法,包括:避免过大损失,及时止损;反向操作,从中获利;回避,不参与赌博等。
看到这里,我不免生出不少疑问。
既然黑天鹅事件很难预测,作者是怎么做到及时止损的?这个及时也太玄幻了吧。
他又是怎么反向操作的?有可能黑天鹅一百年都不出现,你有能力忍住这么长时间的失败,只为了那一次大逆转?我反正做不到。
至于回避这种应对方法,跟鸵鸟有什么不同?就因为黑天鹅的存在,我们正常的日子都不过了?
疑问一旦产生,就会自然地延伸开去。全书中很少提到量化数据,都是以可能性来推导出其论点。返过去看,总感觉说服力不足。
读书就是有这个好处,可以反复品味。细嚼慢咽之后,起初的味道说不定会变成其他滋味。一本书,多种感受,这也是读书的一大乐趣。
此刻再回头读全书,发现其主题有失偏颇。英文书名原意是“被随机性愚弄”。确实,作为客观因素,随机性概率不被重视很久了。但是“愚弄”、“傻瓜”这样的提法,难免有吸引眼球的嫌疑。
黑天鹅事件真的那么重要吗?说它们会改变历史的轨迹,大家也许觉得合情合理。但要说它们是推动历史进程的主要动力,则有哗众取宠之嫌啊。
最关键的是,作者吸引完眼球之后,又拿不出切实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典型的“管杀不管埋”啊。读完全书,总有种被忽悠的感觉。有一定道理,但有些过了。这就是我对全书的最终观感。
读书心得,不能一味批评,总要亮一下自己的观点。最后我就抛砖引玉一回:
如书中所说,随机性或许是我们无法克服或避开的障碍,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没必要努力。前路漫漫,危险无处不在,但我们仍应奋力前行。
从无数已发生的事件中寻找可能的规律,预测和指导我们今后的行动,这正是无数先烈、先知、先贤们呕心沥血,奋不顾身的目标,他们为之殚精竭虑,穷经皓首研究出的成果,虽然经常被后人证伪,甚至被黑天鹅事件彻底摧毁,但这个过程难道不值得后人尊敬吗?人类文明就是在这一次次的摸索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要说被“愚弄”,当“傻瓜”,我们回望历史,多少名人当得起这一称呼。但是客观环境和思维模式的局限,并不能掩盖他们行为的灿烂光辉。
重过程轻结果,是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的宝贵心得。让我们努力于各自的人生,做一个在随机性概率中自信漫步的傻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