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海洋:大家好,很开心,和大家在空中电波里相遇,非常感谢大家的守候,我是蒲益得杭州公司的合伙人鲁海洋,希望大家通过四天的学习分享在关于红酒方面的知识,比90%的人都要懂得,今天我来分享关于认知红酒的几个误区,我们从误区开始,来讲解关于葡萄酒的部分知识。
我们开始讲第一个误区,在我们大部分人的观念里你是不是认为红酒就是葡萄酒,葡萄酒就是红酒。
想要避开这个误区,那我们先要明白,什么是葡萄酒呢,国际的葡萄酒组织规定,100%葡萄或葡萄汁,经过自然发酵后,含酒精不低于8.5%的饮料叫做葡萄酒。
葡萄酒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按颜色来分,可以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粉红葡萄酒,也叫桃红葡萄酒或玫瑰红酒。所以我们常说的红酒指的就是红葡萄酒。
红葡萄酒就是用红葡萄品种酿造的,如赤霞珠,梅洛,黑皮洛,西拉等,都是国际流行的红葡萄品种。
白葡萄酒就是用白葡萄品种酿造的,如霞多丽,长相思,雷司令等,都是国际广泛种植的白葡萄品种。
桃红葡萄酒是不是主要以桃红葡萄品种来酿造呢,很显然不是的,桃红葡萄酒也是红葡萄品种酿造的,如黑皮洛,歌海娜,通过专门的酿造工艺,颜色看起来比红葡萄酒淡一些。
我们常说的干红干白是按照葡萄酒的含糖量来分的。
干型葡萄酒含糖量<4g/L
半干型葡萄酒含糖量大于4g/L小于12g/L
半甜型葡萄酒含糖量大于12g/L小于45g/L
甜型葡萄酒含糖量大于45g/L
我们常说的干红就是指含糖量小于四克每升的红葡萄酒。
葡萄酒按照形态来划分,可以分为气泡葡萄酒和静止葡萄酒。顾名思义,静止葡萄酒就是基本上没有泡泡,如果不特别说明是气泡葡萄酒,基本上都是静止葡萄酒,区干红干白就是典型的静止葡萄酒。
气泡葡萄酒就是二氧化碳含量比较多,有泡泡。一种是所含泡泡是葡萄酒加糖再发酵产生的。最著名的是法国的香槟,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在其他地区同类型产品,按照国际惯例不得叫香槟酒,一般叫做气泡酒。
另一种是用人工的方式,人工添加二氧化碳到葡萄酒中。这种酒叫做汽酒二氧化碳,可以使酒变得更加清新愉快,怡爽的味感。
红酒还有很多的分类方法,如按照酿造方法来分,按照酒精的含量来分,按照葡萄的来源来分,按照葡萄酿造的产地来分等等,我们就不再一一赘述,我们只要认知到从颜色来分,从含糖量来分,从形态来分,我相信你已经至少比80%的人知道的多,如果想继续学习,也可以参加我们线下的品酒活动,了解更多的关于红葡萄酒的知识。
那我们接着讲关于葡萄酒口感的误区。
懂喝葡萄酒的人常以美妙的词汇点缀葡萄酒所呈现的一切,如宝石般的酒体,蕴含着黑色的水果的芬芳,顺滑的单宁,挑逗的时间,浓郁的口感,回味无穷,回甘,余味悠长,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细细体会其中感觉。
更多的人将葡萄喝下去,只会感到一股脑的酸味和涩味,甚至有些国人为了掩盖酸涩的口感而加上雪碧来喝。
那真正好的葡萄酒有没有这样的酸涩口感呢。
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酸味和涩味的来源。
酿酒的葡萄就是一种水果,自然有大量的果果酸积聚。而在酿酒的过程中,也会在发酵出诸多其他的酸质,如酒石酸,苹果酸和柠檬酸。这三种酸来自于葡萄的本身,而酒精发酵和菌群活动所产生的酸质则由琥珀酸,乳酸,醋酸等等。
温度对葡萄的酸度也有明显的影响,向种植在温暖地区的品种,酸的积聚会比较少,而凉爽地区的葡萄则会积聚更多的酸。酸构成了葡萄的骨架,是甜味,涩味的中和剂,也是陈年长短的重要指标。
葡萄酒涩味,主要是因为葡萄酒里的单宁,涩味是单宁和口腔唾液中的酶类进行反应而产生的,单宁广泛存在于各类植物的种子,果皮,籽液中,是一种天然的酚类物质,葡萄的葡萄籽以单宁的含量最高。
一般市场上销售的葡萄酒里的单宁主要来自于果皮和葡萄梗,再精制的过程中,向其中的单宁等多酚类物质进出,在发酵的过程中,酒液还会从橡木中汲取一定量的单宁物质。
一般的葡萄酒在酿造的过程中,把葡萄籽分离出来,是卖给生产葡萄籽衍生品的厂家,用来做葡萄籽的产品,如葡萄籽油,葡萄籽胶囊等。
蒲益得要把葡萄籽经过超细微粉碎,脱苦处理,基本保留了葡萄籽的单宁再和果皮果肉一起混合酿造,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葡萄酒的营养价值。世界首创的果皮果肉葡萄籽混合酿造,这个技术的难点在于去除葡萄籽的股苦味儿,保留葡萄籽的营养价值。如果有兴趣的话,我们后面再讲解。
单宁溶入酒中,由于化学构成的特殊性,会给口腔带来干涩,粗糙的口感。这口感却能赋予葡萄酒更为立体的感受,在口腔内形成多层次的变化。加上单宁具有的抗氧化性,单宁的多活体现了葡萄酒陈年潜力的长短,所以又被业内称为葡萄酒的灵魂。
不过,因为葡萄酒又酸又涩,就不喜欢,加上雪碧来喝,大错特错了。葡萄酒的口感所呈现出来的葡萄酒中的酸和单宁相互平衡的结果。如果没有酸,葡萄酒会缺乏活力,难以和食物搭配。如果缺少单宁,只会在口感的复杂度上有所欠缺,衡量一款红葡萄酒是否具有强有力的陈年潜力,酸度和单宁的含量是重要依据。拥有长久的陈年潜力,这款酒才能称为真正的好酒。
然而,那些所谓太酸太涩的葡萄酒。都是因为单宁和酸味不均衡,导致酒精和果香味互相冲突,造成口感缺失,生涩难饮。葡萄酒毕竟是酒,对于大众接受程度来说,并没有日常喝的饮料普遍。所以一般刚学葡萄酒的朋友们,可以按照昨天赵老师分享的,先从白葡萄酒开始,再到红葡萄酒,先从清淡再到厚重,千万不要再拿雪碧兑葡萄酒来喝了。
我们接着来讲,自酿葡萄酒好,还是工业酿造的葡萄酒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越来越受到中国人的喜欢,丰富的香气与口感,美颜抗衰的概念深入人心。面对复杂众多的进口葡萄酒,晦涩难懂的酒标,无从判断的真假,成了普通消费者难以逾越的坎儿,勤劳又聪明的中国人有一双凝聚着智慧的双手,于是,很多人开始尝试自酿。群里的朋友有没有自己酿造过葡萄酒,或者说身边有亲人或者。朋友俩照顾。亲自酿造过葡萄酒的。
自酿葡萄酒在选材上就错了,很多朋友认为自己买的葡萄货真价实,真真切切看得到,选最好的皮薄的,肉厚的,口感甜的,酸的还不要。其实这葡萄拿来吃是可以的,但是酿酒就不行了,其实酿酒的葡萄恰恰相反,反而皮厚,肉少,酸涩的,才是最好的。最好是那些未经过物种改良后的葡萄,就像我们小时候在山上吃过的,野葡萄,酸酸的,涩涩的。你们享受有没有吃过山上的野葡萄。
自酿的葡萄酒杀菌不能够彻底,自酿的容器杀菌,一般采用开水烫或者沸水煮。远不如工业上的封闭式杀菌彻底。
自酿的环境也容易滋生杂菌,会导致杂醇油和甲醇超标,工业化酿造葡萄酒时,一般会通过原料的控制,改良群众和改善工艺等方法,降低甲醇的含量。在酿造葡萄酒全面封闭式消毒,再发酵后,靠澄清,过滤,杀菌等过程,保证干洁干净卫生,这些杀菌的措施在家里是根本做不到的。
从葡萄园中采摘回来的葡萄,披上带有野生的天然酵母菌和大量的单宁,清洗之后,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流失了。
自酿葡萄酒不好喝,也不便宜,如果某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就会可能给家人或朋友带来伤害,这样会更得不偿失。
酿酒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每款葡萄酒都凝聚了酿酒师的心血,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不要在自己酿造葡萄酒的,也要告诉身边的人自酿葡萄酒的危害。
我们接着讲关于红酒的误区,有挂杯的葡萄酒才是好酒,有人用眼泪来形容葡萄酒,会哭的葡萄酒才是好酒,会哭的葡萄酒就是我们说的挂杯,也就是酒泪酒脚,或者说酒腿无论怎么称呼,指的都是一种现象。
那么,究竟什么是挂杯,它跟葡萄酒的品质有什么关系呢。
在喝葡萄酒摇杯的时候,酒杯内壁形成了一条条细长的液柱在缓缓向下流动的这种现象叫挂杯。在流动的过程中向人在流泪,因此也有人称为酒泪。一些西方人将其称之为酒脚或者是说酒腿,而中国人更习惯上称之为挂杯。
我们知道,葡萄酒大体上主要由水,酒精,糖分之类。三类分类及矿物质组成。实际上,挂杯的形成和葡萄酒中的酒精和糖分的含量有关。
很多人喜欢通过挂杯的程度来判断葡萄酒的好坏,其实只要用合适的酒杯来喝酒,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葡萄酒都会出现挂杯的现象,区别就是有的挂杯回流快,有的挂杯回流速度慢,有的液柱比较粗,有的液柱比较细,有的比较密,有的比较疏。
挂杯的多少与酒精的含量有关,酒精度越高的葡萄酒挂杯时间越长,液柱更密更粗。挂杯的程度,可以说是反应酒精含量的一个指标,然而并不能说酒精含量越高的葡萄酒越好。显然,用挂杯来判断葡萄酒的品质是不合理的。
温度对挂杯也会产生影响,挂杯的形成和酒精蒸发有关,周围环境的温度也会对酒精蒸发的速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挂杯的情况。
温度越高,会加速酒精蒸发因而更容易形成酒泪。这也再次佐证了挂杯的情况,与葡萄酒的品质无关。
既然我们说葡萄酒的挂杯与品质无关,为什么不同的酒挂杯的程度不同呢。
其实,除了酒精会影响葡萄酒的挂杯外,酒液中,其他的成分也会对挂杯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干性葡萄酒相比,含糖分比较高的体型葡萄酒更容易观察到挂杯的现象。而且一般液柱更粗,更长,更持久。
这是因为糖分增加了酒体的粘稠度,从而减缓了酒液下滑的速度,因此挂杯的程度,也可以作为一个衡量葡萄酒含糖量的一个标准。
所以,挂杯只能直观的,对比出哪一款葡萄酒酒精含量和含糖量,相对的多和少,并不能凭借挂杯的现象来判断这款酒品质的优劣。
昨天赵老师讲葡萄酒的礼仪是讲到了醒酒,是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需要醒酒呢。
醒酒就是在开瓶后让酒液有时间和氧气接触,在氧气的影响下,让葡萄酒内的大颗粒分子裂变,变得更活跃,让紧凑的单宁变得柔顺,让封闭的香气变得开放,让酒变得更加好喝,香气更加复杂有层次,让尘封已久的葡萄酒重新焕发出灵气与活力,散发出成熟水果的风味,展现出葡萄酒真实的特征。
醒酒,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葡萄酒因未成年而产生沉淀物的时候,就需要醒酒这个环节来消除。这些并没有害处,但影响口感的沉淀物。
那什么样的酒需要醒酒呢,一般来说,年轻的酒和老酒。
年轻的酒,如果想提前享受,那就不得不借助氧气的帮助,强行让还没有准备好的香气释放出来,年轻的酒经过醒酒后,口感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复杂多变的风味得以舒展,对那些紧致尚未开放甚至难以入口的葡萄酒,经过醒酒后,葡萄酒的品质就会发生转变,散发出一股成熟水果的风味,苦涩的单宁也会变得柔顺,葡萄酒变得开放了,展现出葡萄酒原本真实的风格。
年份葡萄酒长期被关在瓶子里,就像我们坐长途飞机一样,长时间被局限在一个狭窄的位置里,我们站起来的时候,还希望伸伸手活动一下四肢。其实葡萄酒也是一样的,同样需要一点空间呼吸和伸展四肢,让封闭已久的葡萄酒焕发出灵气与活力,散发出成熟的水果风味,展现出葡萄酒真实的特征。
通常醒酒都是红葡萄酒的专属。但是也有少数的白葡萄酒酒体丰富,香气浓郁厚重,会在醒酒器里醒一段时间后,口感会有所提升。
那哪些酒不需要醒酒呢,市面上大部分比较便宜的酒,都是为了开瓶后直接饮用准备的,他们的好喝的地方,通常就是简单直接的果味。这些风味开瓶时间一长就会随风而逝,更别提放在醒酒器里,如果葡萄的香气本身比较寡淡,那么醒酒本身并没有多少好处。年轻的干白,香槟酒和气泡酒就不需要醒酒。
醒酒有很多的学问和道理。可是很多老的酒庄主却不热衷于醒酒,他们认为葡萄酒每时每刻的变化,才是最迷人的地方,不需要用暴力的方式将它们调整到最佳的状态,边享用美食,边看着它一点一点的变化,最终完美呈现在酒杯中,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关于葡萄酒,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在市场上或者是在酒行马来的酒基本上是不需要醒酒的。
大家在醒酒的过程中,会不会发现葡萄酒瓶子里面有很多黑色的渣渣。这就是关于我们红酒的另外一个误区。
你看到这些黑色的渣渣,是不是在担心自己买到了黑心酒,那黑色的渣渣到底是什么,见到这些酒还能不能喝,要怎么除去这些黑色的渣渣。
首先强调的是,如果你的酒来源的渠道没有问题,就别担心会喝到黑心酒,沉淀物基本上对键康无害,有的时候还是老酒的一种产物。
在葡萄酒里,会出现一种结晶状的沉淀物,就是酒石酸盐,酒石酸盐尝起来没有特别的味道,对健康无害,因此,下次你若发现杯体有结晶状的沉淀物,请不要担心,用醒酒器过滤掉就可以了。
陈年的红葡萄酒或者品质好的葡萄酒中发现深色的沉淀物。主要是来自于色素和单宁结合而产生的沉淀物。一般是颗粒或者铁锈状沉淀。
随着存放的年份增加,这些沉淀物的数量越来越多,有的甚至会达到半瓶之多。因此,许多葡萄酒的瓶底会设计凹槽位了,就是为了让这些沉淀物有容纳的空间。
但并非所有的凹槽酒瓶里都有沉淀物,这些沉淀物主要是陈年的过程中单宁和色素结合产生的,完全没必要担心,有时反而是年份红葡萄酒的一种证明。
有沉淀的葡萄酒到底是好酒还是有缺陷的葡萄酒呢?
这不能一概而论,在我国新的葡萄酒标准中,对葡萄酒的诚信度有一个规定,瓶装超过一年的葡萄酒允许有少量的沉淀,所以在葡萄酒中发现沉淀或酒渣,只要葡萄酒的来源渠道没有问题。
特别是在蒲益得的,天朗和至尊里,发现有沉淀物时,真的不用担心。
希望群里的朋友们遇到沉淀物,不要过于惊讶,在品尝葡萄酒的同时,也要多多传播葡萄酒文化,消除对葡萄酒的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去除葡萄酒里的一些。渣渣呢?只需要一个步骤,也就是换瓶,也就是刚才群里人所说的醒酒。
(1)在确定要饮用哪一瓶葡萄酒之前,应该保持其酒瓶处于直立状态24小时。十五年以上的葡萄酒至少应该保持直立一周;
(2)醒酒前需准备好醒酒器、漏斗、滤布和一个光源;
(3)开瓶时,不要摇晃或者转动酒瓶,开瓶之后要透过光源观察瓶底,确定沉淀物并未污染上方液体;
(4)倾倒葡萄酒前,目光要与酒瓶成 90 度,开始换瓶时要慢慢倾斜酒瓶,缓缓地将葡萄酒注入醒酒器中;
(5)注意要将瓶中最后有沉淀的酒液留在瓶肩,不能倒入醒酒器中,确保醒酒器中无沉淀。
讲了关于葡萄酒的这么多认知的误区,我们来回顾一下。
第一个误区,葡萄酒包含红酒,红酒只不过是葡萄酒按颜色分类中的红葡萄酒,我了解到不同的分类方法,按颜色分,按含糖量分,按形体分
第二个误区,关于葡萄酒的酸涩口感,酸涩是葡萄酒的骨架和灵魂,我们了解了蒲益得葡萄酒的独特之处,全球首创的混酿技术,我们还知道以后不要再兑雪碧喝红酒
第三个误区,自酿葡萄酒不便宜也不好喝,还有危险,不要自酿葡萄酒
第四个误区,关于葡萄酒挂杯不是衡量葡萄酒优劣的标准,只是对比葡萄酒酒精含量和含糖量的一个现象
第五个误区,关于醒酒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需要醒酒,市面上的酒基本都不要醒酒,醒酒反而会影响酒的果香味
第六个误区,关于葡萄酒里渣渣,只要确定酒的来源渠道没有问题,酒不用担心渣渣的问题,对身体无害,为了不影响口感,可以通过醒酒去掉渣渣。
其实关于红酒,还有很多的知识要分享,由于时间的原因,大家可以参加我们线下的品酒活动,或者私聊你的推荐人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