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开始看《红楼梦》到如今竟有十年之久,在这期间每每得闲便拿来翻阅。不过那时就是把它当做爱情小说去看,从头至尾只搜索有关宝黛的爱恨离别,其余都是匆匆瞥一眼便丢下了,竟不知其他人物的妙处。
明代吴从先:“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佛书宜对美人,以挽坠空。”当读佛书时为了防止看破红尘,应该对着美女读。一旦有了遁入空门的念想,就看两眼美女便可挽回。
有如此魅力的美人,大概是杨妃飞燕之流,不过以貌示人终究不是长久之事。无论是在读经史还是子集,倘或能和其讨论并能引经据典,除了甄嬛,有可能便是《红楼梦》里的女子。
如在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时,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不喜欢热闹戏,宝钗随口解释到其中的一支词藻《寄生草》:“慢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这样的词又从这样的女子口中说出,更是可遇不可求,得之我幸!
在《红楼梦》第一回,石头在回答空空道说了一段话:“才子佳人等书,则千部共出一套......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里最美的风景,贾家的“四春”也是各不相同。元春很早就被父母送进了皇宫,后来才选凤藻宫,晋封贤德妃,才貌品行都是毋庸置疑的;迎春在曹雪芹的笔下是个“会喘气的死人”;惜春自幼就喜欢青灯古佛与世无争。四春之中,我最欣赏的还是探春。
《水浒传》中宋江穷困潦倒不得志时在浔阳楼上题反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贾探春的志向不低于此。“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
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且看她给宝玉写到:
娣探谨奉
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
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
之患......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
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
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
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
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这位三姑娘不仅懂情趣,又具才情,语词间谦逊得当,而更又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文质彬彬,落落大方。
在大观园的众多女子中敢说这样的话的,贾探春是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个。
男尊女卑的时代里,女性的束缚太多。即使是成长在这样的大家族里,让女孩子读书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至于成为“睁眼瞎”被人耻笑罢了。
在同一个环境读书,生活,但是最后的心性是大相径庭的。如迎春和探春相比,就像是两个世界的人。
如果说林黛玉在贾府是寄人篱下,可是总归还有贾母和贾宝玉的疼爱。而探春在贾府的地位并不高,因为她是庶出,亲生母亲又是赵姨娘,父亲贾政更从不亲近儿女。
贾政有两个妾室,一个赵姨娘,一个周姨娘。赵姨娘在贾府是很招人嫌弃的存在,正经主子瞧不起她,她又不肯安分守己,总想着兴风作浪,妄想让贾环取代贾宝玉。因此,探春的处境是极其尴尬的,她不耻母亲的行为,想与她们划清界限,却无奈血缘关系无法改变。
在这样的环境成长,探春不自卑不懦弱。相反,成为了一个坚强勇敢的女孩。上天给了她一手烂牌,她却打的漂亮。
运筹帷幄,精明能干。在第五十五回,王熙凤因为生病无法管理家事,王夫人便托付于李纨,可是李纨并无管理才能,心肠又软,镇压不住。王夫人便让探春协助管理,另有宝钗出谋划策。
下人听说“巡海夜叉”王熙凤病倒了,便暗暗窃喜,想到探春不过是个未出阁的小姐,平时也很平和恬淡,趁机偷懒懈怠。只刚过三四日后,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只不过是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
一日,恰巧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办事的媳妇来请示赏银。历经几代的老奴心中早已有数,藐视李纨老实,探春年轻,所以试他二人有何主见。没想到探春并没有随意做决定,而是查了旧账,按例赏银,“你办事办老了的,还记不得,倒来难为我们。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是现查去?”最后臊的老奴满脸通红,不敢再有欺压之心。
如果说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是有了大显身手,扬名立威的机会,那探春兴利除弊,对大观园的改革,便是在挽救死而不僵的家族。
探春冷眼旁观这几年,早已看到了贾府的弊病,只是身份的限制,不敢多说一句话。就连王熙凤这样捧高踩低的人也是极其看好探春的,甚至为她感到可惜。
凤姐说:“虽有宝玉,他又不是这里的货,纵收伏了是不中用的。李纨是个佛爷,也不中用。贾兰还小,贾环是个燎毛的小冻猫子,只等有热灶火炕让他钻去。真真一个娘肚子里跑出这个天悬地隔的两个人来,沃向刀这里就不服。”
这样真正有才能,又有气魄和胆识的女子,只是缺少一个机会而已。倘或探春穿越到现代,赶上一个好的时代,前途定不可限量,驰骋职场,不在话下。
谁能不对这样的人感到可惜呢?自尊要强的探春,每一次流泪都是让人心疼的。一肚子的委屈没有人去说,母亲又是心术不正的人,每每要当着众人的面让她难堪。
赵姨娘为了多要二十两的赏银,跑去和探春撒泼。而她刚刚有了权力,要是为了自己私利,而不公正办事,不光众人不服,王夫人也很难再让她担任下去。可是亲生母亲的咄咄逼人,让她无法控制心中的委屈,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
曹雪芹给探春的判词写到:“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画册上还画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在探春的曲子中又写到:“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从此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曹雪芹最后要写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万艳同悲,千红一哭的大悲剧。所以这些女子的命运是注定没有圆满的结局,探春也不例外。
探春的命运在《红楼梦》中是用风筝来象征的,风筝又象征漂泊无依,如猜灯谜时她自作的风筝诗: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装点最相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遗憾的是,曹雪芹只写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按照他的原意,贾探春的结局是怎样的,我们已经无缘看到。
通行本《红楼梦》中,高鹗的续写是比较偏爱探春的,让她嫁给一个官宦人家,逃离了贾家的衰败,并且在贾家复兴后又回来看望家人。这样的结局显然是众姐妹中最幸运的,但显然又不太符合曹雪芹的原意。
刘心武在解读《红楼梦》时,认为,探春本已经许配给南安王的儿子,但是皇上和元春让她去和番。此解依据是一个细节,探春放凤凰图案的风筝的时候突然和另一只风筝交缠到了一起,这时,一只更大更有力量的风筝把两个风筝的线也弄断了,慢慢的都飘到了远方。从这里的象征意义看,刘心武的解释似乎也讲的通。
我个人比较喜欢87版王扶林导演的《红楼梦》中给出的结局。南安王打了败仗,南安王妃不舍得让自己的妹妹去和番,结果就选中探春去。这既应证了判词中的远嫁,也和探春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抽到的花签相呼应。
签上是 “瑶池仙品”,后面还有句诗“日边红杏倚云栽。”开在太阳边的杏花,这里可是好意象,当时众姐妹就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个王妃不成?”
不管探春是漂洋过海嫁到他国,还是作为政治牺牲品和番,王妃的称号也是称得了她的气质与心气儿的。
一个人的出身和成长环境是不能以个人意志改变的,但你以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由自己决定的。面对命运的捉弄,是选择束手就擒,还是心怀希望,树立志向,并为之努力呢!
我只想说,这样有气概有胆魄的探春,怎能让人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