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段时间,我有些无聊!
无聊到坐在楼下的咖啡馆看人来人去;无聊到把我家的抽纸一张张抽出来再放进去;无聊到把夏季没穿过的衣服全洗了。
因为我家没网呀!
我不能上网追时下热播剧《欢乐颂》;不能刷微博,了解最近全民话题。
这年头你不看热播剧、不知热搜话题都不能与人聊天了,因此我不敢轻易在群里说话了。
我更无聊了!
我开始思考怎么才能不无聊?
于是乎,我给自己安排:一三五写文章,二四六画画,每天睡前读书一小时。
于又乎我发现:时间过得飞快,经常写文章写到一半就到了看书的时间,画画还没上色就要洗澡睡觉了。
我又开始思考为什么离开手机,生活依旧有色彩?
02
白岩松在《白说》有一章节“做点无用的事儿”。
写到:手机阻止了无聊,也阻止了无聊所能够带来的好处。
这个年代,我们连无聊的机会都没有了。
一旦空闲,就拿出手机看剧、刷微博、聊微信,感觉每个人都是大忙人。
中国古人早就告诉过我们:忙就是“心亡”,用时下的流行语形容便为“猝死”。
法国人是出名的懒,即便是懒散欧洲人也受不了法国人的懒,将之成为法国病。
法国人每年有100多天假期,每年夏天休假一个月,去旅行,去发呆,去找一个没人的地方放空自己,与自己对话,与朋友对话,与时间对话。
然而我们中国最重视的年假也只有七天而已。
但法国人的创造力却惊人:
截止至2015年,法国获得诺贝尔奖人数为58,其中文学奖15人,是世界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最多的国家,法国更实在航天科技、生物基金技术等高科技行业中位居世界前列。
03
智能技术的发展变革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出门分文不带,一部手机就可畅游天下;不分东南西北的人,高德导一下咯;手机扫码小黄车就可以解放你的双脚;连门口的烤冷面都能微信支付。
因此我们常常看到低头一族。
但是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剥夺了人们的无聊时间。
白岩松说:无聊,在某种重要意义上是创造的母体。
无聊时,我们可以恣意妄为、天马行空的畅想;无聊时,我们可以产生各种千奇百怪的看法。
现在,我们连无聊本身都失去了,更何况这些。
世界上有三个“苹果”能量惊人:
牛顿的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
乔布斯的“苹果”,创造了智能手机。
老男孩的“苹果”,解放了中国大妈的无聊。
牛顿无聊时躺在树下休息,恰被一苹果砸中,善于思考的他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
如果给这个苹果重新选择落地的地方——中国。
那么它绝不会砸中任何人,因为忙到“心亡”的中国人怎么可能躺在树下,即使出现一两个奇迹,有人在苹果树下刷手机。
那么以现代人的思考方式:一“今天水逆呀,出门就被砸”,二“这苹果打农药没,可以吃吗?”
04
白岩松除了论述“手机阻止了无聊所带来的乐趣”。
更提倡一点“做点无用的事儿”。
他说他每周都会跑步五天,非常无用的一件事,但是会在跑步的时候与自己对话,放空自己,每次工作累极之时便去跑步,虽身体累的一塌糊涂,但心灵得到释放。
看似无用的一件事,实在是有用。
同样现在我每天花时间写文章、画画读书,非常无用,它不能为我导入流量,不能变现。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我读过很多书,但都已经忘记,有何用?”
其中获赞数最高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但我知道我小时候吃过很多食物,我多数也忘记是什么了,但我知道它们现在已经成为我的骨和肉”。
同样,我们现在读的书,可能不会立即给你带来物质上的好处。
但你的气质里藏着你曾经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它们最终也会成为你的骨和肉。
我想这便是无用之大用吧!
05
现在去书店,卖的最好的书无非有三种:考试的书,时下畅销书以及厚黑成功学。
这三类书都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考试的书帮助我们快速通关考试;畅销书是一种快餐文化,让你了解最近的流行点;厚黑成功学更是满足当前“一路捷径,快速登上人生巅峰”的白日梦。
最近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全然写没有两人如何获得成功、走上人生巅峰,只单纯记录了一家人的平凡生活。
两人初到英国读书“探险”周边的日常;钱钟书先生如何在杨绛先生分娩时学会煲汤熬粥;钱媛与他们嬉戏打闹的小片段。
正是这些“无用”的小事,才让我感觉平淡日子里认真生活的力量。
现在去旅行,人最多的地方也是炒的最热的;排队最长的餐厅必然是各大旅行攻略上榜餐厅;买的最多的产品也是传言中当地的特产。
大家都在挤着热门景点拍照,忘了旅行的初衷;排队去吃上榜餐厅忽略了当地原汁原味的菜品;花高价买的地方特产只是义乌论斤出售的杂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