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慢慢成长中,有些东西便会渐渐看透,有些道理也是慢慢活的明白。所谓:经过一些人,懂得一些事;经过一些事,懂得一些人。
之前小时候,总是想着让所有人都围着我转,世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可慢慢一路走来才知道没有了我,太阳也会照常运转,不会有多大影响。
之前,中学的时候,读书离家远,是寄宿在学校里,人生地不熟的,心中偶有孤独感就想着和所有人成为朋友,讨好所有的人,对所有人都是一副笑脸,毫无自己的原则,可整个初中读下来,该散的人还是散了,该走的人还是走了,也没有几个是值得多么交心的挚友。高中也是一样离家很远去县城里读书,寄宿学校,觉得出门在外,多个朋友,多条路么,也是对所有人都是一副笑脸,能讨好就讨好,能交朋友就交朋友,可慢慢下来发现,交心的还是那么的屈指可数,真正有问题,靠得住的人还是那么的少,绝大多数人在高中毕业之后大学刚刚开始还互相问候,随着大学年级越高也就渐行渐远了,回想来也是没有那么多的必要认识那么多的点头之交。
我记得刚刚开始玩QQ的时候下面有一个点赞功能,还显示出来一个点赞的人数显示,让别人看见你的说说有多少人点赞,刚开始玩QQ我见别人的点赞都是几十近百,而一看自己发的说说却是几小个人在点赞,心想自己发的说说点赞的人好少啊,这样就慢慢开始各种和别人加好友,加好友就是为了我发说说的时候有好多人来给我点赞,发完说说有时候还会私下叫别人给我点赞,这样,我的点赞数从几个慢慢增加到几十,慢慢的到了几百,后面评论一大串,这样,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满足之后的问题来了,偶尔我有问题想问别人,偶尔有急事有求于人的时候真正靠得住的还是那么几个,有的甚至我把他当好朋友,真正找他的时候却人影都不见了,或者是虚与委蛇。慢慢交往的人多了,经历了一些事情,也知道了大多数都是泛泛之交,真正靠得住的挚友也就那么屈指可数。谁会在我需要帮忙的时候来帮我,谁会在我生病的时候想着来看望我,谁会在我应急的时候急我之所急,谁会在我魂归故里的时候痛哭流涕?所以,真的有必要讨好所有人吗?
读大学的时候,偶尔会听到玩得来的女生和我说,我好难过啊。谁谁谁又不理我了,谁谁谁又在背地里说我坏话了,我想说的是:因为你经历的少,把世界想象的如此美好,显的如此幼稚,一点小事就让你心绪波动不已,就像小水塘,一点外来的山洪就改变了原先水塘的清水,如果你经历的多,知道人性的复杂,就像大湖,那么一点小山洪水根本就改变不了你原先的清水本色。当然回到交往的本质,如果你们没有基本吻合的三观,志趣相似,或者是互相间的谅解、珍惜彼此的感情那么何来的交心?以前看到别人常去K歌,一群人下馆子以前我还会羡慕嫉妒可一路走来的话,我更愿意和玩了好几年那种玩得来的少数几个人在林荫道上边走边聊天,或者就这样静静的坐在秋水山色间不说话,因为我信任你,有你在我旁边,我就心满意足。
“二八定律”同样适用于人际交往中,所有交往的朋友中只有那少数的百分之二十靠得住,其它的百分之八十都是泛泛之交。你平时把百分之八十的精力都浪费在了无用的社交之中,用那些时间不如自己提升自己,“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不止是爱情也是友情,你自身实力、层次上去了,自然有懂你的人欣赏你、佩服你。“邓巴数字”150定律就告诉人们,人类的社交上限为150人,经年累月后精确交往深入跟踪交往的人数为20人左右。现在微信、QQ等社交网络给了我们联系,却未必给我们交流;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却未必能增加我们的亲密;激发了我们的社交天性,却可能磨平了我们沟通的能力。交友的幸福感来自交友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交友的交流来自沟通的深度而不是频率。不要让网聊技术使你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扁平化和肤浅化。
你何必要讨好所有人?不卑不亢,有自己的姿态,有自己的自信,有自己的坚持,你也可以成为自己心目中的一棵大树,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终能枝繁叶茂,以自己独特的姿态屹立于大地,自己为自己遮风挡雨,或许你就是别人眼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你为什么要讨好所有人?感情只有在重视的人那里才是蜂蜜,他(她)人视如珍宝,在不在乎的人那里,就是垃圾,既恶心了别人,也委屈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