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李花,在从化吕田徒步渐近正午,大家都累了。这时忽见炊烟起,流溪源头的农庄已经搭起了锅灶,已经滋滋作响。于是寻着味赶过去,一道”从化吕田大肉“令我在以后的时间中一直回味着。
吕田是岭南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是广东珠江的源头所在地,出土了不少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位于吕田的狮象岩遗址是古人类聚居的地方。吕田焖大肉,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古人类用的是石器,切肉当然是大块。吕田的“土著”民风淳朴,之后迁来的客家人热情好客,所以肉也切得大大方方,保持新石器时代的遗风。只可惜当时我忘了一张完整的照片,从网上补一张,让大家先见见”吕田大肉'"的样子
吕田大肉为何如此特色?
吕田焖大肉与东坡肉有点儿相似,但风味不同。流传吕田大肉的三个特点:一是火而方正;二是爽而不腻;三是香而色红。
首先是选料:猪肉是关健,即使你掌握了方法,但如果没有吕田散养的土猪,仍然做不好一道正宗的吕田大肉。吕田猪不仅散养,对猪种挑,并且猪喝的是流溪河源山的山泉水。
其次就是水,除猪是喝流溪河的水,菜的料理过程,少不了流溪河源头的水。
再就是烹调方法,刮去三层油,吕田人以肥为美,喜食肥肉,但太肥腻的肉不好吃,也不宜多吃。于是聪明的吕田人想出了好办法:
选好猪的五花腩,舀一瓢山泉水,用瓦锅煮水“洗”去猪肉多余的油脂;捞起晾干,慢火蒸肉,又“蒸”去一遍油脂;揉一把干豆角垫底,直到“逼”出油为止。至此,被“刮”了三层油、混着草木香的吕田焖大肉出锅了!
还有一点,在一个糖,这里的焖大肉用糖调色,他们认为大肉用酱油就浪费了它原本的清香。如碰到喜庆筵席,吕田人必上大肉。为了增加喜庆吉祥的气氛,便采用山上的香叶和老抽混合作配料,成品肉色带红,香气四溢。
大肉配上了“最佳拍档”——豆角干,垫放在焖肉的瓦锅底下,以文火焖熟。豆角干吸收了大肉的油脂和肉香,素而不寡,大肉吸收了豆角干的甘香,肥而不腻,放进口中入口即溶、齿颊留香,一股甘香在口腔内萦绕不散,让人难以忘怀。
吃上一盘吕田大肉,徒步途中的累也忘了,这样的农家柴火饭味道,不仅让人大饱口福,更糅进了满满的不可或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