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程红兵老师说课评课 书摘1

       高效课堂至少要有三条标准:目标精确,即要有水平要求,水平要求就是对时间、数量、质量有具体的要求,而我们多数老师没有;内容精当,即目中有人,高效课堂的教学是目中有人的教学,是基于学生的教学,是服务于学生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的教学;方法精准即心中有数,就是有差异,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有效的教学,即用不同的方式教不同的学生。

       一、目标精确,是对教学做出水平要求目标精准的课堂,需要有明晰的时间概念、数量概念和质量要求。如在英语课上,学单词,老师事先设定了一个水平要求的目标,“学生对所学单词的拼写准确率要达到90%以上”。有这个数量概念,并告知学生,师生一起努力达成,这堂课就会有比较高的效率。而有位历史老师定位一堂课的目标是:上完这堂课之后孩子们不看笔记,应该能写出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五个主要原因,而且对每个原因进行评论性解释,全部完成时间30分钟。

       二、内容精当,课堂上真正做到目中有人课堂不是流于形式的表演和自说自话,它需要内容是针对学生的教学,基于学生的教学,做到目中有人是高效课堂的第二个要求。

       记得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上初中语文古诗复习公开课,她给孩子们出了一个上联:“同学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要求学生用学过的古诗对出下联。一位学生经过思考说:“老师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全场听课的人哄堂大笑,这位女老师毫无思想准备,两颊绯红,不知如何应对,非常尴尬。应该说这个老师是备课了,这堂课开头设计的是一个很好的开放性的题目,学生会有多种答案。

       因此备课要备学生,课堂教学要“打开”,“打开”的课堂会引发学生的各种思考,但也会有意外,这对老师是个挑战。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教师如果跟进问:“你能不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回答?”老师就能找出学生思维过程的问题,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事后我们问这个学生为什么那么回答,这个学生说:“这位老师心地善良,待我们很好,而且老师长得像杏花一样美丽,我们很喜欢她。今天有这么多人来听课,说明老师影响在外,这不就是红杏出墙了吗?”他的问题在于不懂得“红杏出墙”在中国文化中还有另外一层含义,而只有找出问题所在,才可以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学生被老师牵着走,这是典型的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是传统课堂中的高效课堂。新课程改革并不主张这种课堂。

      一般的语文老师永远是把教材文章作为客观存在,作为静止不变的客观实体学习内容,你可以选择不同的文章做教材,教材编者可以对原文做点删节,甚至做点改动,但老师是不去改动教材的,基本上就是拿来主义,教师只是研究怎么教好的问题,说到底基本停留在教学方法层面的改革。

       华东师大有一个著名的教授叫叶澜,叶澜说好课有五个“实”。什么叫好课?她认为能做到五个“实”的,就是好课。哪五个“实”?第一,扎实。什么叫扎实?有意义,这堂课要有意义,这堂课上半天没意义的话,就不是好课,这个是它最基本的标准。我们可不可以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一个学生生病,两个礼拜病愈之后回到学校,他最想补的课常常是他认为有意义的课,为什么说是“常常”,因为不排除有的学生过于功利以高考或中考作为标准,不能绝对化。学生最不想补的课,常常是他认为最没有意义的课。我们今天老师的课你说完全没有意义的课很少见,但是有些课有些环节没有意义、没有价值,这并不少见。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在听课观课的过程当中,会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

       第二,充实。

       有效率,课要有效率。一堂课解决几个问题,一堂课在真实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我们判别到底效率多高,它是不是能够尽可能解决更多的问题。我们有些老师的课始终上不完,原因在哪里?有不少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够高,所以他总觉得课不够上,总喜欢抢课上。当校长有的时候会碰到这种情况,我们的老师会提出来:“对不起,校长,我们的课上不完啊,你能不能给我们增加课时?”上不完课经常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你的课堂教学效率不够高,所以才要增加课时。

       第三,丰实的课。什么叫丰实?有生成性的课。课堂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对话要生成新的东西。

       第四,平实的课。

       第五,真实的课。什么叫真实?有待充实的课。什么叫有待充实的课?换句话说就是有遗憾的课。

      我们老师常说学校是国家事业单位,老师脑海当中经常是这个概念:我是国家事业单位的人,意味着我是吃皇粮的,校长你不能随便把我开除。但是我以为还有另外一个概念,什么概念?我们的老师走进教室,你代表谁?面对学生你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这么讲?你代表国家在执行着国家意志,国家的意志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课程标准上面,课程标准说的就是,国家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什么学科上他应该达到的最低水准要求,换句话说,除了弱智儿童、残疾儿童之外都应该达到这个标准。其次要“胸中有本”。什么叫“胸中有本”?有教材,教材非常熟悉,教材滚瓜烂熟。

       我们曾经做过调查,我们问学生你在课堂上是否经常感受到跟老师有眼神的交流,答案是只有9%到11%的孩子有这种感觉,很多孩子根本就没有感受到老师在课堂上跟他有眼神的交流,这就是问题,这是“目中有人”的教育吗?

       我去听了一堂体育课,这堂课干什么?教学目标似乎很明确,教孩子学投篮。课怎么上?上课先把孩子们集中在一起,先活动,然后讲投篮的分解动作,第一、第二、第三分解动作,老师边讲边做示范动作,然后找了几个同学再示范几下。接下来拿了一大筐篮球,让学生拿着篮球投去吧。快到下课再把大家集中起来,活动活动筋骨这堂课结束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教孩子投篮,但是请注意,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在多少时间内最后投中了几个篮,谁都不知道。没有水平要求,教学目标就是不清晰的。我们看看这个体育老师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一个平面上,学生要在三分钟内做15个兔子跳的动作”,这里有时间概念“三分钟”,有数量概念“15个”,有质量要求“兔子跳”,这就是水平要求。

      你看《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你看看《人民教育》,你看看我们各个省的教育报纸杂志上介绍了多少办学经验,没有一个提到缺点错误的。

      据《法制晚报》报道,张作霖第六子张学浚的儿子张闾实日前指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高中《中国近代史》教材中的照片并不是自己的祖父,其实是属于另一位湖南督军何海清。何海清的孙女何全美表示,自己看到后也一眼认出了教科书中标注着张作霖名字的照片其实是自己的祖父何海清。(见文汇读书周报2013-2-1(3))

       第一,什么是学生已经懂的?学生已经懂的作为教师你只需要检查就可以了,我们在这一个环节上发现很多老师有毛病,什么毛病,孩子已经知道了的东西,他还在喋喋不休、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地讲个不停,学生已经懂的,你只需要检查就可以了。第二,什么是学生不懂的?但是请注意他看了教材自己可以搞懂一些东西的,学生的大脑不是一片空白,如果是一片空白你只要填充就可以了,学生不懂,但是看了教材自己可以搞懂一些内容的,你就让他看教材好了,看完以后让他去概括,让他去提炼,概括不到位你帮他,提炼不到位你帮他。

       第三,什么是学生不懂,看了教材也不懂,他需要合作学习才可以搞懂的?那你就组织讨论和交流好了,实话实说,我们现在有些公开课的合作学习,纯属作秀,这个讨论纯属多余的,它不是真讨论,上课不到10分钟,老师就说:“同学们,你们前后两排4个同学讨论讨论。”讨论不到1分钟就解决了。这讨论有价值吗?纯属无效讨论,另外所谓的小组讨论,小组的成员构成是有讲究的,不是随便前后两排4个同学就可以讨论讨论的,小组的成员之间要差异最大化才有价值,才有团队的价值。

       殷老师在说课过程中有所反思,觉得学生有挫败感,那么这种挫败感是怎么来的?我以为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指导过程出了问题,殷老师总是一发现学生出了问题就即刻打断,学生朗读出错,教师即刻打断,马上指出;学生在讨论时出错,教师即刻指出;正因为这样,学生总是有挫败感,学生的兴奋感建立不起来,连一段话都读不完整,更不可能连贯的思维,连贯的表达了,很显然殷教师操之过急了。教师应该耐心地让学生读完,读完之后再加以指出问题所在,应该耐心地听学生讲完,讲完之后再加以分析问题之所在。把即时打断,改为延时打断,否则学生兴味索然。杨金峰老师的课重在原型辨析,这是较高级别的思维训练。

       另外最后送给孩子的那句话我个人觉得画蛇添足。第一,它和整篇文章的关联度不是很大,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在最后非要上升到德育的层面。所谓的德育,它一定是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第二,这篇文章做到了“入文、入言、知理、知行”,但是作为一个学生,我还有不满足的地方,我更想知道作者王羲之这个人,我还希望了解这个人对当时文风的影响。我们刚才知道他所谓的知理知行,它往往是即文即理,就是这篇文章的情,这篇文章的理。第三,我认为简老师在处理文本的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有所缺失,我们虽然入文了,虽然入言了,但我始终感觉没有入境,我认为这个力度还不够。简老师你姑且听之。

       现在社会消解崇高、消解伟大,社会低俗、渺小的事情太多,人们面对低俗不觉低俗,面对渺小不觉渺小,而是津津乐道。法国总统萨科奇上任之初,新学期开始,法国全国85万名教师同时收到总统萨科奇一封信,他倡导“重建学校”,“培育对真、善、美、伟大与深刻事物的欣赏,对假、恶、丑、渺小与平庸事物的厌恶,这便是教育者为儿童所承担的工作,这便是对儿童最好的爱,这便是对儿童的尊重”。

      第一节课是C老师执教的曹文轩写的《孤独之旅》。这是一堂初二的课。

      第二节课是Z老师执教的《半截蜡烛》。这是一节小学五年级的课。

      课堂上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知道,语文抢不过任何学科,抢不过数学,抢不过外语,我们必须珍惜语文课堂上的时间,把最有价值的给学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636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890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680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66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65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45评论 1 27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1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82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34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74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1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02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99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7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1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09评论 2 34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885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