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和他们的时代
梁涛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成都大学,成都610052)
摘要:上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无疑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父母出生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恰逢我国社会的重大变革时期,再加上黄土高原的独特生活环境,介绍他们那一辈人及他们的时代就有了相当现实的意义。当下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那么四十年前乃至五十年前是怎样的情景呢?他们那一代人经历了什么,又追求过什么呢?本文将通过生活日常、社会境遇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我的父母以及他们的时代。
关键词:七十年代、父母、社会、生活
我的父亲出生于1968年,母亲则是1972年,即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他们从小生活在陇东高原1上,两家相距不过15公里,生活方式与环境、接受的教育几差无几,也就一并说说了。
(一)日常生活
我的祖辈都是土生土长的陇东人,祖辈那里传下来一块块土地,我的祖父接过手来,和他的老黄牛一起犁耕了几十载岁月。到了我父亲这里,他终于有机会上学,接受正式的教育。他们的小学校园我见过几次,一方方窑洞2里摆满了一个个小板凳,那就是他们的教室了。他读了五年的小学,一直到后来读初中,求学条件也没有什么改善,只不过学校离家更远了。那个时候晚上照明用的是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煤油灯,离开家的时候得带够一周的干粮,家里粮食往往是不够吃的,据父亲说每周五他得饿一天肚子回家才有的吃。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父亲念了一年初中就辍学回家了。
父亲说,他们小时候经常在山间田埂挖野菜来吃,另外由于土豆的产量比较高,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他们的主食。说起土豆,即使现在生活好多了,祖父还是见不得饭碗里出现一点。那个时候家里有好多地,算起来大概60多亩,多年旱情严重,也没有现在的磷肥氮肥什么的,收成很低。我父亲比我大伯晚出生了十来年,没有经历过1960年的大饥荒。时至今日,60年也经常被他们用来教育我们这些不懂得珍惜粮食的后辈,听他们说起来那真是非常艰难的一段岁月,但没有经历过的人终究体会不到。
我母亲小时候家里的情况好很多,至少没有饿过肚子,与父亲一样的是家里都很忙。母亲读书时在班上的成绩是最好的,不过姥爷老思想很严重, 认为女孩子读书没什么用,小学刚毕业就让她回家了。母亲小时基本上什么农活都做过,据说他们小时候煮饭时缺柴火,山里也都是光秃秃的,不像现在,退耕还林加上风沙防治,每座山头都是大片大片的绿荫。
(二)他们的境遇与社会状况
我对那个时代的了解很多都来自于我的父母,他们也几乎没有走出过黄土高原,所以我所写的,也仅是70年代陇东一隅之地的状况。
父母当年上学时成绩都很好,但不论怎么个好,受现实所迫,他们都没有继续读书。父亲跟着亲戚做了建筑工地的瓦工,在我们县城一带,做盖房子的匠人。父亲就在县城打了几年工,有意思的是,他们那个时候把出门打工叫“搞副业”。那个时候的小县城啊,只有一栋楼,称作“百货大楼”,算是标志性的建筑了,到处是低矮的平房,不像现在的县城,白日高楼林立,绿荫夹道,夜晚十里霓虹,灯光璀璨。
后来父亲有机会在甘肃建筑学院学习了一年半,但是由于记挂老家,毕业后他又回了老家,所学无用武之地,又回归本行,做了一名有着工程师学历证件的建筑工人。母亲辍学后经常帮家里做农活,学了一些女红,后来又学了裁缝。母亲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小时候我穿过很多式样新颖的衣服,都是出自母亲之手,她做的刺绣枕头等工艺品也常为别人称道。
(三)他们的青春
家庭拮据,并不影响他们追星,并不妨碍他们有自己的爱好,并不阻拦他们局限于现实却依然满怀梦想。父亲小时候有过武侠梦,他在地里钉了很多“梅花桩”,每天在上面扎马步,为此爷爷老骂他。父亲小时候还学过笛子,拉过二胡(自我去年给他买了架二胡,他时常会拉一段旧时的曲子),还学过画画,有过文学梦。我现在还看到他的朋友赠给他的诗集,小说,但是梦想终究抵不过现实,梦想也只是梦想,只不过成为一个画家的梦想他寄托给了他的儿子,想起早些年我学画画父亲不遗余力的支持,或许这也是重要的原因吧。母亲有一次给了我一个笔记本,上面我发现她抄过的歌词,有《水手》、《潇洒走一回》等等,父亲则喜欢那首《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拍了很多照片,我看到在各个景点拍照的父亲,西装笔挺,而照片上的母亲发型几乎都不一样,据她说那都是那个时候最流行的式样了。
(四)近年来
近年来,社会发展飞快,父母开过五金杂货店,生意挺好。后来我读高中,他们关了店
照顾我一边打些零工。我读大学以后,他们又在县城内做起了批发蔬菜卤肉的生意,收入也挺可观。前年他们都换了智能手机,现在生意往来或是给我转钱都是通过微信或支付宝。父亲经常看一些新闻快讯,有时就一些热点时事跟我讨论。母亲玩“开心消消乐”过得关卡也比我多多了。他们买了车,便宜归便宜,总归是有了自己的车。一年后他们又买了房子,除了维持一家的生计,又开始为了每个月的房贷奔波。
至今年,我的父亲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母亲也有了几许白发。因为家庭,迫于生活,他们放弃了很多,放弃了求学、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发展、放弃了梦想,但他们都为年轻时的热情努力过,为了生活打拼过。从旧时代一路走来,他们见证了社会日新月异的改变,他们可以跟上时代,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一些便利,但也喜欢着他们那一代人喜欢的东西,喜欢着他们当年喜欢过的东西。在有些方面我们的观念、认知、经历确实不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学习他们那一代人精神上的闪光点。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一角,发展曲折,一路辛酸,却终究有了经济腾飞的今天。
注释:
1陇东即甘肃省东部的庆阳市;
2窑洞,“穴居式”民居,为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
个人简介
梁涛,甘肃省环县人,于兰州理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现就读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蛋白与多肽类药物的分离纯化。现为中国国画院西北画院特邀画家,“校青网杯”——全国优秀大学生, 中国书法教育学会会员,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青年诗词学会会员,耘梦诗社签约作家,南边文艺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俊彬书画院名誉副院长,发表文学作品见«北地教苑»、«智慧»、«红柳依依»《民间故事》等刊物及各网络平台。书画作品多次获奖并入编大赛作品集。2017年在兰州举办个人书画展,被中国全国多家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