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大姐聊天,和她吐槽了一下自己的工作,本以为有人倾诉一下心情可以顺畅些,却发现原来很多人都在怀疑你、否定你甚至已经觉得你的前途渺茫了。
大姐是做微商的,而且是在微商刚刚兴起的时候入的门,还记得当时她一直劝二姐和我也加入她的“微商家族”。但是,我们俩始终是拒绝的。
就连现在,她有时候还会说。
“看我今天赚了多少钱,你一个上了四年的大学生还不如我一天赚的钱多。”
“拿着死工资这要什么时候才可以熬到头。”
“你们都是拿着几千的工资嘲笑赚几万的人。”
每次听到这些,刚开始我还会和她争论一番,后来感觉已经没有那个必要去争论了。甚至有时候,我们之间的对话总会让我想起“三观不合”这个词。
记得去年有条新闻报道说,卖煎饼的大妈月入三万,然后她看完后就把这条新闻刻意发给了我一下,说“看看人家卖煎饼的大妈月入三万,工作再好赚的少也没有用,别人只看你赚多少。”
煎饼大妈月入三万,番茄大叔月入几万城里买房,农村养猪年入百万……这些例子仿佛都在告诉我们 “现在的社会做什么都会赚钱,白领还真的不如一个卖煎饼果子的大妈……”
于是,本身就被生活压的缓不过来气的我们变得更加的浮躁,恨不得立马辞职去卖煎饼、去养猪。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并没有错,卖煎饼果子、卖土豆、养猪也许真的会月入几万和年入百万,但我们为什么不想一想在这些行业里赚钱的人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为什么13亿人口那么多卖煎饼的就这几个月入三万的?既然养猪就年入百万了那为什么我们还被教导要努力考上好的大学?为什么还要读书?人们总被一些现象而蒙蔽了背后事实的双眼。
今天过年吃饭的时候,她还和我说“谁谁谁和你一样大,他自己开理发店一年还二三十万。”
每当听到这些,我只是默默的听着不做任何争辩,我知道我和她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上了。
之前刚毕业还没找到工作时,曾经和她说过,自己打算以后有能力了出去创业开餐饮店。
过了几天她告诉我说。
“我这里有xx钱,要不然你去开店吧。”
“我现在不开,等以后。”
“等以后,你总是等以后看你要等到什么时候。”
我依旧没有和她争辩,我知道这大概就是读书和不读书的区别。
同一件事情,我看到的是它过程的不易、怎样达到想要的结果……这些都使自己清楚地知道要等自己有能力、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且做了充足的准备后才可以去投入,也只有这样成功的机会才会更大。而你却只看到结果就想要“任性”地做一件没有经过任何规划的事情。
我的这些想法在她看来都是无用的。她以她三十岁过来人的所谓的经验告诉我“钱代表着一切”,“死工资熬不到头”……
但我仍旧相信,一个人的视野决定了他可以走多远。
“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那条又湿又长的雪道。”
我想要的只不过是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又湿又长的雪道,然后把自己的雪球越滚越大,大到我想要的那种形状。而不是在开始的时候就有人跑过来告诉我说“不要挑什么雪道了,只要是道就可以滚。”这样的雪道,我知道,它滚出来的雪球始终滚不到我想要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