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向大家介绍了思维图示中的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既可以用来梳理思维,又可以用来沟通关系。梳理知识点,梳理学习要点,梳理知识体系大赞。当沟通关系时,也是非常棒的工具。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大错没有,小错不断,而带着期望的家长因为陷进情绪中,很容易在说事的过程中,跑题,或者控制不了意识流下的情绪。所以借助思维图示的工具,一方面可以将话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工具引导孩子分析交谈过程中的不同语境和语义,也算是把语文知识的活学活用了,还有效提高了谈话的的效率,做了一个有效的时间管理探索。
在上次的《收心、理解和共同成长》中,我们介绍了用圆圈图去和孩子聊一聊,新学期,孩子自己觉得都有哪些学习上的困难。
从亲子互动的角度,我们有了一次走进孩子,了解孩子的机会。
从教育和知识的角度,我们示范了一个态度:困难只是一个存在,知道它在哪里,我们就能够应对它,要么回击,要么逃避。不去思考困难在哪里?连应对方式都只能选择胆战心惊的等,等到被打败的一天。
从态度和习惯上而言,我们是在培养孩子的习惯,不怕不逃,找到它,分析它,办法总比困难多。
之后,一位心理老师把这个图带进了四年级的课堂,作为四年级开学的一次作业完成,并且在班级的群里发了通知,和家长讲了完成这个图的目的,反馈是有好消息和坏消息。
好消息是,有超前意识考虑孩子能力和学业成长的家长并不多,只要每天保持思考、阅读,保持和我们的互动,我们还是有机会在孩子的习惯培养、意识引导上超过其他孩子。
坏消息是很多家长并没有理解这个作业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这是客观了解孩子的机会,而是人为的替孩子贴上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标签。孩子认同家长说的,就一一写下。
孩子在思考学习困难时,没有抽象思考问题本身的归类和特质,没有起到作业本身的意图。
我们将一些孩子的学习困难的图和大家分享。
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只是选几张代表。其实能写出这么全面的孩子,在班上已经是比较好的孩子了,是不是印证了那句话,知道的越多,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一位妈妈看完图,说:孩子压力那么大。
老师说:看到家长有很多可以和孩子一起工作的机会。
妈妈不理解。
老师说:如果孩子什么困难都没有,你怎么有机会去和他在一起?你怎么有机会去和他讨论他的困难?怎么去示范如何面对困难?难道成人就没有困难吗?难道成人就可以不需要面对吗?
老师想表达的是,家庭永远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思维方式,不同视角的理解,学校传递的是知识的嫁接与架构,技巧的理解与运用,二者真的有很多不同,也不能相互取代。
当孩子的学习困难圆圈图出来后,我们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带着孩子归类:哪些是知识点上的残缺?哪些是方法上的断裂?哪些是习惯上的生疏?哪些是态度上的逃避?哪些是兴趣上的不足?哪些是视野上的狭隘?
把家长可以做的承担起来,列一个习惯培养的清单,可以详细的衡量行动标准,家长可以陪着孩子把习惯一个一个进行改善,把细节完善起来。
用态度的示范,给孩子看到什么叫做态度上的勇敢,如何是战略上的藐视,战术上的重视,听说毛爷爷这招用的特别有神,精髓的东西,不分年代不分行业,用起来再说,用三国演义管理企业已经是老旧新闻了,不是吗?
知识点上的残缺,尽快请教老师或专业人士,多耽误一天,孩子的知识链接就会缺一块,不要说什么勤能补拙,只会越补越差啊,南辕北辙古有证之。。。。
方法技能上的断裂,在请教老师或专家之后,请保持刷题量,请保持思考习惯,请保持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家长尽可能的用整体性思维帮助孩子理解方法与技巧之间的关系。
毕竟,语文并不是抄几课生字,造几个句型就可以联系起来理解语外之意的,数学也并不是完成每天的口算应用题就可以融会贯通的,这个需要举一反三的思考和探索。需要老师的协助和引导。
至于兴趣上的不足和视野上的狭隘,请家长调动各种朋友圈的资源,带着孩子去了解一下不同的生活形态,不同的工作环境,看看不同的人生价值,体验一下从早到晚的付出与收入之间的比例,不是什么儿童职业体验馆,那是6岁以前的朦胧认知。
就算找不到好的可以认知的项目,那么免费帮人削一天土豆,看看路边烤土豆的小摊一天可以赚多少?教孩子算算投入的成本,销售的毛利,时间上的自由度,买主的表情和态度,也是反向教育,帮助孩子克服过于虚幻想法的一种方式啊!
虽然网络上有爸爸带着孩子做小黄车的社会调查,不仅训练了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印象管理、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资金投入监管有漏洞、公共资源的共享背后的盈利模式靠广告投放这样的结论,那样高大上的成长训练,对于我们身边的家长可能过于难了些,但我们在帮助孩子的同时,也是帮助我们家长突破之前的思想限制,突破自我设限不是吗?
好了,关于学习困难的气泡图,我们希望,真的能够给到你的是思维的开拓和看问题的不绝对,无限的可能才是气泡图的真谛,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