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任蒙劳 丰草长林
——内蒙古蒙草公司访问记
“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你或许没有注意过路边成片的草丛,或许没有享受过在天然草坪嬉闹的乐趣,或许没有惊叹过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但是,你可曾想过,当光秃秃的道路护坡披上绿衣,当寸草不生的荒漠重焕生机,当绿色有机的奶、肉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因地制宜 修复生态
久闻蒙草公司在业内的巨头地位,2017年7月7日晚六点,草业学子带着对企业的憧憬出发了。列车整整颠簸了24小时,才到达呼和浩特市。沿途都是长着稀疏矮灌木的戈壁,强烈的太阳光晃的人睁不开眼,阵阵微风氤氲着些许热气,嘴唇开始慢慢发干。刚出火车站,便领略到了呼市干燥的气候。
安顿好后,景文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蒙草公司的“小草之家”,井然有序的布局,古朴典雅的设计,结合这些惟妙惟肖的模型,我们系统地认识了蒙草公司的主营业务以及企业文化。作为草业科学的学生,理论知识可能还不足以让我们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但是经过实地参观,我们知道了如何将懵懂的认知应用于社会生产及实践。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蒙草公司在生态修复方面的成果。
2015年,蒙草公司从园林绿化转型为生态修复建设,在当地政府或者企业的邀请下,蒙草公司根据本土植物配比,在尊重当地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实施以相应的修复技术。在他们的努力下,呼和塔拉草原、乌拉盖草原、科尔沁沙地、阿拉善沙漠、巴彦淖尔盐碱地等等都重新回归了最初的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他们的足迹遍布内蒙古、新疆、西藏、陕西、北京、杭州等等,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景文老师还特地带我们参观了蒙草公司修复的呼和塔拉万亩草原。在大青山脚下,一眼望不到边的绿毯上,零星点缀着极具蒙族特色的建筑,四周环绕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上方笼罩着一块巨大的、浅蓝色的丝绸,成片的白云在远山上投下墨绿色的暗影,微风过境,耳边传来簌簌的抚摸声,偶尔能遇到一只正探出头来的小兔子,真是美不胜收啊!但,谁能想到,五年前,由于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呼和塔拉草原退化成一片贫瘠的沙地,凹凸不平的路面,随处可见的碎石,矮小萎蔫的植被……按照市政府的要求,蒙草团队开始在这里进行生态修复。如今,它将作为自治区70周年大庆的主会场。
内蒙古的地貌环境得天独厚,但随着自然条件的不断侵蚀,这些宝贵的草地资源都面临着退化的威胁,我们都纷纷意识到刻不容缓的学科使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投入到国家的生态建设中去,这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啊!
爽朗勤恳 致力科研
蒙草公司在生态建设上取得的成功离不开科研团队的努力,他们的核心理念是“先科研,后修复”,在接到项目之后,首先派遣团队开展调研和科学论证,然后再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我们也有幸与蒙草公司的科研团队深入交流,并且体会到了动手实践的乐趣。
天气干爽的清晨,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除草、栽花、剪花技术,这些工作虽然不难,但是十分辛苦,只是打理了草博馆一小片空地的植株,大家的脸上就淌着细密的汗珠,可见,要将公司建设到如今的规模需要付出多么大的努力。
我们还跟随蒙草科研团队去了井尔梁采集标本,由三位资深专家与六位年轻的哥哥姐姐带领我们,随机分成了三组开始认植物、采标本。我们组全程由内蒙古农业大学退休的老教授王老师进行指导,王老师不仅仔细地告诉了我们如何辨认植物,还一步一步地教我们如何挖植物、做标本。干练的短卷发、全黑的小墨镜、合身的登山服、风趣的谈吐,尽管已是古稀之年,王老师身上看不到半点老龄人的年迈体弱,反而经常走在最前面寻找多种多样的植物。还有我们组的哥哥姐姐,他们总是埋着头,拿着十字镐在挖标本,每次遇到我们请教问题时,他们都耐心地回答。看到这样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科研团队,我们在敬佩之余,也思考了以后的前景,草业科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分支,继续深造或许是很好的选择,只有深厚的知识基础、坚韧的钻研精神,才能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不忘初心 激励后辈
蒙草公司从当初单一的园林绿化模式发展到如今的“生态修复、现代草业、种业科技”三条业务线,紧 跟时代步伐,建立大数据,即使已经成为草业的龙头企业,也时刻牢记初衷,正如他们的标志,用红色来警示生态危机,要结束过去错误的观念,时刻谨记保护生态。
这短短几天的调研,蒙草让我们这些羽翼未丰的大学生看到了未来的方向,作为渐渐崛起的草业人,我们要慢慢树立畜牧生态的担当,正如蒙草一样,将事业做成一份情怀,利国惠民!
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