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属于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蔬菜,适应性强,抗寒耐热,中国各地到处都有栽培。南方不少地区可常年生产,北方冬季地上部分虽然枯死,地下部进入休眠,春天表土解冻后萌发生长。
春天因为气候适宜,每棵韭菜可以割三岔。
实际上,韭菜不是非要割3次才开花,只是因为韭菜割了之后还会长,而且越割越长。立春之后的韭菜为头茬韭菜,要割尽,让其重新萌发二茬、三茬,这时正值清明前后,长出的韭菜翠绿可人,鲜嫩味美。前3次的韭菜比较嫩,所以还没开花的时候就被割掉食用了。开花后的韭菜就老了,不好吃了,一般要收集种子的时候才让它开花。
然而,今年的韭菜只割了一茬就不能割了,好多庄稼人今年花大价钱种了韭菜,却因为割不起第二茬赔了个倾家荡产。
主要是因为今年新出了个种韭菜的技术。
往年,种庄稼是有村里政策管理的,韭菜长得太快或者不长都会有保护机制(每天最多长10%),好能让村里的种植业能保持稳定。
今年出来的这个新技术,据说是能摆脱村委会的管理,实现人人参与种地管理。去年有人试点以后,村里不让种了,连买卖韭菜的市场也不能在村里建。但是这个新技术种韭菜实在是太赚钱了,这些庄稼人仍然偷摸的私下筹集种子,继续种植。因为用新技术种韭菜这件事村里是不承认的,当然也不让他们种,所以即便被村里发现了,这些庄稼人也都说不是自己种的,只是帮邻村的人管理管理。
村里有几个往年种韭菜很厉害的人,年三十晚上搞了个新技术小组,半夜三点讨论种韭菜的技术,通过猛施肥催熟了第一波韭菜。这下引发了群里庄稼人的争相效仿,都开始私下筹集种子,打算赶在第二茬韭菜长起来的时候好跟着赚一笔。
因为种韭菜的火了,买卖韭菜的市场也跟着建起来不少。市场出了几个恶霸,把市场霸占起来,想进市场买卖韭菜必须经过韭菜的决议才能上市场。韭菜哪有脑子知道什么是投票决议啊,只能是谁家韭菜多谁能上市场!庄稼人只能在恶霸那里花钱买肥料给韭菜施肥,好让韭菜能快点长,据说今年光肥料钱就好几千万!
好不容易施肥催熟韭菜能进市场卖了,庄稼人却发现自己的钱买肥料都花完了,根本没钱割韭菜,搞得韭菜的价格一跌再跌,烂在地里卖不出去!
有人说,是因为今年的韭菜格外聪明,知道合起伙来不好好长叶儿了;也有人说是因为今年种韭菜太简单了,谁都能种,才弄得韭菜卖不出去;还有人说恶霸太狠,把庄稼人都逼死了。
anyway,今年的韭菜只割了一波。
这两天村里开会,不知道开完会会不会有新的政策出来。毕竟这样种韭菜太不像话了,韭菜在地里不割,也不是个事。
无独有偶,最近一段时间也发生了一件相似的事儿。
春节前,区块链突然在互联网圈子里火了起来。随着春节返乡以及媒体的大肆宣传,区块链成了一件全民热议的话题。以价值Token化著称的区块链技术,使得各个代币(Token)在春节期间大涨。有些眼疾手快的,通过半个月时间的砸钱拉升,在春节前套现了20亿人民币。
随后,大量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代币涌现出来,并在各个社交软件大肆宣传。在积攒了大量人气后,火币网推出投票上币机制。通过15天的角逐,投票数量前十的代币可以进入交易所实现全球交易。投票的工具是火币网发布的一个叫HT的代币,当时市价约2美元一个,每个HT可以投10票。
最终EGCC以3195万票获得第一名,按当时的HT市价算,投票费用接近5000万人民币。
你以为就这么投个票就完了么?图样!
如果仅靠持有该代币的“投资人”投票的话,那还算是公平竞争。但观察在投票截止日期前两天的排名变化看,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自发起投票以来至投票结束,火币网共发布过5次投票结果,每次结果变动都非常大。最终排名第11位的IPC曾在截止日前一天冲到过榜首,一天时间突然增加了600万票。
纯投资者会突然团结起来集中投出这么多票么?网上曾流出代刷投票的截图,足以说明这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了。
如此巨大的花销投出以后,上币方可以说已经“倾家荡产”了。作为庄家,没有有效的市值管理团队,很难保持代币市值的稳定,而储备金是稳定市值的必要条件。
由于火币实行分批上币的机制,每天仅开放2支代币开启交易。截止本文发布时已有6支在火币网的HADAX开启交易,这其中5支已经破发(低于发行价)。
你说这和前面说那个只能割一波韭菜的故事像不像?
还有,你会是那些没人割的韭菜里的一棵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