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共享出行工具层出不穷。除了耳熟能详的摩拜单车、OFO、小蓝单车等,还有一个TOGO的共享汽车出现在人们视野。官方对于TOGO定义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汽车共享出行平台,为用户提供城市内的即时,短程出行服务。TOGO按分钟计费、自助租车、随地还车的运营模式,为用户带来犹如私家车一般的高品质出行体验,可满足出行、购物、聚会等各种出行需求。
TOGO的出场堪称华丽,12月上旬深圳媒体纷纷报道TOGO登陆深圳的文章,刷爆朋友圈。然而,一贯支持共享出行的滴水哥,这次却要TOGO泼个冷水,TOGO模式必将狗带。
狗带的首要原因是TOGO仅仅创造了一个伪需求,并没有实质满足城市出行人群的刚性需求。TOGO的目标人群是在城市出行中,一天内频繁多次打车的人群。因为一天内多次用车,有了TOGO就不用每次都叫车打车那么不方便,随到随停,随时开车走人。听起来很美满,现实很骨感。在深圳开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到了一栋大厦门口,都不能说“我到了!”。从大厦门口到大厦内部楼层,期间还要经历找停车场,刷卡,进入地下停车库,找停车位,负一层没有,找负二层,负二层没有到负三层。好容易找到停车位,倒车入库停好车,找电梯口等电梯上一楼。期间不折腾个10来分钟都不正常,每换一个地方就得折腾多一次,所以开车的人都不愿意到陌生的停车场去停车。如果我是TOGO用户,为了节约时间,肯定选择滴滴,到了大厦门口立马下车走人。如果我为了节约金钱,也不会选择TOGO,从TOGO和滴滴快车成本比较,滴滴快车完胜TOGO。如果我为了驾驶乐趣,可能会选择TOGO,毕竟TOGO使用的是奔驰SMART。但在拥堵的城市中体验驾驶乐趣?神经病啊。而且这类驾驶体验也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商业模式。总而言之,无论是从便捷性,还是从成本考虑,TOGO都难以满足城市出行人群的需求。先天不足的TOGO面临市场严峻考验,华丽丽的登场,很可能灰溜溜的收场。
与滴滴网约车相比,TOGO此类分时租车模式更重,资产损耗更快。深圳目前约有1.7万辆出租车和7.6万辆专车快车,在汽车硬件这块,滴滴没有任何投入,却让用户拥有共计9万多辆汽车的使用权。而TOGO目前在深圳投入不到500辆奔驰SMART,按照每台10万计算,已经耗资近5000万。500辆汽车散布在深圳犹如杯水车薪,难怪很多TOGO用户抱怨找不到车。假如TOGO在深圳没有1万台车辆的投放,基本很难满足出行用车需求。假如投入1万辆SMART,成本就是10亿!单单硬件投入已经是10亿,还不算运营推广费用。投放的车辆因为是分时租赁,损耗率必定比固定人驾驶的车辆高很多,相信没有汽车服务商愿意与其合作。从资产投入角度看,TOGO模式太重,这是我不看好TOGO的重要原因。
滴水哥不看好TOGO的另一个原因是,TOGO的用户变现太难。正常的收费模式来维持TOGO运营基本不现实,用户无法承担如此之高的成本。比较可行的办法肯定是通过流量变现,但TOGO的定位决定了用户群体不可能太大。目前共享单车在深圳约有12万辆,预计春节前增加到21万辆。而深圳滴滴网约车有9万多辆,司机高达51.6万人。从用户量来讲,TOGO是非常吃亏。车辆投资大,用户数量还偏小。
滴水哥是最早注册TOGO的人群,亲身体验了TOGO的众多槽点。比如驾驶证审核问题,一次审核就花了4个工作日。比如找车问题,滴水哥平时在深圳罗湖和南山一带活动,为了体验下TOGO,几次下单都是附近无车状态。需要取车要到2公里外的停车场,而且该车都是停车时长超过5小时。停车费也是一大问题,上一个用户的停车费由下一个用户承担,实在不合理。。。
当然,这些槽点都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优化。但是滴水哥前面所指的关于用户需求和资产模式的硬伤,是无法通过规模和技术来弥补的。综合评测,TOGO收摊的概率极高,希望滴水哥是错的,毕竟我还是很喜欢可爱小巧的SMART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