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学时候学习愚公移山,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无独有偶,在日常中我们也经常说一个人倔的不撞南墙不回头。这些都在提示我们要想做到突破,首先要破除思维的墙。
然而阅读书让我发现自己经常被困于其中而不自知,多数情况,想的不是如何去破除思维这面墙,而是去做了,类似“东施效颦”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往往对理论是不屑一顾的,只想着要干货。“你就告诉我怎么办就好了,不要跟我讲那么多道理。”“道理我记不住,你就跟我说吧,一步一步怎么做?”这样的话时不时的充斥在我们的脑海中,也指挥着我们不断的去从专家等我们认可的人身上寻求干货。
专家说对孩子不能发脾气,所以我们就强忍着自己的怒火。听大家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我们就在焦虑中给孩子报各种班。似乎谁报的班多,谁就跑在了前头。甚至我们听说女人是需要宠的,所以我们无限制的宠着自己,想要什么买,想吃什么买,只要能买得起,买不起,大不了刷信用卡。我们还听说男人要爱一个女人就应该为这个女人花钱,所以抠门的人通通被我们打入冷宫,到了婚姻里面我们才发现,日常消费都负担不起,日子一天天过得越来越紧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我们不断的去学别人表面上呈现出来的东西,这难道不是东施效颦吗?只不过我们的这种效仿不那么具体罢了。事实上我想如果东施在世的话,看到我们的所作所为,可能都忍不住大笑。东施效颦至少还有一个核心点,那就是为了让别人喜欢自己。而我们很多时候比东施更甚,我们忙来忙去,竟然连出发点都忘了,我们本是为了爱孩子才陪伴,最后却变成了怎样去控制自己不发火。于是我们急于灭火,反而忘了最根本的出发点。我们为了孩子一辈子的幸福,才担心孩子起步的晚,对未来不好,可是却只注重当下的结果,并不看对未来的影响………再者说,东施效颦,那是因为东施生活的那个年代,信息交流没有像现在这么的简单容易。而我们却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要我们想,各方面的信息我们都能获得。东施如果生活到我们这个年代,他只要到网上去搜寻,各种人的优雅姿势,认认真真跟着学就好,实在不行还可以去报个礼仪班。
从以上这两方面来说,如果东施穿越到现在,她是有资格笑话我们的。也或许董事会给我们如下的建议:1.随时随地去回看我们最初的目的,不被路途之遥远而晃花了眼。2.将学习或读书的干货思维换成,如何去理解,干货背后的逻辑和心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去学会捕鱼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3.善于利用信息,时刻不忘真正的目的,在信息中去捕捉一些与目的相关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迷失在信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