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骑士》是公认的神作,训练有素的观众真的是各显神通,从人物塑造到社会意识形态,从心理学分析到拍摄技术研究,各种角度的解读也是应有尽有。而我在此也乐意参与到这场对电影解读的狂欢,以超级英雄电影的角度,试着去分析蝙蝠侠的角色弧发展与成长曲线。
首先我们要明白,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大体对应着英雄的诞生、陨落与重生这三个阶段。这是一个比较古典的剧作模式,就连《圣经》里的耶稣,也是沿着这样一种模板发展的。
所以说,《黑暗骑士》是一个描述英雄陨落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英雄”,指的更像是一种身份标签,是电影世界中公众对蝙蝠侠的一种认知。而实际上站在蝙蝠侠背后的布鲁斯·韦恩这个人物,却是通过否认自己的英雄身份,真正的成为一个英雄。
这也是我所认为的电影的核心问题,即蝙蝠侠英雄身份的确立。那些什么小丑杀人啦、哈维黑化成双面人啦,这些情节确实很精彩,也很聪明,可以紧紧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两个半小时不放手。但这些都是浮在表面的故事情节,而包裹在这些精心设计的情节之下的,是人物的成长曲线,即对蝙蝠侠英雄身份的再定义,这才是电影的内在主题。
你会奇怪,蝙蝠侠成为超级英雄,这不是在第一部《蝙蝠侠:开战时刻》就已经讲清楚的问题吗?是的,在《开战时刻》里,布鲁斯·韦恩确实成为了蝙蝠侠,但那时的蝙蝠侠充其量只是个义务警察。你说在那样一个罪恶堕落的城市,站出来一个义务警察打击罪犯,这不是英雄吗?但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还有很多人把蝙蝠侠当做一个可怕的疯子。显然第一部电影没时间讲那么多的东西,所以《黑暗骑士》就延续了这个命题,对蝙蝠侠的英雄身份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这也正是电影开篇提出的问题。几个市民打扮成蝙蝠侠的样子上街打击罪犯,随后真的蝙蝠侠出现,把罪犯和假扮的蝙蝠侠一块收拾了捆起来交给警察。此时一个假蝙蝠侠问,你和我们的区别在哪里?
但这不只是一个一笑而过的搞笑桥段,这引出了关于蝙蝠侠身份的一个重要问题——蝙蝠侠和普通义务警察的区别在哪里?
而问题的答案却是令人失望的,他们没有区别。
为了进一步阐述这个问题,导演安排了这样一场戏,由生活在哥谭的市民和初来哥谭的外国人一同讨论这个身穿奇怪服装的义警。这场戏提出了两个有趣的观点:
1、 蝙蝠侠产生于市民的不作为。
在哥谭这种城市,必须要有人站起来反抗罪犯,这是义务警察出现的必要性。
而另一个观点是——
2、 蝙蝠侠凌驾于法律之上。
一个义务警察,公然违抗法律,即便是出于好的目的,本质上也是个罪犯,这是义务警察的不合理性。
这一场戏,点出了蝙蝠侠身份的矛盾本质,一方面哥谭需要一个英雄来带领群众反抗罪犯,另一方面当这个英雄出现时,他却是违反法律的。
那么这个问题就无解了吗?哥谭是不是没救了?
导演很快就给出了我们正确的答案:哈维·丹特。
哈维·丹特在法律之内打击罪犯,他一举起诉了整个城市的黑帮,并且把他们都关进了监狱(只有黑帮大佬有钱假释出去),这看起来比蝙蝠侠牛逼多了。
好了,问题已经完满解决了,似乎蝙蝠侠可以顺利退休了?布鲁斯·韦恩可以继续过他那花天酒地的土豪生活了?
此时小丑上场。
小丑的出现,表面上是在敲诈黑帮,杀杀人找乐子,但实际上他是让电影一直以来对蝙蝠侠身份的讨论继续下去了。
小丑迫使布鲁斯·韦恩去思考蝙蝠侠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方面的改变。尽管在有些人看来,“蝙蝠侠是一个象征,象征着我们不用再害怕像你这样的人渣(指小丑)”。但更多的人觉得,蝙蝠侠给人们带去了恐惧,以及对于法律的漠视。蝙蝠侠惹怒了罪犯,罪犯会以更加卑劣的手段报复回来,最终这些可怕的后果是要由无辜的市民承担。
甚至于小丑的出现,也正是因为蝙蝠侠(如果你对漫画稍有了解,就会发现蝙蝠侠是字面意义上的造就了小丑,但我们这里先不谈漫画)。蝙蝠侠开创了一种更加高级的抗击罪犯的方式,反过来,罪犯也变得更加高级,同时还会吸引更多的像小丑这样的纯粹热爱犯罪的精神变态涌入哥谭。
所以,布鲁斯·韦恩更加清楚的意识到,蝙蝠侠给哥谭带去了太多负面的东西,“我原本是想鼓励正面的东西,而不是疯狂、死亡”。而哈维·丹特才是哥谭所需要的英雄,因为他给人们真正的带去了希望。
事态不断的恶化,更多的人死在小丑手下,人们转而将炮火指向蝙蝠侠。此刻的布鲁斯·韦恩站在十字路口,是继续以蝙蝠侠的身份抓住小丑,还是如小丑所愿,向警察自首?而这时小丑公布,下一个受害者是瑞秋,布鲁斯最不希望死掉的人。于是布鲁斯开始动摇了,他发现他并不如他想象中的蝙蝠侠那么强大,他终究只是个普通人,他也有他恐惧的事情。“只有我成为普通人,才能阻止小丑。”此时蝙蝠侠的角色弧向下坠落。
瑞秋的死亡把蝙蝠侠的角色弧压到底端,以至于蝙蝠侠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也许真的是因为蝙蝠侠,哥谭变得更糟糕了,更多无辜的市民死去,人们生活在更加恐怖的氛围中。对于布鲁斯这样内心极度正义、自我约束极高且道德感极强的人来说,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发现自己要为那么多人的死亡负责。他成为蝙蝠侠的初衷,就是为了不再有人惨死在哥谭街头,这是他一直为之奋斗的事。可现在的情况却是,他正在做他最不愿做的事情,他最想保护的那个人死掉了。
此刻蝙蝠侠的内心极度痛苦,然而现实问题还摆在那里,小丑那血腥的游戏还在继续,这逼迫蝙蝠侠走向了极端。他开始跨过道德的边缘,他侵犯了哥谭所有人的隐私,就是为了把小丑找出来。这个行为使蝙蝠侠离一个“英雄”的身份更加遥远,却也为他找回英雄身份、乃至角色弧线的上升提供了一点点的希望。
这话怎么解释?关键在于管家阿尔弗雷德的两段话:
“忍耐,韦恩少爷,忍耐。他们因此而恨你,可这就是蝙蝠侠,他可以被排斥,他可以做出其他人都无法做出的正确选择。”
“这是蝙蝠侠所做出的牺牲,他不是要当英雄,蝙蝠侠的含义远超一个英雄。”
有人说诺兰版的阿尔弗雷德简直毫无用处,就是个行走的鸡汤。但如果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阿尔弗雷德的作用比我们想象的要重要的多,他总是能在布鲁斯处于某种边缘的时刻,把他拉回正轨。否则以蝙蝠侠偏执的性格,往往会犯下令他自己难以饶恕的错误,继而他又会陷入深深的自责。此时的布鲁斯对蝙蝠侠的身份产生了怀疑,而阿尔弗雷德则为蝙蝠侠的身份找到了一个重新定义的方向——
蝙蝠侠不是一个英雄。
所谓英雄,不只是拯救人们于危难时刻,更是能鼓励人们激励人们,让人们找到渡过困难的勇气(从这方面来看,超人明显更符合我们对于英雄的定义,具体关于超人的分析请移步去看上次我推荐的一篇知乎文章)。蝙蝠侠却不是这样的英雄,他所代表的恐惧,并不能给人们带来希望。那么人们的希望在哪里?
正如前文所分析的,哈维·丹特。
可问题是,此时的哈维·丹特已经被小丑摧毁,小丑通过对哈维的“轻轻一推”,就让哈维堕入邪恶的一方,正如影片开头所说:
可是哈维不能成为一个罪犯,否则哥谭的人们将彻底失去希望。人们会看到全市最好的那个人,是如何在这座城市的诱导下一步步走向毁灭,哈维·丹特的堕落会把人们拉入最深的绝望之中。
蝙蝠侠能做什么呢?他选择扛下哈维所有的罪名。
“因为有的时候,真相并不够好;有时候人们应该得到更多;有时候人们的信念应该得到回报。”
此时蝙蝠侠的角色弧迎来了转折。他放弃了做人们心中的英雄,他成为人们眼中的恶棍。但在他放弃英雄身份的那一刻,他开始给人们带来希望。人们会知道,哈维·丹特——哥谭市的光明骑士——像英雄一样死去,他的一生都在与罪犯斗争。人们会从他的故事里得到宽慰,从而激励更多的人勇敢站出来,去反抗这个城市的罪恶。人们会谴责蝙蝠侠,会因他所犯下的罪行而逮捕他。人们会安全的待在蝙蝠侠为他们所营造的彩色泡泡里,相信着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真相——至少,人们的信念还在,哥谭就不至于陷入绝望。
是的,蝙蝠侠不是一个英雄,他不需要赞美,他给不了人们希望;但他又确实是哥谭那种环境下所孕育出的英雄,一个残酷世界里幸存的好人。他更像一个守护者,守护哥谭的市民不要滑向更深的绝望。
他通过否认英雄身份,真正的成为一个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