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即使百无聊赖的走在路上,Lily的银幕形象总会无缘由浮现。红唇,卷发,好看的前额,依稀可见的雀斑以及笑起来时的娇羞状,抛去Einar(埃迪·雷德梅尼饰) 的男儿身,哪一点不能以假乱真?
Einar摒弃艺术家的光环,尝试应聘百货商店的导购员,成功骗过面试人,和一群全是香气的女人厮混,一颦一笑,毫无违和感。即使是白日,单独一个人,行走在街上,也会被吹口哨搭讪。
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形少有发生。国人普遍含蓄内敛,插科打诨不宜作为情感表达的方式。然而,电影作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对现世有很好的映射作用,其一就是关于性别,关于角色定位。
Einar和Lily一男一女,同时存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很长一段时间内,Einar 是Greta Wegener(艾丽西卡·维坎德饰)的丈夫。初次相遇,Greta胸有成竹出动搭讪的桥段依然是友人见面时津津乐道的谈资。
Greta作画时缺女模,为了好玩便让Einar穿起丝袜凹造型。这一穿不要紧,却将沉睡已久的Lily唤醒。Lily是入世的高手,躲在暗处,潜伏在灵魂深处。
影片中,为掩饰内心真实的渴望,Einar总穿领子硬挺的衬衫,扣子总系到最顶端,西装笔挺,犹如身披隐形铠甲的战士,外表无懈可击,但透过坚硬的铠甲是一颗想要成为少女的心:化最美的妆容,挑最仙的丝巾,搭最美的衣裳,戴最有风情的帽子,期待不期而遇的爱情。
“假如伴侣换了性别,我们还要不要在一起?”是《奇葩说》第三季海选时的辩题,一位来自广州的选手加飞果断选择正方。坦言无论伴侣是主动变性还是被动变性;无论伴侣一秒钟成狐妖,变外星人,只要我爱她,就爱她的一切;无论她变老、变胖、变形、变性,只要她不变心,我将始终不离不弃,因为爱上一个人无关性别。
《丹麦女孩》是对这段话的最佳诠释,但电影本身依然存在先锋意味。作为世界上首例变性人,当Einar意识到再也无法欺骗自我,便支身前往图书馆查阅古籍,曾几次被强制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据记载,当人类发现了同类中存在同性恋,就一直孜孜不倦在探索治愈同性恋的奇术。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背景下,同性恋常被诊断为“精神错乱”、“异装癖”、“性变态”。治疗的方法也千奇百怪,充满魔幻色彩,其中最常用的就是电休克疗法,将一定量电流通过患者头部,导致全身抽搐,Einar也是此种方法的受害者。
幸好,时代在进步,我们有康永哥,有金星,有苹果现任CEO蒂姆·库克,有《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 Cooper的扮演者吉姆·帕森斯……
但实际上,在我们看来很正常的事,对仍占据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人来说依然不可理解。哪怕是那些你认为是好的、对的、善意的、正能量的、符合传统文化的。这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一种精英的傲慢。在这种社会规范的统治之下,异性恋者憎恨同性恋者,同性恋者也因为自己的不“正常”而长期自我憎恨。现实生活中,迫于家庭和生活的压力,很多人选择形婚。即使是康永哥也曾含泪说过,“我们不是妖怪”来描述出柜后的煎熬心情。
好在彩虹在一个地点形成,却可以使另一个地点的人抬头看见而感觉美好;彩虹形成之前终会下一阵子的雨,等雨停,也许就会出现彩虹了……如果这次没有出现,那就期待下一次的雨停。
后记:
影片开头的特写,有一个镜头给了一种鱼。这种抛开内脏洒上盐便可腌制储备上一个冬天的鱼叫鲱鱼,第一次知晓是由于《大国崛起》的纪录片,讲述的是荷兰在17世纪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得益于鲱鱼的捕捞以及海上贸易的发展。依稀还记得当地渔夫发明只需一刀便可除去鱼肠子方法时的亢奋与惊喜。
欧洲历来就有吃鲱鱼的传统,特别是北欧、德国和荷兰,德国、荷兰曾与英国、丹麦等多个国家发生过争夺鲱鱼渔场的战争。阿姆斯特丹被称为站在鲱鱼鱼骨之上的国家,但故事背景发生在丹麦。比起鲱鱼,美人鱼更能代表丹麦,但影片为什么反复出现鲱鱼?与朋友争论时,她说,美人鱼位于哥本哈根的远郊,电影场景多为市中心的繁华之地,逻辑上不太适宜。
这里不再深究。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敢于直面自我的弄潮儿,这个世界因为你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原文载于公众号:Xiao主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