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就像过山车一样,上周参加深研课程还在合肥,周一老爸生日,周二上班,周三老爸做手术,然后我休假陪床,周四周五上班,晚上陪床。感觉忙碌着,有些困,有些累。遇到什么,干什么,干什么进入什么,就好像什么也没发生,又好像发生了很多,只是做,认真的做,在当下!
看着群里同学们作业梳理的真好,真不愧杨老师的亲学生,有哲学家的思考,又有文学家的情感,被感染了!
深研学习的笔记本每天都带在包里,单位里家里医院里,没有翻看,似乎有些东西一直在那,又好像没有那么深刻。蠢蠢欲动,确实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情绪翻涌…
关于解放女性的课题,听过一期还在去年。是从纵向延展,从历史进程推进,女人作为工具,作为客体存在于人类社会,跟随社会进程进入20世纪。理解了今天女性在基因深层对自己的剖析。
这一期深研课程主要从思维的深层逻辑,从我们潜意识中的一些错误信念追溯,寻找局限女性的思维方式。
一、什么是女性的觉醒?
坊间谈论女性,说自己的钱是自己的,老公的钱也是自己的,延伸老公这个人也是自己的。从人性的角度讲,一旦占有就代表失去;同理,母亲对于孩子也是,一旦控制,就代表推远。那么女性如何觉醒呢?
觉醒就是觉察醒悟,代表着自我成长。自我成长的标志就是,接纳当下,堵住抱怨的嘴巴,放下不应该,躬身入局。
一个女性的觉醒就是把自己从客体的身份转化到主体的位置,允许自己成人,允许别人做人。
梦醒的唯一出路就是学习成长,看到一切背后的合理性,看到人的一切苦难,你就启蒙了。
二、信仰
都说中国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但是信仰又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的家国文化,我们的孝文化就是我们的信仰,对妈妈的爱,对祖国的爱是根深蒂固的。正如佛家说,众人皆具如来智慧德性。三岁孩童对妈妈的爱是无条件的,可以堪称上帝的爱!
为什么要追求真理呢?
真理是形而上的东西, 道德经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不可言说,正如真理。“道”是抽象的层面,“名”是具象的层面。“名”之中蕴含着道,而“道”则由“名”来体现。道是真理是实像;名为表像。举个例子:一块电池,就是所谓的“名”。而在电池的身上蕴含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化原理,就是其中的“道”。
回到家庭教育,我们看到孩子的一切外在的表象就是“名”,而导致发生外在现象的内在实质就是“道”。我们在深耕、深研学习的课程,就是在追寻家庭教育的“道”,通过各种孩子不同的表现“名”,发现孩子内在学习动力不足,生命没有意义的底层逻辑,发现内在的规律“道”。
没有理性的信仰是盲从盲信,只讲信仰不讲理性,信仰就没有地基。信仰的回归,也是力量的回归。
老师讲,真理就是一个实在,一个内核。需要我们不停的审视、筛查,一个一个的把表象的东西剔除,去寻找最后的内核。在寻找的过程中需要我们随时变换不同的视角、身份,会出现错误,但不影响你继续剔除。女人成长的过程就是去昧的过程,去除错误的、限制性的信念的过程。
三、解放母亲,去除错误信念
1、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
【 孩子≠私有财产】
孩的身娘的心,孩子就是娘身上掉下的肉。这块肉就和人身上的某一个器官一样,例如:手、足、心、肝、肺等等。手掉了,心伤了,就是残缺的。在中国母亲的深层信念系统里,孩子的出生,潜意识里就是自己身体的残缺,孩子一出生就是对母亲的一种亏欠。这种欠缺感让孩子天性就有取悦母亲的本能。
在这种信念系统下,孩子成了母亲的私有财产。母亲从没有感到是自己占有孩子,反倒是认为拿回自己的东西。所以有了那个故事,笨鸟自己不飞,下个蛋,让蛋替自己飞。结果蛋不但不飞,反倒废了。这时笨鸟慌了,是不是自己下了一个笨蛋?
这个昧不去掉,是永远不可能将孩子培养成真正的人。母亲如何对待孩子,就会如何对待自己。你对外界的看法,就是你自己内心对自己的投射。
东方女性因子而缺,走向了欠缺;犹太文化女性因子走上了完整性,生命因此绽放。背后的基础信念,决定了你体验生命的方式!
因为欠缺所以占有,因为占有就想控制,因为控制导致失去。人性中,只有物是可以占有的,人是不能占有的,一个人永远不可能占有另外一个人。
因为欠缺,婚姻中让你理所当然占有这个男人,同时也代表着失去。这个失去不是物质形式的失去,而是精神生活的放纵。人一旦不被珍惜,失去是早晚的事;孩子如此,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孩没有孩样,娘没有娘样,针尖对麦芒成了家常便饭。
现代女性沿用着2000多年前的思维方式,理解着这个世界,所以这个昧一定要剔除。
2、误把孩子当成任意改造的对象
【孩子≠工具】
物化的过程,从思维方式来讲,我是主体,他是客体。世界相对于我而言,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大自然是可以任意改造的。
人对人化的过程,双方都是有自由意志的主体。生态文明下,大自然是有生命的主体,是有自由意志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客体下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力量,在主主关系下是和谐共生的。
母亲把孩子当物任意改造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心外没有别人全是你自己。你如何看待别人就会如何看待你自己。母亲把孩子当物就是把自己当做物品。因为对自己这个物品不满意,所以改造孩子这个物品(孩子是娘身上的肉嘛,我想干嘛就干嘛!我的,豪横!)。
母亲任意捏造孩子的过程是一个迷茫的过程,因为她不知道要捏成个什么样的。捏到最后发现是自己不想要的,成了四不像,自己又嫌弃。那些捏好的,都是物化的比较彻底的。也就是有些孩子成了考试的工具,有些孩子考上学为了有一天不学习,甚至有些孩子找不到生命的意义…
生命中你所经历的,现实中你得到的,都是你应该的,没有偶然都是必然。
你得到了你不想要的,你又改变不了,这时候怎么办?
一是麻痹自己,阉割自己的自由意志,让自己失去灵魂、失去本真、失去良知,能动的植物人。
二是清醒的活着,即便知道自己有缺陷,知道自己不完美,接纳自己,真实的感受生活,去面对。
思考:现实中有多少婚姻是有爱的?有多少婚姻是功能性的?
看一个地方文明程度高的标志,就是看它的包容程度的高低。文明程度越高,包容性就会越高,对人就会越尊重,允许一切存在。
衡量生命的价值,是对神的信仰。把尊重对方自由当做一种神的存在,没有控制、占有,让自然成为自然。
思考:无烟机场的升级,是文明的倒退还是进步?
3、误把物质满足当成精神供养
【 物质满足≠精神供养】
背景铺垫:我们的父辈大部分生长在物质极度贫乏的时代,三年自然灾害,人们在缺衣少食的生死线上挣扎。到了我们这一代从小也是在父辈省吃俭用的环境下长大成人的。勤俭节约是美德,这是我们根深蒂固的品质,这已经记忆在父辈的基因中。所以物质满足的同时,也完成了精神供养无可厚非。父母对孩子爱的标志就是省下一口吃的,逢年过节吃上肉,对孩子的精神就是莫大的鼓舞。
我们的孩子大多出生在20世纪,国家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我们国家仅仅用了30年的时间追上了西方国家用了100到200年的财富积累。所以我们的孩子一出生就处在物质极度丰富的时代。但是我们的父母的思维还处在物质贫乏的时期。导致我们认为给孩子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就是对孩子的爱。岂不知,对于我们现代的孩子物质根本不是问题,他们极度稀缺的是精神的滋养,心灵的容器。
中国现代的父母,物质丰富了,我们却停止了精神生长,出现了一种现象,误把物质供养当成了精神满足。如果财富无法变成精神滋养,永远停止在物质层面,我们的孩子就会永远精神匮乏。
物质只是载体,通过物质传达父母的爱,这是我们要修行的功课。
当你心中有爱,哪怕给孩子端一杯水,也是春风拂面的;若是没有爱,即便你给孩子买了手机、游戏卡,孩子感受到也是物质的叠加,还会得寸进尺。
这就是为什么说,有的孩子惯吃惯喝惯坏了,有的孩子同样满足吃吃喝喝,反倒越来越董事,越来越节俭。所谓溺爱就是个悖论,溺爱就不是爱。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溺爱是一种物质的传递,不带感情。是人对物,主体对客体的施舍。
母亲对孩子的精神断奶期限是30年,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期是要到30岁以后才能定型。若是在孩子未成年,母亲的精神乳房是干瘪的,你没有了精神乳汁,孩子就无法供给精神养分,你想让孩子有独立的精神生活是不可能的。
问题:现在国家教育给孩子减轻负担,减少课外补课,作业量少了,你认为真会减少孩子的负担吗?
一个人如果在精神上匮乏,他会不断的找事去填充,一样会衍生其他问题。就像物质人害饿一样,不吃无公害食品,就会吃垃圾食品,这是人的本能需求。
问题:你想像中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家长回答:快乐幽默,自信善良,阳光快乐,责任自律,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
思考:你成长的方向在哪里?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生命是一场修行,无数的偶然诞生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你,敬畏生命,感恩生命!
4、误把情绪目的当成教育目的
【 情绪目的≠教育目的】
亲爱的老师,当你批评孩子,打骂孩子,你的教育目的实现了吗?
亲爱的家长,当你指责孩子,控制孩子,你的教育目的实现了吗?
若是没有,你是在发泄情绪吗?当你以强者的身份用压迫弱者的情绪,去对待我们的孩子,你有觉察吗?
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家长,在你歇斯底里,口不择言,对待我们人类的孩子,你有多少是跟着教育目的走的?有多少是跟着自己情绪走的?请反思,觉察,醒悟吧!
5、误把“我为你好”当成“行为正当”的理由
【 我为你好≠行为正当】
他的底层逻辑就是把对方当成客体,视对方没有自由意志的物品。为你好是一种借口,通过这个借口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就像一个新闻报道,一个爸爸因为孩子拿了一个东西,爸爸为了孩子好,怕他偷东西,让他记住教训,就把孩子打死了。当有记者采访他,他说我是为了孩子好啊,我也不想这样。瞅瞅,多么无辜的家长啊!
为你好在行为层面回避了自己的责任,把一切责任让你的教育对象负责。多么富丽堂皇的借口啊!高大上!
6、误把听话当成懂事的标准【 听话≠懂事】
最常听家长说的话就是,什么时候孩子能够听话懂事啊?
听话是从层级社会过度来的概念,我们的道理都是上一级说话的理,官大一级压死人。权利就是道理。
而我们的孩子从一出生就是在平权的影响下诞生的一代。他就像电脑升级,他的硬件配备一出生就携带着平权意识,他不在于你的软件是否升级。无论你是否承认也罢,他就是他,这也是教育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我们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与环境有关系,与家长关系不大。家长做的无非就是把孩子捏成你认为的“好的”,然后孩子再出幺蛾子;或者从小就不被束缚的,所谓的不听话的。
对于听话的理解,就是听话照做,还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听话是遵从了别人的自由意志,放弃了自己的自由。而人性天生追求自由意志,没有能力我听你的,等到有能力了就会不顾一切的追寻自由,放飞自我。那些贪污犯,那些叛逆者,并不是天性叛逆、贪污,当一个人在精神上匮乏时,他会通过不同的物质方式填充内心的不足。比如成语“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这个道理。
听话培养不出一个懂事理的人,对于听话的人那里就没有公平公正。谁有权有势谁就是理。他只能培养出一个懂人情世故的人。
等到有一天听话的人成为权利者,他也就成了专横跋扈的人。弱势无社交、强者文化,头部文化。我们的内卷,我们的挖空心思的升职,就是为了有一天有权有势,自己说了算。
现在社会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会干事的人不一定能够升迁;会人情世故的人反倒能够升职。我想一个真正的管理者,应该是不仅仅会做事(对物质层面),还要会看人(对精神层面)。
对于层级社会的观念:上边有人,下边有人,对面没人。上边的人吹捧,下边的人脚踩,对面看不见人,逆我者亡。我们要修行的目标是,要眼中有人,才能脚下有路啊!
我记得中学的时候看过一本书,那时候不理解话的本质,但是喜欢那段话,一直在脑中记忆深刻。就是当你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当你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为人不卑不昂,真实做自己。真诚感恩赏识你的人。
这个理念也一直支撑了我这么多年,无论在任何条件下,真实做自己,保持自己的底线,任何时候不放弃。这也是我这么多年虽然没有获得俗世的所谓成攻,但是一直能够笃实坚定的生活的底气所在。
我选择做我自己,我要让我的孩子在我对面,我为我的选择负全责。我不要被世俗的权利绑架,我要为我自己彻底解绑,我要体验生而为人的自由!
7、误认为“过度关注”等于“尊重”
【过度关注≠尊重】
过度关注是基于我的出发点考虑对方的需求。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感同身受,所有理解都是自我理解。我们把“过度关注”当成“你很重要”
尊重的前提是基于保持“界限感”的重视。当你和你的孩子、你的爱人约定彼此不能保持秘密,你同时就赋予了对方欺骗你的权利。
因为人是有自由意志的,所以隐私是基本界限。只有当对方是物的时候才没有秘密可谈。
底层逻辑:我们从来不把自己当人,所以也从不把对方当人;我们为什么不把对方当人,因为我们不是人。
观点:当你看人的视角是物的时候,就没有界限感了!
当你对别人隐私感兴趣的时候,同时也赋予了别人八卦你的权利。所以日常保持高度有意识,听见别人谈隐私扭头就走。八卦隐藏着人性的麻木和冷漠。耳朵,绝不停别人隐私;嘴巴绝不说别人隐私。
小故事:妻子和老公对话
妻子:玛丽怀孕了。 老公:那是玛丽的事
妻子:据说是你的孩子 老公:那是我的事
妻子:那我咋办? 老公:那是你的事。
支招:不问。进可攻,退可守。
只要你问,你就将自己退到绝境。
夫妻之间结婚后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问题就是没有界限感。
我们的文化里就是重视集体,忽略个人,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我们的价值就是把自己修没,成为公共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没有私就没有公,没有文明的私人生活,就没有文明的公共生活。
历史进程是单向的无法回头,我们从一出生到两岁半之前是无私的,孩子和爸爸妈妈和万物是物我不分的。两岁半以后,孩子出现了有私的概念,譬如我的妈妈,我的手,我的玩具等等,在此基础上成长。从无私到有私再回到无私本身是逆行的,是不可违背的。你若是强行无私就是违背人性,违背人的生长规律。只有认可有私的文明才能创建文明的公共生活。
训练思维:
(1)、孩子考不上一本怨妈妈,为什么?
因为孩子不想承担自己的责任,让妈妈承担。
支招:孩子怨妈妈是孩子的事,妈妈不要回应。告诉孩子的事自己承担,但是妈妈愿意理解你。
(2)、因为妈妈怕挨埋怨,不想让孩子考一本。
分析:妈妈界限不清,做自己能做的事。
8、误把自己的需要当成别人的需要
【 自己的需要≠别人的需要】
“自己的需要”是基于自己认知的思维考虑,自己是主体,把对方当成没有自由意志的物。界限感不清,你我不分。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我冷。
爱的五条原则中,有一条,爱的有无是由对方决定。你要关注的是对方需要的,而不是你喜欢怎样就怎样。你给领导送礼不会想送什么就送什么吧,一定会考虑对方的喜好吧。对待孩子、对带爱人就像对待领导,投其所好!
透过现象看本质,孩子玩手机背后需要啥?爱犟嘴的孩子是因为什么?
人类合作,就像需要水递水,饿了递好吃的,需要什么给什么。只有解决对方的需求,对方才能满足你的需求。
你对对方好是你的需求(施爱),你的需要≠对方的需要。
总结:
人是身心灵三位一体的合作,身体是物质人的行为系统;心智是精神人的心智系统;心灵是心灵人的意识系统,
这三个系统只有和谐统一,才能和平共处。他们仨之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一旦不和谐,就会产生内耗,进入自毁模式。一旦进入自毁模式,首先自毁的是你的附近。例如你的孩子,你的爱人等等。
人是精密的生命系统,是和谐共生的。一旦不和谐后果不可设想。
例如,你明明知道不能打孩子,可你偏偏打孩子;非礼勿听,非礼勿视,可你就是要听、要看,自己管不住自己,就是不和谐的表现。
一个人在毁掉自己的同时,也毁掉了离你最近的人。这是你的潜意识运作模式,以上8条是身心灵不和谐的底层逻辑。
生命中,生活中,你的幸福,你的健康,你的整个生活都是你自己创造的,你自己毁掉的。
所以能够与潜意识对话,进入正面的信念系统,有意识进入信念的底层逻辑是我们的功课。
底层逻辑错了,上层建构就全错了。就像在沙漠上建立高楼大厦,没有地基只能功亏一篑。
女人是世界的本源
当一个母亲有能力做真实的自己,那么这个母亲的原始的自然本能就会呈现,她就会允许他的孩子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允许他的爱人追求自己的热爱。当一个母亲允许他的孩子做喜欢的事情,孩子就会从事情的利益冲突中解脱出来,纯粹的做自己。心里就像放飞的鸟儿,从此解绑了!人一旦做自己,就再也不喜欢做别人了。
一个人生命中最沉重的负担就是母亲看你的眼神!母亲的眼神是接纳的,还是批判的,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生命动力。以此延伸,妻子的眼神中包含着对丈夫的肯定接纳尊重,也会让丈夫产生无穷的动力。再次拓展,深爱着你的人也有这种力量。
孩子对妈妈眼神的恐惧会衍生出无处不在的恐怖的眼神,妈妈在道德上绑架孩子,就会让孩子产生羞耻感。这个人也会从此活在别人的眼神中无法自拔。我们的文化里,道德基础里,别人的眼神会影响你的行为。
觉醒
知道自己 —不要什么,底层逻辑:活给别人看,你永远活不成别人眼中的你。
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得到的东西不是自己想要的,为了证明自己,努力的活给别人看。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底层逻辑:活给自己看,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活成更好的你自己。
真正的成长,不是别人眼中的你,而是真实的你。真实的你有你的单纯、善良,良知,独一无二的你,真实的你成长起来,任何时候都是有力量的。
做自己的准则:
1、你不评判别人
2、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3、用心感受这个世界
4、让真实的感受慢慢长大
不论命运是以悲剧还是喜剧开场,女人的自我塑造才是自己幸福的根源,用爱去塑造,用情去塑造,用一切美好的东西去塑造,就会让自己美丽,让生命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