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炜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的第二三章中论述了乡土社会是否需要文字下乡的观点,并说明只有在乡土性基层发生了变化之后,才能实行文字下乡。而我认为当今的中国社会,需要文字下乡。
在第一章《乡土本色》中有提到乡土社会靠土而生,因此具有不流动性,形成了一个熟人社会,熟人之间的交流对文字的要求并不高,只需要语言(包括口语和肢体语言)就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别人理解,所以不使用文字的前提是熟人社会。但是,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社会建设都在高速发展,交通也日益发达,人们跨地域的联系和交流日益密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熟人社会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越来越多乡村里的人到城市里谋生,面对一个陌生而且知识性强的环境,对文字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字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显然熟人社会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这种不流动性正在被打破,乡土性正在发生变化,因此乡村需要文字下乡。
文化继承是文化得以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文化的继承依靠文化的传播。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语言、文字都是传播的手段。因为乡土社会是不流动的,受历史地理自然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文化差异和文化多样性,语言只能使文化在一个固定的范围传播,受外界的影响,文化就非常容易失传,不利于文化的传承。而文字不一样,早在秦朝就实现了文字的统一,文字的适用范围更广,所以能够扩大文化的传播范围,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录着文化发展的轨迹。中华文化之所以能久经沧桑而不衰,屹立在民族之林,与文字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记载着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使中华文化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因此文化下乡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