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一路从帖撒罗尼迦追到了庇哩亚,保罗把西拉和提摩太留在那里,自己就往雅典去了。到了雅典,看到了满城的偶像,心里焦急,就托人让西拉和提摩太速速赶来帮助他(15节)。然而保罗按耐不住,先去火热的接触当地人。在这里,他遇到了两类人,以彼古罗派和斯多亚派。他们可谓是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颇有哲学思辩,又普遍受尊敬。
以彼古罗派,就是伊壁鸠鲁派Epicureans 遵循希腊哲人以彼古罗(主前342-270)学说的人。他认为短暂的欢乐可能带来持久的痛苦,但有些痛苦是于人有益的。他视快乐为一种人生品质,并非一连串刺激。因此,他所寻求的,称为福乐更恰当。以彼古罗以经验为依归,鼓励节制、宁静、友谊和简朴的生活。他避免大吃大喝、性的激情,和争斗。事实上,他的目的在于避免痛苦,并非寻求乐趣。在没有痛苦中可以发现平静和平安之乐,这正是他的目标。以彼古罗将信奉神明视为对平静的严重威胁。
可称斯多亚派的世界观为唯物论(Materialistic)和泛神论(Pantheist)*的。它认为物质有两类∶粗糙的,亦近乎我们一般所谓的物质;以及较为精细的,称为“气”或“灵”,遍存于一切实有之内。后者是管治及引导万有的力量,与神氏相仿。斯多亚派没有一个有位格的神,没有创造者,也没有个人的永生或救赎者。
他们把保罗带到亚略·巴古,说:“你所讲的这新道,我们也可以知道吗? (徒 17:19 )
这些人的求知欲是很强的,但也只不过是一种求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罢了。他们心里有深深的不满足。
亚略巴古Areopagus 位于雅典亚科坡利城西北的一座小山,俯瞰着城内的市集。“亚略巴古”又指在那里开会的雅典议会或法院。山上到处可见凸出地面的石灰岩,所以又称作“玛尔斯山”。玛尔斯是罗马的战神,相当于希腊的战神亚里斯。以彼古罗和斯多亚两派的学者把保罗带到亚略巴古议会,显然是要正式审讯保罗。审讯是在亚略巴古进行。5个多世纪之前,苏格拉底就曾在这里面对指控他反对希腊诸神的审讯。今天经文显然是背后神灵之间的争战,而不仅仅是一个事件而已。很多基督徒不知道自己信主,意味着已经进入到应该努力去面对的属灵争战当中。他们逃避自己内心的软弱,合理化自己的软弱。只以为信耶稣会有环境和事件的好转带来平安。而不知道我们是收复失地的的军人。我们本当努力面对一切内心深处的黑暗和恐惧,积极面对人和事。因为耶稣与我们同在。
保罗勇敢地站在亚略·巴古当中,说:“众位雅典人哪,我看你们凡事很敬畏鬼神。” (徒17:22 )
保罗一语中的,说他们有敬畏神的心,却没有与爱神的关系。就是说,伊壁鸠鲁和斯多亚学者虽然不承认神,没有建立某种人格的关系,但心底确敬畏某种神灵。这是多么可悲。无论多么有学问的人,内心深处是知道有神的。却被自己学到的知识蒙蔽,不认识神。不认识真神的结果就是纵容偶像。因为得不到满足,就要寻找偶像来满足。有人想用爱情得到最大的满足,爱情就成了偶像;有人想用事业的成功得到最大的满足,事业就成了偶像;有人想用服侍得到最大的满足,服侍就成了偶像;有人想用知识得到最大的满足,知识就成了偶像;其实知识填补不了一个人,哪怕是圣经知识。没有满足的人也会寻求圣经知识或是其他学问来满足自己。他们不知道满足来源于和神的关系。
这些学者可以容忍偶像林立,但是不容忍真理的存在。因为这些哲学家解决不了生命的问题。伊壁鸠鲁学者借着偶像始终找不到平安,斯多亚学派又沉浸在虚假的平安里面。所以他们的人生因着死亡最终只成了转瞬即逝的存在。也因着死亡,自己成了世界的过客。
这些没有神的人只将新闻说说听听的活着。(徒 17:21 ) 他们无所事事,只对新奇的事感兴趣,却永远得不到满足。然而他们不知道自己不满足是因为不亲近神。只有耶稣才能让人满足。这就是保罗传福音的原因。他不是为了履行使命才去做,而是看身边的人真的很可怜。
我们是幸运的。那份心底的黑洞,有耶稣为我们满足。你认识他吗?你每天花多久亲近他呢? 愿你我在神的话语当中每天更深认识神,经历神。
祷告:主啊,求你光照我,让我知道我现在是否想要靠着看得见的服侍、婚姻、事业、金钱、知识,得到最大的满足。奉耶稣基督的名破除这一切从撒旦的谎言。让我回到耶稣的怀抱当中,仰望他,领受他的爱。以至于可以行出爱。奉耶稣基督的名求!